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延东(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水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四要素之一,理水指园林中各种水体的设计营造。实际上也确是如此。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对于水体的运用可以上溯到周代,周文王所建之灵囿中就有一片神奇的水面,名为“灵沼”。《诗经·大雅》中赞美到:“王在灵沼,于韧鱼跃”,意思是周文王在灵沼,满池的鱼都欢腾跳跃。从那时起,水就成为园林的主要内容。汉代的上林苑中更是池沼遍布。及后,汉武帝建造的建章宫苑区内人工凿挖十万平方米的太液池以象征北海,内置三山,以至于“一池三山”成为中国山水园的传统程式。在后来的园林建造中,大者利用阔大的水面,或将天然水体略加人工,在水面上安排岛屿、布置建筑,增加曲折深远的意境。小者则或造小水池以一勺象征千里江湖,或设溪流蜿蜒以尽山水相依之意趣。在许多园林中,水体占全园总面积的二分之一、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如颐和园、北海、西湖、拙政园等。水景之所以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占如此重要之地位,不仅因为它是生命之源,也是因为理水手法是我们这个民族一种深层文化的象征。
中国古典园林优美的意境及特别的理念一直堪称山水园林的典范。中国古典园林非常重视理水,水作为组织园林的核心。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理水在园林中被誉为“眼睛”。理水造景首先要揣度水性,还要掌握因水成景的规律,结合园林地貌进行造景,这样才能造出既有意趣又有内涵的水景。中国古典园林理水,多数为湖、池、泉、溪、潭的静态水景,可以做到静中有动。园林理水是对自然山水特征的概括、提炼和再现。水体的动静和水面的聚合都符合自然规律,创造出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水景。我国古典园林的理水主要是再现、提炼、概括自然的山水特征,结合自然山水规律创造出园林独特的水景。探讨我国古典园林理水方法与艺术的意义探讨我国古典园林中理水的方法与艺术,不仅仅是为了对古迹的传承,还是为了了解古典园林理水中的局限性、历史性、艺术性、可取性,从而在艺术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与发展,打造出具有中国现代化特色的园林理水艺术。
孔子曰:“平者,水停之盛也。其可以为法也,内保之而外不荡也”。就是说平静的水面最公平,可以作为基准。所以有水准一说。现在的海拔高度就是以海平面作为基准的。正是由于水具有这种公平的特性,所以水虽简单但其形态却是多姿多彩的,只要有一点落差,水就要找平,就会形成各种动态水,如瀑布、涧水、溪流、涌泉等。水既可以是最平和宁静的,又可以是最气势磅礴、汹涌澎湃的。古人在造园时充分利用了水的这一特性,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并通过与山石、建筑、植物相陪衬,造就了姿态万千的园林水景:水平如镜者如昆明湖水;清流激荡者如沧浪水;溪流涂涂者如流筋曲水;奔流澎湃者如趵突泉水在流动过程中,水会与山石、河岸、堤坝、苇草等产生摩擦,发出各种音响如天籁一般,为园林增加了情趣。以水声著称的景点有颐和园的玉琴峡、寄畅园的八音涧等。溪流潺潺之声悦耳动听,使人神清气爽、俗念顿消;惊涛拍岸之响则振聋发啧,令人精神振奋、勇气倍增。真是“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沧浪之水清兮,可以耀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耀吾足”。自从有了园林,涤荡心灵的水就开始在我国古典园林中或是静静的或是涂涂地流淌。水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因素,古典园林无水则不活。在各种风格的古典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哪一处古典园林没有水呢?无论走进哪个园林,人们只有看到水,才会正真体会到园林之美,灵府才会真正感觉到澄澈清明。有水,园林就更有生机,有水,园林就更显意境。园林中的水寄托着我国的基本哲学思想,滋润了一代又一代古圣先贤,也启发陶冶着我们后来者的心智。可以说:园不在大,有水则灵。水是古典园林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