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伟
摘 要:岗位实习是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学生提升工程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互利互惠的基础上,建立了企业深度参与的校企协同机制。以成果为导向,制定了岗位实习的学习方案和考核办法。采取企业导师为主学校导师为辅进行指导,校企共同组成专家组通过答辩对学生进行考核。实践证明,学生实习的主动性大大加强,能与企业技术人员深入探讨工程技术问题,极大提升了工程实践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校企协同;岗位实习;模式;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2-0087-03
Abstract: Post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improving engineering quality and practical ability for students of process equipment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On the basis of mutual benefit and reciprocity, th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echanism with deep participation of enterprises is established. With the result as the guide, the study plan and examination method of post practice have been worked out. To take the enterprise-tutor as the main teacher and the school-tutor as the auxiliary teacher, the expert group is constituted of the school and enterprise, to assess the students through the rep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itiative of students' practice has been greatly strengthened and they could discuss with engineering personnel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ical issues. Through the practice, their engineering practice ability and accomplishment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Keywords: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post practice; mode; practice
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以学校为主的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再满足要求,校企协同育人成为现代社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的发布旨在通过教育和行业、高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满足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国际化要求[1-4]。而企业学习中的岗位实习是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主要方式之一。
一、实习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长期以来,工科专业的岗位实习效果不好,不能满足学生对实习的期望,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缺乏校企协同的管理机制
传统的企业实习,是以学校甚至是某个专业为实施主体,实习项目的设定、实习内容的设计及实习过程的执行都不见企业参与的痕迹,即使有也是被动的敷衍式的。没有建立学校或学院层面的与企业关联的校企协同机制,没有执行校企协同的专门部门,没有规定校企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没有给企业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和收益。因此,整个实习过程中学生“只能看不能碰,只能动眼不能动手”的实习形式的单一性和枯燥性也造成了大部分学生对实习不感兴趣,严重影响了实习的应有效果。
(二)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5]
企业是生产经营的主体,将生产的安全、高效放在首位,以盈利为首要目标。而且企业没有规定实习培训任务要求,因此从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角度出发,是不太希望学生去实习的,尤其是对一般普通院校的实习要求通常是婉言谢绝。有些合作关系好的企业,即使接受学生实习,一般也安排在生产淡季或设备简单的装置中,而且抽不出专门人员指导学生,实习项目很难落实。更重要的是,企业接受学生实习并不能给自身带来任何益处。
(三)教师指导能力和水平急需加强
由于高校的教师对实习企业的情况了解较少,往往只是承担了联系企业、带队、维持秩序等工作。在实习过程中,具体的讲解一般由实习单位指派的技术员承担。实习单位的技术员往往由于工作繁忙、专业不同等原因不能很好地和学生进行交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如果事先对指导教师进行培训,熟悉实习企业基本情况和工艺流程,由指导教师和企业的技术员共同指导学生,将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四)效果不明显
实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实习日记的记录内容和实习报告是检验实习效果的三把尺子。很多情况下,学生的态度较为懒散,不积极,这说明实习不吸引人。在检查学生的实习日记时,往往发现言之空洞,随意,甚至毫无内容,这说明学生没有学到东西。最后评判实习报告时,发现很多学生把实习报告写成了散文或是游记,多是风景如何,心情如何以及抱怨的话。可见实习效果甚微。
二、校企协同机制
(一)合作企业的选择
要想达成企业学习的目标,首先要选择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管理規范、实力雄厚、对人才储备渴求的企业作为合作企业。校企双方通过签署合作协议、建立组织领导机构、制定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考核标准、持续稳定的经费投入等措施保障校企合作有序进行。
