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萍(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古人云“民以食为天”,就是意味着“食”是每个民族最基本的需要。民间饮食指的是人们传统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食物的属性、食物的范围、制作过程和仪式、餐桌上的礼仪、节日和仪式食品,以及食的名称、保存、禁忌等。[1]
美国人类学家马文·哈里斯的《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主要从人类社会结构与生理结构上揭示了人类食用各种各样独特食物的根本原因,并着重解读了吃背后的文化差异及民族特性。[2]西敏司的《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将焦点放在了糖上,在讲述糖的历史的同时又让我们看到糖从一件奢侈品化身为工业化生产之商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密切地与早期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奴隶化生产,乃至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联系在了一起。[3]齐那尔·阿不都沙力克在《哈萨克族食肉文化及其象征意义》中概要地介绍了哈萨克族饮食特点,并以哈萨克族为例,从不同的层次着重讨论哈萨克族食肉文化中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并且认为:食与人们的生活最为贴近。在历史长河中所积淀下来的饮食活动和规则中所包含的深层寓意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4]
饮食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最贴近的,也是最能体现出社会的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其背后的象征意义。不同的饮食会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不同的饮食文化又会展现出不同的地域特色文化,同时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
哈萨克族在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过程中,创造出了独特的文化。哈萨克人的饮食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与牲畜和放牧有关。他们善于用牲畜的肉和奶制做各种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本文主要从茶、肉类、奶类和面类食品中对代表性的饮食以及饮食方式进行分析。
哈萨克族人民嗜好奶茶,常说:“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可见奶茶在哈萨克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显得格外重要。哈萨克族的传统习惯中,一日三餐,白天的两餐主要是喝茶。“在哈萨克家中喝奶茶有许多讲究,客人中年纪最大的坐首席,递茶时也先递给他。客人喝好了不想再喝时,可别忘了用五指捂住碗口,表示喝够了。如果主人继续劝你再喝一碗时你还得将双手把碗口再捂一下,并说:‘谢谢,我喝够了。’如果你不懂这个规矩而把碗摆在餐布前,好客的主人就会一直不断地为你添奶茶,直到你‘求饶’时为止。”这是哈萨克喝奶茶时的简单礼仪,却深深透露着哈萨克人民的热情。
哈萨克族有这样一句谚语是“etkisiningjanÏ.”(肉食是人的生命。)哈萨克族也常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马不仅是他们维持生计的劳动工具,同时也是他们最为上等的美食。而牛、羊、骆驼则也是他们日常生活中赖以生存的主要物质基础,因此草原上的牧民们就以这些牲畜的肉为主食。
哈萨克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奶是哈萨克人的粮食。”勤劳的哈萨克人民善于用各种奶制作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马奶酒是哈萨克族人民最喜欢的饮料。哈萨克族有谚语这样说到:“qÏmÏzkisininɡqani.”(马奶是人的血液。)元代诗人许有壬曾这样形容马奶酒“味似融甘露,香凝酿醴泉。”哈萨克人喜用马奶子代酒,招待客人,到了哈萨克毡房,热情好客的主人常会端出一盆马奶子来款待你,陪你一碗一碗地喝。同你喝的越多,主人会越高兴。
哈萨克主食虽多以奶食、肉食为主,但也有各种面类食品。哈萨克族食镶有一条重要的禁忌,即:“吃镶时要册开,不要整个地咬着吃”。在哈萨克人民看来啃着吃馕是非常忌讳的,馕一定要掰着吃。这显现出了哈萨克人民的团结与乐于分享的民族性格。那仁是哈萨克餐桌一定会有的食物,那仁的吃法是放在大铁盘里,大家一起用手抓着吃,不仅热闹而且又可以相互分享。
丰富的饮食及饮食方式体现出了不同的民族性格。纵观哈萨克饮食文化,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他们民族性格中的以下几个特征:
哈萨克人热情好客,来客不论认识与否都待如上宾。一碗接一碗的奶茶、一碗接着一碗的马奶酒,都载满了哈萨克人的热情。哈萨克有史以来就以热情好客而闻名。有哈萨克族谚语说:“qonaqqonnÏwqut.”(客人借宿,把福气给你家带来)。凡是前来拜访或投宿的客人,无论是否认识,也不论是哪个民族,不论懂不懂他们的语言,都热烈欢迎,谒诚接待。吃肉的时候,每一块肉的部分都会分给不同身份的人,哈萨克族人民会把他们认为最好吃的肉分给最贵重的客人。喝奶茶的时候,主人会一碗接一碗不停的为客人添奶茶,茶香四溢的同时也承载着哈萨克人民满满的热情。热情,这种民族性格特征随处可见,特别是在哈萨克人的盛宴上,他们为客人准备的一道道美食就是他们对客人热情的无言表达。
哈萨克族的民族性格里包含着豪放的性格特点。无论是在牧民家中做客时还是在热闹的歌舞场上的时候,或者是在广阔的赛马场,都可以体会到他们那种游牧民族豪放的性格依然传承和发扬着,那种只有马上民族和游牧部落在辽阔无边的草原牧场上才会孕育出来的强悍与豪放就会自然的体现出来。每当有尊贵的客人到来或是重大节日的时候,哈萨克人民都要煮满一锅的肉、添满一壶的马奶酒与其畅饮。“大块吃着手抓肉,大口喝着马奶酒”体现着哈萨克人民的豪放、大气。食风如此,性格昭然。豪放的性格来源于壮阔的草原、奔驰的骏马和豪爽的饮食及饮食方式。充满豪放的民族性格无时无刻不体现在美味的食物中。
哈萨克族的民族性格里包含着团结互助的性格特点。有谚语说到:“berekesizdingawÏlÏ——merekesiz.”(不团结的阿吾勒,没有欢乐的节日。)大家都说,哈萨克族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乞丐的民族。人们从没见过有哈萨克人流落街头、四处要饭的。因为,他们只要有能力,就会自食其力;他们只要有能力,就会自觉自愿的互相帮助、互相扶持。分享显示出哈萨克族团结互助的民族性格。这种互相扶持、相互团结的思想早已深入到哈萨克人民的日常生活当中。这些都呈现出草原上无比团结的哈萨克族的民族性格。
哈萨克族的民族性格里包含着宽广的性格特点。宽广的草原、分享的食物造就了哈萨克人民宽广的民族性格。哈萨克人民有着宽广的性格,无论是汉族、回族、维吾尔族到毡房中做客,哈萨克人民都会热情款待。即便是有些不同民族的通婚,可能在有些民族会比较禁忌,但是哈萨克族仍旧以他们宽广的性格包容着、接纳着。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也在不断的变化,哈萨克人民积极的接受着食物的变化。如今在他们的食物中也逐渐多了很多的蔬菜、米饭、拌面等。这都体现着他们宽广的民族性格。
注释:
[1]王娟.民俗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9:23.
[2]马文·哈里斯.好吃:食物与文化之谜[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
[3]西敏司.甜与权力——糖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4]齐那尔·阿不都沙力克.哈萨克族食肉文化及其象征意义[D].新疆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