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丁云
今年台风特别多,带来了超强降雨。每当有暴雨落下,各地都会涌现大量“海景房”。不过,这样的调侃在吴江太湖新城是不存在的。因为雨后的松陵城区,连积水都看不到多少,哪里谈得上看海?
说到雨后积水,不得不提松陵密集的水网,是得天独厚的优势。降雨时,河道湖泊是最好的“盛水器”,落到地表的雨水会通过渗透、流动等方式就近进入河湖之中。暴雨过后,路面虽然可能短时间积水,但稍加等待,积水便基本可以排去。经专业测算,1公里左右管道,基本就可以把从路面采集的雨水排到河中。
河道湖泊多是老天赏饭吃,而真正让积水尽可能快速地排去的功劳,还得归于我们脚下,那一根根看不到的排水管道。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现在,松陵城区承载着排水功能的雨水管道总长度已经达到327公里,分布在城区93条主次干道下面,共有16350个主井盖和3万多个边井盖。
而这些雨水管道的管径如何确定,有一套计算公式,主要依据是周边的会水面积。以笠泽路为例,在计算管道管径时,要看周边有多大面积需要会水,分析这一地块的绿化渗水量、河道容量等因素,以确定需要多粗的管道。一般的出水口现在设计在800毫米管径,1.2米也有,而普通的管粗在400-600毫米。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地面揭开,从空中俯瞰地下管网,是何等模样。暴雨如注时,虽然我们看不到路面积水成河,但在地下,或许是另一番繁忙工作的景象。
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得益于雨污分流工程的持续推进。雨污分流工程是重要基础设施工程、民生工程、生态工程,对改善中心城区内涝及水资源污染、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近几年,太湖新城做了不少工作。
首先针对已经完成过雨污分流的小区进行排查疏通,确保雨水管、污水管通畅,对已经发现存在错接、漏接、混接的进行纠正,避免污水进入雨水系统。
接着针对老旧小区雨污合流严重的地方,新建雨污、污水管道,对路面进行翻新,改造完成后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有了极大的提高,同时消除老旧隐患、创造优美环境、完善小区功能,达到乐居在吴江的目的。
再是针对有条件的地方,海绵城市的试点工作也在抓紧展开。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一方面解决由于雨水集中排放造成的雨水管网过载所导致的内涝问题,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对雨水的收集,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缓解城市缺水问题,提高雨水资源利用率。
说到“海绵城市”,这一新时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把城市比作海绵一样,遇到有降雨时能够就地或者就近吸收、存蓄、渗透、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调节水循环;在干旱缺水时有条件将蓄存的水释放出来,并加以利用,从而让水在城市中的迁移活动更加“自然”,不用以前下水道等“灰色设施”。
“海绵城市”在许多城市还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但在吴江太湖新城,已有很好的生态基础和较为完善、高效的城市配套,加入海绵城市理念的探索,也是水到渠成。“太湖大堤牛腰泾段道路水利景观绿化工程”就是探索之一。
太湖大堤牛腰泾段道路水利景观绿化工程,位于太湖新城核心区北侧,南起苏州湾大道、北至江陵西路,总长度约3km,主要包括了沿太湖大堤8m宽的堤顶道路,及5m宽的自行车道、驳岸及沿线两侧绿化景观。项目总投资约2.6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吴江北部的重要门户家观。这一项目的设计就是充分融合海绵城市理念,结合老大堤与现状良好的生态植被,目标打造成为创新生态模式的带状海绵、承载市民生活的休闲绿带。
我们常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同样,哪里有什么雨后路面的平静,不过是因为地下的管道正在“万马奔腾”。这座城市,正在每一处你看不见的地方的加紧努力,为了让人们生活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