(二)激发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企业永远是以生产、安全、盈利为目的的,追求利润和经济效益是企业发展的动力。但是企业要想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本,重视人才的教育和培养,企业与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高度契合是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基础,也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兴趣点[6]。学校和企业以生存和发展的共同愿望为基础,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以育人为根本着眼点,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为条件,遵循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逐步形成互利互惠、良性循环、共同发展的合作关系。
(三)发挥企业主体作用
实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校企协同中的主体作用,企业在校企共同育人过程中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校企双方按照“资源共享、产学结合、互利互惠”的协同模式,共建实习实训基地,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融合。
(四)加强校企互动
推动校企协同,实现互利互惠。根据校企合作签约规定,企业将参加岗位实习的学生按照准员工看待,企业、学校双方共同编制岗位实习计划、实习内容,充分发挥企业用人机制和学校育人机制的协同放大作用。学校和企业均设有专门负责人和联系人,负责企业工程实践学习方案的实施。专业讨论提出岗位实习的方案,提交由校企双方专家组成的审查委员会审阅,专业再根据审查意见修改。
三、岗位实习模式
岗位实习安排在大四第一学期,共计10周。实习企业为茂名重力石化装备股份公司。实习方式为基于工程实际岗位,以装备设计、制造、检验等工程实践活动为目标,以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为主,学校教师指导为辅。
(一)成果要求
1. 掌握典型石化设备的设计、制造、组装及检验方法;
2. 了解复杂工艺系统构成,掌握设备与管道布置原则,具有阅读施工图纸及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3. 通过与企业导师、班组工人、工地技术人员进行交流,锻炼交流表达和捕捉信息能力;
4. 掌握工程管理方法和程序,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
(二)实习内容
岗位实习内容包括共同部分和分组部分。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完成共同部分,每组再独立完成小组题目的视频制作。
1. 共同部分为换热器、反应器、工业炉等装备的制造工艺流程,如选材、材料复检、净化、矫形、划线、切割、成型、组对、焊接、热处理、质量检验及出厂。
2. 分组部分为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围绕装备制造过程每个小组确定一个题目,合作完成制造工艺过程的视频。
为了让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岗位实习,在实习中有计划地安排了系列讲座,由资深企业专家主讲,分别是:
讲座一:压力容器设计
讲座二:换热器制造工艺
讲座三:反应器制造工艺
讲座四:工业炉制造工艺
讲座五:压力容器质量检验
(三)考核及成绩评定
岗位实习要求学生提交符合格式要求的岗位实习报告和视频资料。采用分组汇报、答辩的形式,并由校企双方专家组成的答辩委员会进行答辩并对成绩进行评定。成绩评定办法见表1。
(四)考核实施方式
岗位实习的成绩考核除了平时的考勤外,更为重要的是实习结束后的考核,主要方式为世界咖啡汇谈模式和实习答辩。
1. 引入世界咖啡汇谈模式
(1)主题。设计一个与岗位实习相关的主题供讨论。
(2)形式:
a.设一名主持人。负责设计汇谈形式及步骤,并主持整个过程。
b.邀请企业专家。从实习的车间邀请3-4名专家参与,与学生共同探讨。
c.学生分成6个小组(每组5人,设组长一名),每组发一张一号白纸,让学生在纸上写下实习的具体收获,实习中发现的未解决的问题,对实习的建议等。
d.企业专家进行点评。
(3)步骤:
a.主持人介绍汇谈的模式和企业专家,约5分钟;
b.学生根据主题进行讨论,并在纸上写下文字性内容,约15分钟(企业专家参加讨论);
c.每小组组长不动,组员分散到其余5组继续参加讨论,听取其余各组第一轮讨论结果,约15分钟;
d.组员回到本小组,向组长汇报讨论情况,组长负责归纳整理,约15分钟;
e.6个小组组长进行汇报,每人5分钟,共约30分钟;
f.企业专家点评并提出建议。
2. 实习答辩
(1)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由企业专家和校内专家按照4:6的比例组成。答辩时分成三组,每组五名专家。
(2)为了充分检验岗位实习的效果,每位学生的答辩时间不少于40分钟。其中自述10分钟,提问和视频内容的完整性及准确性检查不少于30分钟。
(3)答辩成绩评定。制定《岗位实习成绩评分标准》、《岗位实习成绩考核表》、《岗位实习答辩评分表》及《岗位实习答辩记录表》等文件,确保答辩公平和公正。
(4)资料提交。答辩后,学生要提交的资料包括《岗位实习报告》、视频光盘、《岗位实习成绩考核表》、《岗位实习答辩评分表》、《岗位实习答辩记录表》。
(五)实习总结与反思
为检验岗位实习的效果是否达成,对实习进行总结和反思非常重要,主要包含岗位实习总体情况、实习效果评价、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等三方面的内容。
四、实践效果
2014年以来,校企协同的岗位实习模式经过几轮实践,不断完善。通过建立校企协同机制,根据生产实际安排实习内容,合理配置校企双导师,学生实习目标明确,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极大激发了其实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考核表明,学生对布置的共同任务和小组任务都能很好的学习和掌握,达到了设定的岗位实习的目标,有效地提升了工程素养和工程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Z].
[2]张洪田.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2014(2):31-33.
[3]孙秋柏.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工程人才机制的构建与深化[J].现代教育管理,2014(1):34-38.
[4]王明伟,李姝.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协同机制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152-153.
[5]牟蕾,李辉.校企协同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大学教育,2015(1):79-81.
[6]王明伟.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校企协同机制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6(13):152-153.
[7]程丽华,宣征,南谢颖,等.基于“卓越计划”的校企协同培养人才模式的创新研究[J].高教学刊,2015(22):217-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