王慧芬 戴君飞
【教学目标】
1.品读第 3、4 自然段,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师的引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体会一些句子表情达意的作用;明白蒲公英开花的规律。
2.学习“倒因果”段式结构,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看板书,采用“倒因果”说说第3、4自然段的主要内容,内化文本语言;读中学写,读写结合。
3.引领学生在品读中感受体会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激发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物变化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构想】
三上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倒因果”段式结构,对这种抽象的写作知识会感到陌生。因此,抓好典型段式的教学十分重要。教学时,我们不仅要关注文章的内容和构段方式,更重要的是在引领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的过程中有机渗透这种抽象的写作知识,让学生充分经历阅读理解的全过程,在“读”中悟法,并在学文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运用,促使在“用”中得法,真正体现阅读教学“读中学写,读写结合”,从而有效地突破过渡年段阅读教学的重难点。
基于文本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们就以第3、4自然段教学设计为例,力求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环环相扣、步步引领、层层渗透,使抽象的“倒因果”段式结构能让学生在“读”中悟法,“用”中得法。
【教学流程】
板块一 “读”中渗透
一、整体入手
请大家自由读读第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拿出笔标出重点词句,并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草地是怎样变成金色的?
二、层层渗透
(一)学习写“结果”部分
我们先来看看,草地在一天中颜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指名说。(板书:清早 中午 傍晚 绿色 金色 绿色)
2.语用练习:结合板书,用上“不是……而是……”说说句子。
3.合作读文,引领学生在读中感受体会草地的可爱。
(1)师生合作读:师读表示时间的词句,生读描写草地颜色变化的词句。
(2)同桌之间合作读。
4.小结。引领学生看板书说说这部分写了什么。(草地在不同的时间颜色发生变化的结果)(添加板书:结果)
(二)学习写“原因”部分
1.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请大家赶快去读读第3自然段的下半部分,可以边读边做动作。
2.看到“小泡泡”了吗?我们的读者小伙伴都已经知道草地颜色变化的原因了,你们知道吗?
3.指名说说。(添加板书:合拢 张开 合拢)
4.这里用上“就像”有什么好处?你能用“就像”说句子吗?
5.师生、男女生合作读读,感受、体会蒲公英的有趣。
6.小结。引领学生看板书说说这部分又写了什么。(草地在不同的时间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添加板书:原因)
三、回归整体
看板书小结:像这样先写“结果”,后写“原因”的一段话,我们把它叫作“倒因果”段式。(添加板书:倒因果段式)
【设计意图:重过程、轻结论——重难点突破的基础。在引领学生阅读理解第3自然段时,不仅要紧扣文本重点词句进行阅读理解、感受体会,更应在此过程中有机渗透抽象的“倒因果”段式这一写作知识点。而“倒因果”段式这一抽象的写作知识不是在学段前或是学段后以结论性的形式抛给学生,而是应在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让学生经历阅读理解的全过程,做到环环相扣、步步引领、层层渗透。第一步是在学生学习理解了第3自然段前半部分内容之后,引领学生结合板书小结得出“这部分写了草地一天中颜色变化的结果”,并板书“结果”两个字;第二步是在引领学生学习理解第3自然段下半部分内容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板书小结得出“这部分是写了草地一天中颜色发生变化的原因”,再随机板书“原因”二字;第三步是凭借之前板书内容引领学生回归第3自然段整体——“像这样先写结果,后写原因的一段话,我们叫它‘倒因果’段式”,然后板书“倒因果段式”。这一设计使学生对“倒因果”段式这一抽象的写作知识不仅能“知其然”,而且还能“知其所以然”,这就为突破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理解“倒因果”段式并能采用“倒因果”段式结构写一段话打下了基础。】
板块二 “说”中领悟
一、朗读铺垫
师生、男女生分别读写结果部分和原因部分,进一步感受、体会草地的可爱,蒲公英的有趣,为看板书说说“倒因果”段式打下基础。
二、说中会意
请大家看板书说说这段话的主要内容。
板书:
(一)“倒因果”说
1.范例:清早,我们发现草地是绿色的,这是因为这个时候蒲公英的花是合拢的。
2.学生自主仿说的基础上指名反馈。
(二)“顺因果”说
1.范例:清早,因为蒲公英的花是合拢的,所以这个时候的草地是绿色的。
2.自由说的基础上指名反馈。
过渡语:草地因为蒲公英的张开与合拢,一天中颜色发生了变化,难怪小作者发自内心地赞叹——(引出感叹句,进入第4自然段。)
三、联系相关
(一)引领读好感叹句。
(二)再读读第4自然段,你还能发现什么?(重点围绕以下内容说)
1.“从那时起”指的是从什么时候起?“它”指的又是什么?
2.“一起睡觉”“一起起床”怎么理解?(不仅仅让学生明白这是一个拟人句,还得引领学生联系第3自然段蒲公英在不同的时间张开、合拢的情况明白蒲公英开花的规律。)
(1)小组讨论交流。
(2)指名说说。(添加板书:天黑 天亮 天黑)
四、深入领悟
(一)“倒因果”说
1.范例:清早,草地是绿色的,这是因为这个时候天还是黑的,蒲公英的花是合拢的。
2.学生自主练说的基础上指名反馈。
(二)“顺因果”说
1.范例:清早,因为天还是黑的,蒲公英的花是合拢的,所以草地是绿色的。
2.学生自主练说的基础上指名反馈。
【设计意图:搭桥梁、促领悟——重难点突破的方法。在引领学生根据文本的写作顺序,采用“倒因果”方式说说文本主要内容的同时,引领学生采用“顺因果”的方式再次凭借板书说说文本的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口头语言,更有助于学生进一步领悟“倒因果”“顺因果”这两种相关联的段式结构,为有效地引领学生从“读段”过渡到“写段”提供了方法。另外,板书既是文本的主要脉络,又将抽象的写作知识——“倒因果”段式进行有机渗透。这不仅便于学生凭借板书脉络内化文本语言练说会意,同时也使学生对“倒因果”这一段式结构一目了然,便于学生仿说、仿写。】
板块三 “写”中内化
一、唤醒生活体验
过渡语:这堂课我们不仅学习理解了第3、4自然段,还学到了一个“倒因果”段式。那我们能不能采用“倒因果”段式来说一说我们平常见到的草地?
二、仿说典型段式
(一)自主准备。
(二)指名反馈。
1.绿色的草地——采用“倒因果”段式结构说。
2.枯黄色的草地——采用“倒因果”段式结构说。
三、仿写典型段式
请同学们选择一个内容采用“倒因果”段式结构写下来。
【设计意图:引拓展、设运用——重难点突破的归宿。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采用“倒因果”段式结构说说自己平常见到的草地,然后要求学生在说的基础上选择一个内容写下来。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从课堂引向生活,再次体现了“语文教学凭借文本,但不局限于文本”的理念。凭借典型段式适时把握读写结合点,有效突破了年段教学重难点,使“读写结合,读中学写”真正落到实处,同时也体现了语文课堂教学是为促使学生达到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运用”服务,从而使“倒因果”段式结构这一重难点的突破终有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