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崔莺莺形象的蜕变

2018-09-16 12:46刘婷婷山东师范大学山东济南250014
丝路艺术 2018年5期
关键词:西厢崔莺莺礼教

刘婷婷(山东师范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

一、莺莺形象的蜕变

(一)《莺莺传》中哀怨善良、逆来顺受的莺莺

从性格上看,莺莺是矛盾的。一方面她深受封建礼教“家法”的制约,另一方面她对文学作品中那些摆脱束缚、追求自由、歌咏爱情的思想特别喜欢,那些思想就像一缕阳光,照进了她日居月处的高墙深院,让她萌生摆脱礼教的思想,对于旧的伦理道德开始怀疑,她向往自由的爱情生活。所以她的性格表现为两个方面:思维敏捷,有深刻的洞察力;在行动上,又沉默寡言,稳重谨慎,从不妄与人交往。但爱上张生后,便“自荐枕席”,是她为爱情而做出的一个大胆的以人性反抗礼教的行动,即使这样,莺莺也始终保持她特立独行的行动范式,“终夕无一言”,这也体现了她性格内敛的一面。

在对张生的态度上,莺莺虽深爱张生,却也在张生狠心抛弃她以后,让往事随风而去,不怨也不见。后得红娘相助,为之传送《春词》,莺莺回诗,由此你来我往,莺莺深深地爱上张生,她赠给张生的玉环,可见她的爱情之深之坚。当张生娶妻,莺莺也嫁作人妇后,张生几年后以表兄之名求见,莺莺谢而不见。崔莺莺是个聪明又善良的女人,深知自己被抛弃的悲剧,但并没有如《霍小玉传》中的霍小玉那般诅咒相威胁,霍小玉的报复心理伤害最大的不是“负心汉”李益,而是李的那些无辜的妻妾,可见莺莺是善良的。

从命运上看,《莺莺传》中莺莺最终被抛弃了。对于发生的一切,莺莺都有预感,而在行动上却一筹莫展,她认识到了现实社会的不合理,却又默默忍受着这个不合理社会附加给她的痛苦。她大胆地爱上张生,但又始终充满了哀怨和痛苦,她拥有儿女之心,天生聪慧的她预感到要被抛弃,但也没放弃求爱。只是,莺莺的爱情处于矛盾和动摇之中,并充满哀怨,她对“始乱终弃”的预感,说明她对张生回来娶她的希望的渺茫的预见,是它即将被遗弃的预感。

她生活在封建礼教长期禁锢身心的时代,身上毕竟会体现出时代的局限性,因此对一见钟情式的爱情,不可能不产生担忧。但这种心理上的担忧很难抵挡住爱情的挑战,理智的声音虽曾提醒她要保持清醒,爱情的魅力却促使她超越自我。在爱与礼的冲突中,莺莺最终遵从了自己内心的召唤,将真实的感情一一表露,大胆地做出违礼之举。之后,莺莺坦然承认是“儿女之心,不能自固”。

总之,《莺莺传》中崔莺莺的个性是真诚善良的,对爱情的表达是坦诚的,但是这种内敛、逆来顺受的个性使她最终没能让最初的爱情开花结果。

(二)《董西厢》中开始反抗又带有报恩色彩的莺莺

《董西厢》采用了《莺莺传》的故事题材,但是这部作品在主题思想和矛盾冲突等方面都有不相同,所以其中的人物形象,无一不突破了《莺莺传》中的原型,而富有崭新的个性特征。在篇幅上,《莺莺传》三千多字,《西厢记诸宫调》已经有五万多字,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作。

在性格上,莺莺原来是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弱者,逆来顺受,怨而不怒,现在成了一个敢于冲破封建礼教,大胆、主动追求爱情的少女,可见莺莺形象的大的蜕变。在《董西厢》里,莺莺的性格,有一个心理发展过程,她先是唯恐“辱累先考”,因而压抑着对张生的情感,后来经过内心的激烈冲突,终于觉得“报德难从礼”,做出了大胆的越轨行动。作者以细腻的笔法,在描绘她的内心世界的巨大变化中,完成了对莺莺形象的塑造。

