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划布局大湾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建议

2018-09-17 08:12:04洪旭辉阮奔奔
浙江经济 2018年16期
关键词:大湾示范区宁波

□ 洪旭辉 阮奔奔

大力发展以环杭州湾经济区为核心的湾区经济,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浙江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的重大战略,是浙江全面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创新活力、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大决策,是推动浙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的重大举措。因此,谋划大湾区现代服务业发展布局具有重大意义。

发展情况

2017年全省服务业发展主要指标(分区域)

大湾区现代服务业基础雄厚。2017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为27279.31亿元,稳居全国第四位(前三位分别是广东、江苏、山东),增速为8.8%,占GDP比重达52.7%。其中,大湾区(包括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绍兴、台州、舟山八市,下同)服务业增加值达23754亿元,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87.08%。2017年,全省完成服务业投资21553.17亿元,同比增长9.8%,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69.2%,对全社会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8%。其中,大湾区服务业投资17711.2亿元,占全省服务业投资比重达82.2%。全省服务业税收收入5216.8亿元,同比增长15.5%,高于二产税收增幅7.2个百分点。其中,大湾区实现服务业税收3434.3亿元,占全省服务业税收比重达65.8%。

现代服务业发展平台扎实推进。2017年,全省100个省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实现营业收入17463亿元,同比增长25.2%;实现营业利润1033亿元,同比增长16.7%;上缴利税420亿元,同比增长22%。100家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中有82个在大湾区范围内,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4912.86亿元、上缴税收351.07亿元,分别占全省的85.4%、83.7%。其中,大湾区内的宁波梅山保税港区物流园区、杭州物流商贸服务业集聚区、舟山港综合保税区,2017年度营业收入分别达到2081.4亿元、1507.4亿元、1209.9亿元,占全省集聚区的27.5%。大湾区内共有63个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017年营业收入达到12996.7亿元,占100个集聚示范区营收总额的74.4%。目前,大湾区范围内,已布局了浙江传化物流基地、长兴综合物流园区、嘉兴现代物流园、德清临杭物流园区、嘉兴港区综合物流园、绍兴港现代物流园区等6家全国优秀物流园区,杭州传化公路港、嘉兴现代物流园、宁波(镇海)大宗货物海铁联运物流枢纽港、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物流园等4家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涵盖了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工业品与危化品运输、冷链等服务领域,物流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区域特色服务业体系加快形成。杭州形成了以信息服务、电子商务、休闲旅游、金融服务、文化创意为特色的服务业体系。宁波形成了以港航物流、科技创新、现代金融、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温州、湖州、嘉兴、台州、绍兴、舟山等地均围绕浙江服务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确定的“6+4”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了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的各具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全省89个县(市、区)围绕服务业强县(市、区)培育工作方案,根据发展阶段、资源禀赋、功能定位和产业优势形成了各具发展特色的重点产业。其中,Ⅰ类地区重点发展商业、商务、信息、金融、科技、文创、电商、体育等高附加值服务业;Ⅱ类地区重点发展研究设计、节能环保、现代物流、检测检验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Ⅲ类地区重点发展旅游度假、运动休闲、健康服务、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2017年,24个服务业强县(市、区)试点地区的服务业增加值之和达到11689.5亿元,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高达42.9%。其中大湾区范围内的65个县(市、区),除淳安、建德等11个县为Ⅲ类地区,其他54个均为Ⅰ类、Ⅱ类地区。

存在问题

区域发展有待进一步平衡。以杭州、宁波、温州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布局逐步形成。2017年,杭州、宁波、温州分别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857亿元、4427亿元、3160亿元,三地服务业增加值之和占全省总量的56.6%。其中杭州萧山区、余杭区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分别达1143亿元、1093亿元,高于舟山市、衢州市、丽水市,比云和县(29亿元)高近40倍,区域差距十分巨大。

服务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2017年,浙江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2.3%,与发达国家或新兴经济体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40%-50%的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大湾区内,商贸、餐饮、仓储等传统服务业占比偏大,新兴和高端服务业发展速度虽快,但总量规模不大、发展不够充分,与工业发展融合不够。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精细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生活性服务业便利化、品质化有待进一步提升。

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浙江服务业企业总体上在组织规模、服务技术、服务水平和管理等方面与国际大型跨国公司存在很大差距,缺乏有影响力的知名品牌,高端人才匮乏,总体竞争力不强。金融、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市场化程度依然偏低,对外开放和合作步伐有待加快。

布局建议

重点将杭州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级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资源要素密集和市场需求集中的优势,完善服务功能,打造多层级的服务经济中心,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增强杭州集聚高端服务业和高附加值服务环节的能力,不断提高服务国际化水平,打造国家级现代服务经济中心。推动宁波市、温州市加快布局国际港航物流、现代金融等优势产业,形成杭州、宁波、温州三地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极,带动湖州、嘉兴、绍兴、台州、舟山等地逐步推进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增强大湾区服务经济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以创新促升级、融合提效益、特色创品牌,建设区域服务经济中心。

积极探索符合浙江发展定位的自由贸易港。在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基础上,谋划布局大湾区自由港建设,高质量高水平打造原油贸易、储运、油品加工、销售、保税燃料油于一体的油品全产业链和以油品为主的能源大宗商品国际交易中心,构建省内“一区多片”自贸区布局。聚焦油品自由贸易,在市场规则、政府监管、财政、税收、金融政策方面,加快实行“先行先试”,探索建设自由港,全面建设与国家接轨的开放经济政策体系。大力支持舟山开通跨国邮轮旅游航线,支持宁波、温州、舟山等地建设国际游轮母港,支持台州等地建设国际邮轮停泊港。

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发展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围绕大湾区总体布局,统筹推进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钱塘江金融港湾、甬台温沿海临港产业带、大运河文化产业带(浙江段)、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积极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推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建设,创建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服务业特色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一批国家级“双创”基地,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互联网技术与应用中心,加快建设共享经济平台、产值超百亿的“互联网”示范园区。建设国家检测检验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探索设立具有浙江特色的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大力支持杭州未来科技城、宁波梅山新区等基地建设。

加快创建大湾区新兴金融中心。加快推进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支持杭州创建国家金融科技中心,大力推动金融与科技的融合发展。培育引进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新金融组织,推动建设钱江金融大数据创新基地。以杭州为核心创建国家创投试验区,集聚一批国际一流的创投机构和科技金融机构,打造全球新兴的科技金融中心。建设宁波国家级保险创新综合实验区,深入推进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和湖州市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加快舟山金融业集聚区建设,大力发展融资租赁,以大宗商品贸易为突破口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创新高地。进一步增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能级,着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和集群,推动大数据在服务业重点领域的综合应用。拓展数字经济领域对外交流与产业合作,开展数字合作试点城市和示范项目。持续推进“十万企业上云行动”并深化融合运用,制定差异化的“企业上云”路线图,促进高水平“上云”、深层次“用云”。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服务业,重点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与服务、软件、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信息服务业以及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等领域。

猜你喜欢
大湾示范区宁波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房地产导刊(2022年1期)2022-02-28 08:10:20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今日农业(2021年21期)2021-11-26 05:07:00
一图读懂宁波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中国外汇(2019年12期)2019-10-10 07:27:02
拖起明天的希望
北方音乐(2019年13期)2019-08-21 02:14:32
聚焦·宁波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金桥(2018年4期)2018-09-26 02:24:5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青海政报(2017年22期)2017-04-09 06:4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