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贵芬,彭 英
(1.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 甘孜 626100;2.四川省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 成都 610000)
临床中,分娩虽是一个生理过程,但常伴随着产妇极其复杂的生理变化和心理体验,产妇对疼痛的恐惧心理可能造成产程延长或子宫血流量减少[1],对产妇及胎儿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严重甚至威胁两者的生命健康。因此探讨出一种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式尤为重要。为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特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60例要求行分娩镇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文号,20170309),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要求行分娩镇痛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签署分娩镇痛知情同意书。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各30例,年龄20~28岁,平均年龄为(25.43±2.20)岁。体重60~90kg,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1 纳入标准
ASA I级或II级;初产头位,单胎,胎心监护正常;无病理产科因素及椎管内麻醉禁忌证;产妇无神志、精神类疾病且依从性较强;宫口开至3cm。
1.1.2 排除标准
有产程进展异常(产程延长或停滞);可疑巨大胎儿、胎儿畸形;拟行剖宫产或不能排除胎儿宫内窘迫;产妇依从性差,不能准确叙述治疗反应。
两组产妇均在宫口开大2~3cm,有规律的宫缩时,常规开放静脉后进行操作,具体如下:
E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取左侧卧位,两手抱住膝关节,下颌紧贴前胸,成屈曲状,于产妇的L2~L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确认穿刺针达到硬膜外腔,将硬膜外导管向头端留置3~5mL,产妇平卧,经硬膜外导管注入1.5%利多卡因3mL试探剂量,观察5min,排除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或蛛网膜下隙,无异常后连接已配制好药液并调试设置好的电子阵痛泵,首次6mL,背景量8mL/h,自控量8mL/次,锁定时间15分钟进行镇痛。镇痛泵内药物为0.10%盐酸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ug/mL。分次注入麻醉药。CSE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选择产妇L2~L3间隙穿刺,(若失败则选择L2~L3间隙)行腰-硬膜联合麻醉,(穿刺体位同硬膜外),完成硬膜外穿刺后将25G腰麻针穿刺至蛛网膜下腔,流出脑脊液后注入舒芬太尼3.5ug,取出穿刺针,将硬膜外导管置入硬膜外腔中,进行固定,取产妇平卧位,连接电子镇痛泵待用,蛛网膜注入药物45min后,注入1.5%利多卡因3mL试探剂量,观察5min,排除硬膜外导管置入血管或蛛网膜下隙,无异常后和EA组相同方法进行分娩镇痛,记录EA组与CSEA组患者镇痛效果、第一产程活跃时间及第二产程活跃时间及分娩情况等指标,进行分析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药用量、起效时间、镇痛效果以及第一产程活跃时间和第二产程活跃时间产程情况、运动阻滞情况等临床指标。
镇痛效果评价:镇痛的效果主要可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为患者略感疼痛或并未感觉疼痛,对正常活动并未造成影响,只是微量出汗。二级为疼痛较轻但可以忍受,只是微量出汗。三级为感觉到明显疼痛,无法正常配合治疗,辗转反侧。四级为患者大量出汗,大声喊叫,无法忍受药物疼痛。镇痛效果良好为一级或二级疼痛,镇痛效果不明显为三级或者四级[3]。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CSEA组罗哌卡因总用量为(9.87±3.43)mg,EA组罗哌卡因总用量为(20.12±4.33)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EA组与EA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3.56±1.02)min与(14.12±4.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EA组与CSEA组患者的起效时间、罗哌卡因总用量、镇痛效果到1级时间( ±s)
表1 EA组与CSEA组患者的起效时间、罗哌卡因总用量、镇痛效果到1级时间( ±s)
组别 起效时间(min) 罗哌卡因总用量(mg) 到1级时间(min)EA组(n=30) 14.12±4.33 20.12±4.33 17.80±3.22 CSEA组(n=30) 3.56±1.02 9.87±3.43 8.12±1.80 P 0.044 <0.032 <0.025
CSEA组中,运动无阻滞患者为24例,占比例为80.0%,EA组中,运动无阻滞患者为26例,占比例为86.67%,部分阻滞患者为4例,占比例为1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运动阻滞情况对比( ±s)
表2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运动阻滞情况对比( ±s)
组别 例数 完全阻滞 部分阻滞 无阻滞CSEA组 30 0(0) 6(20.00) 24(80.00)EA组 30 0(0) 4(13.33) 26(86.67)P 0.038 0.032
CSEA组中,第一产程时间为(270.32±107.32)min,第二产程时间为(75.20±38.32)min。EA组中,第一产程时间为(282.10±112.32)min,第二产程时间为(74.12±36.76)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EA组中,镇痛一级患者为22例,占比例为73.33%,二级患者为7例,占比例为23.33%,三级为1例,占比例为3.33%。CSEA组中,一级患者为24例,所占比例为80.00%,二级患者为6例,占比为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第一产程末镇痛效果比较
在实际分娩过程中,强烈的疼痛会影响子宫肌收缩,不利于产程的进行,不利于胎儿健康分娩,对患者身心及其整个家庭均带来较大伤害,如何能够有效解决分娩疼痛为临床上一个重要的课题。近年来,随着硬腰联合阻滞分娩镇痛技术的开展,上述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2-4]。腰-硬联合麻醉为一种新型的麻醉方式,将硬膜外麻醉及腰麻优点进行结合,用药少,可连续给药,见效迅速,麻醉效果理想。罗哌卡因是具有感觉和运动分离特点的长效酰胺类局麻药物,被广泛用于硬腰联合阻滞分娩镇痛,能够在起到镇痛作用的前提下不影响子宫肌及腹肌的收缩,有利于保证产程的顺利进行。芬太尼是阿片类镇痛药物,具有较强的脂溶性,能够迅速穿透硬脊膜并作用于脊髓的μ受体,进而起到镇痛作用。近年来,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腰联合阻滞方案用于分娩镇痛的价值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本次研究中,CSEA组罗哌卡因总用量为(9.87±3.43)mg,EA组罗哌卡因总用量为(20.12±4.33)mg,CSEA组与EA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3.56±1.02)min与(14.12±4.33)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A组中,镇痛一级患者为22例,所占比例为73.33%,二级患者为7例,所占比为23.33%,CSEA组中一级患者为24例,所占比例为80.00%,二级患者为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起效快,用药量少,临床镇痛效果较为理想,可显著缓解的产妇痛苦,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