在对张生的态度上,更为强烈和深情,但我们也可以发现她对张生的感情带有浓厚的报恩色彩。《董西厢》卷八莺莺在送别宴上,哭的断肠似的,体现了莺莺对张生的不舍。但是这种感情并不是纯粹的爱情,原因就在于张生在普救寺解围事件中,莺莺以感恩报德的观念成就了这段姻缘。然而真正的爱情应是男女双方的两情相悦,而与报恩思想并不相关,这也体现了董解元笔下莺莺的局限性。

总起来说,董解元笔下崔莺莺的形象,比《会真记》显得更为鲜明丰满。张生的出现及请兵退贼等举动,激发了莺莺对眼前的年青书生的报恩情结;她虽渐渐爱上张生,但内心却翻起了巨澜,产生强烈的冲突,因为这既要冲破老夫人的管束,更要冲破礼教对她的束缚。终于,莺莺成功地和张生在一起了。虽然莺莺形象具有很浓烈的报恩色彩,但让她蜕变的是她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三)《王西厢》中反抗精神更上层楼、爱情至上的莺莺

《莺莺传》中张生莺莺的浪漫爱情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朝代的更替中,社会生活、大众的思想不断让这个故事得到修改。于是到了金元时期出现了两个崭新的崔莺莺形象一一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中开始反抗又带有报恩色彩的莺莺和王实甫《西厢记》中反抗精神更上层楼、爱情至上的莺莺。莺莺形象在《王西厢》中的蜕变在与《董西厢》的具体对比中可以看出来:

崔张初见时(第一本第一折)。《董西厢》中的莺莺是含蓄的,而《王西厢》中的莺莺则一出现就是个思春的情种,是手中拈花,可后者是“笑拈”,这就表现出了她的大胆。她对着陌生人笑,在封建社会,女子应该回避男人,然而她不光不回避,还多看了几眼,甚至有些不忍离去——走时还要回顾一下张生。唐朝女子有礼避异性之纲常,但这位“相府小姐”不但没有做到掩面避开异性,反而流连不愿走,完全忘记了母亲的教诲。比起《董西厢》,《王西厢》里的莺莺蜕变成了一个外向的多情女子。

总体来说,《王西厢》中莺莺的反抗精神比《董西厢》更上层楼,并且王实甫笔下的莺莺认为爱情至上,这个莺莺形象实现了思想和艺术上的大的蜕变。

莺莺形象数百年来为人称道,时至今日莺莺张生的爱情故事还耳闻能详,各种戏曲也将这等佳话久久演绎。本文以《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西厢记》这三部作品中的莺莺形象的不同特点探求莺莺形象的蜕变的表现。关于莺莺形象的蜕变,从《莺莺传》中哀怨善良、逆来顺受的莺莺,到《董西厢》中开始反抗又带有报恩色彩的莺莺,再到《王西厢》中反抗精神更上层楼、爱情至上的莺莺,这显然是个蜕变的过程。从“始乱终弃”到“佳人报恩”再到“有情人终成眷属”,这种越来越纯粹的爱情不仅令我们动容,那种不畏礼教威严,勇于反抗的精神更是值得我们为其叫好。

猜你喜欢
西厢崔莺莺礼教
浅谈《西厢记》匠心独运的戏剧冲突
知否爱情为何物:对《莺莺传》中爱情的探究
西厢故事
原版崔莺莺,被渣男辜负的可怜人
“西厢”瓷画及其在欧洲的传播与接受研究——兼论《西厢记》的早期西传
一字一词总关情
——从曲中的副词分析崔莺莺的情感
放风筝
中国现代文学中“墙”的意象
中小学生识“礼”教育浅谈
《浮生六记》中陈芸的现实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