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帆,金文娟,黄华,尚林冲,胡艳艳,徐冬毅,曹梦娇,黄芳,凌明华
(1.嘉兴市农业经济局,浙江 嘉兴 314050; 2.嘉兴中科检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浙江 嘉兴 314006)
二斑叶螨(TetranychusurticaeKoch)又称二点叶螨,是浙江省草莓的重要害虫之一[1]。该虫以成螨、若螨群聚于叶片背面刺吸植物汁液,严重时导致叶片呈锈色干枯,可造成草莓减产30%~40%[2-3]。化学防治是二斑叶螨的主要防治手段,但随着化学农药的长期、重复使用,二斑叶螨普遍对阿维菌素等农药产生高水平抗性[4]。此外,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草莓等食用农产品的安全越来越关注。因此,生产上急需防治二斑叶螨新方法、新技术。在一些研究中,利用捕食螨防治害螨的生物防治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5-6]。胡瓜钝绥螨(AmblyseiuscucumerisOudemans)是在生物防治中控制害螨的重要天敌产品之一,国内报道中用于烟粉虱、朱砂叶螨具有很好的防治作用[7-8]。2018年,笔者开展了释放胡瓜钝绥螨防治大棚草莓二斑叶螨试验,为防治草莓二斑叶螨提供一个新的途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试验地点选在嘉兴市南湖区凤桥镇的嘉兴未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基地内,供试草莓品种为红颜。供试的胡瓜钝绥螨采购于福建艳璇生物防治技术有限公司,每瓶50 000只。43%联苯肼酯悬浮剂由麦德梅农业解决方案有限公司生产。
生物防治试验设置每株释放胡瓜钝绥螨分别为50和100头,药剂试验43%联苯肼酯悬浮剂667 m2用量为30 mL以及清水对照(CK)共4个处理。小区面积30 m2左右,重复3次,各小区随机排列。生物防治于4月21日释放捕食螨1次,药剂防治采用手动喷雾器对草莓叶片正面和背面均匀喷雾。
每小区随机固定5个点,定株选取3片叶片调查二斑叶螨虫口基数。分别于4月21日调查药前虫数,并与4月24日、4月28日、5月4日分别调查药后3、7、14 d的虫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9],并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进行显著性分析。
表1显示,防治前,试验田草莓二斑叶螨发生较重。释放胡瓜钝绥螨后对二斑叶螨种群数量影响极大,呈明显下降趋势;化学药剂处理后田间二斑叶螨的数量先降低后增加。
图1 释放胡瓜钝绥螨和化学药剂对 二斑叶螨种群数量的影响
由表1可知,释放胡瓜钝绥螨50头·株-1,释放后3、7、14 d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3.3%、49.7%、77.4%;释放胡瓜钝绥螨100头·株-1,释放后3、7、14 d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7.6%、52.7%、79.2%。而采用常规化学防治区,药后3、7、14 d的虫口减退率分别为45.8%、50.0%、-37%。从防效上来说,释放胡瓜钝绥螨比化学防治更为有效,且持效期更长。释放胡瓜钝绥螨50、100头·株-1及常规化学药剂处理,3 d防效分别为71.5%、73.5%和72.7%,7 d防效分别为78.4%、79.7%和78.7%,各处理对草莓二斑叶螨的防效均达到70%以上,说明3个处理表现出较好的控螨作用。处理后14 d,释放胡瓜钝绥螨50、100头·株-1的防效较高,分别为92.3%、92.6%,明显高于常规化学药剂的53.8%。方差分析显示,2个不同胡瓜钝绥螨释放数量间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与常规化学防治达到极显著差异。说明捕食螨处理组的控螨效果极显著优于化学药剂处理组,且持效期更长。
表1 释放捕食螨及化学药剂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释放胡瓜钝绥螨防治大棚草莓二斑叶螨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利用化学药剂43%联苯肼酯对二斑叶螨的最高防效仅为78.7%,且用药14 d后,43%联苯肼酯的防效降低仅为53.8%,速效性虽较好,但持效期短。利用胡瓜钝绥螨生物防治的14 d后防效在92%以上。因此,在实际生产上可以利用胡瓜钝绥螨代替化学药剂用于防治大棚草莓的二斑叶螨。
本次生物防治试验对捕食螨的释放量设置了2个处理,释放50和100头·株-1两个梯度的防效相近。因此,综合生防成本和防效,建议大棚草莓胡瓜钝绥螨释放量为50头·株-1。在实际生产应用中如果大棚草莓害螨发生偏重,可适当提高捕食螨的释放量,以达到更加经济、高效的目的。
草莓作为一种鲜食农产品,由于其果实裸露,极易受到污染。再加之其病虫害较为严重,目前在草莓病虫害防治上主要以化学防治为主。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于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关注。利用生物防治手段能有效降低田间化学农药使用,对草莓安全、高效,为田间草莓病虫害防治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对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