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惠玲 陈丽兰 张丽萍 余庆阳
(福建省龙岩市中医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随着生活和工作节奏加快,骨伤疾病相关的患者越来越多。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们运用“治未病”理论指导和建设骨伤护理门诊,通过体质辨析、辨证施护、运动疗法等手段,将“治未病”理念贯穿于骨伤病人的护理、康复及健康指导过程中,使患者建立起“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健康意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和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中医学的“治未病”理念,具有深厚的思想内涵[1]。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提出了“治未病”的理论思想。这一思想的精髓体现在“上工治未病,中工治已病,下工治末病”[2]。告诫人们要“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3]。要求我们重视疾病的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预防疾病发生和发展,降低和减少病愈后的复发现象。将“治未病”理念融入到现代健康管理中,实施以“治未病”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多环节切入,能够提高患者健康教育知识认知水平与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其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4]。
自2016年我们将“治未病”理论引入骨伤护理门诊工作中,并以此理论为指导建设骨伤护理门诊。我院骨伤门诊患者中以老年人为主,按照就诊患者的疾病数量进行顺位排序,排在前四位为腰腿痛、膝痛病、颈臂痛、骨质疏松症。本次研究我们选取这四种常见骨伤疾病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体质辨析、辨证施护、运动疗法等手段,从“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愈后防复”三方面入手制定护理措施和健康教育计划,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骨伤疾病整体护理。对不同个体提供针对性的调养方案,促进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延缓病程发展,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疾病复发风险,达到“治未病”的目的[5]。
是指在疾病未发生之前指导患者日常生活中做到工作有度、作息有时、起居有常等,消除病因达到预防疾病的发生。颈臂痛多见于中老年人,往往有长期伏案低头工作史。此类人群,护理重点放在早期干预,对于长期伏案的中老年人高发人群重点宣教[6],从纠正不良姿势切入,制定运动处方,指导学习颈部保健操。明确其应减少伏案时间及强度,每伏案1小时必须休息10~15分钟,活动和进行颈部保健操,缓解或避免颈部持久固定的姿势引起的肌肉过度疲劳,同时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枕头,合适的颈椎枕有效支撑起颈椎的同时使颈椎处于轻度牵引状态,经过长时间自我牵引,可使颈椎生理曲度被动的恢复,颈椎旁的韧带和肌肉也会随之逐渐恢复弹性张力[7]。
已病防变即对于处于疾病已经发生的患者我们从起居、运动、工作等方面进行干预,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通过辨证论治拟定最佳护理方案,给予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将病情控制在早期阶段,缩短病程,促进患者早日康复。腰腿痛患者发作时常以腰痛、臀腿痛为主要表现可伴有腰部活动受限等症状,常以扭闪外伤、慢性劳损及外感风寒湿邪为病因。我们从患者的症状入手,结合患者的起居环境及习惯收集相关资料,分析患者的症候类型及病因,辨证论治为患者制定整体化护理方案和健康教育计划。即在疾病初期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其认识和了解自身发病诱因并及时消除,防止病情进一步发展。腰痛病人很大部分因外感风寒湿邪侵袭腰部,阻滞经脉气血之运行所引起。对因风寒湿邪引起的腰腿痛病人,指导其对腰腿部的主动保护,避风寒并加强保暖,夏季避免风扇或空调对着局部吹风等。对于体位不良引起的慢性劳损,给予体位指导,使其掌握正确体位。骨质疏松症目前医学上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方法,护理门诊中针对骨质疏松症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视已病防变,评估患者的症状,针对不同阶段因人制宜从饮食调护、运动锻炼等方面介入,达到既病防变的效果。急性期时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和程度,注意体位护理,做好安全护理预防骨折。疼痛缓解后的康复治疗期,拟定适合患者的运动处方,指导其合理锻炼。现代研究证明锻炼可促进增强骨钙吸收,提高体质,起到活血通络、强健筋骨之作用[8]。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等选择太极拳、散步、保健操等与其病情相适宜的体育疗法,并指导其遵守循序渐进和量力而行的原则锻炼。同时我们依据适度运动的原则,设计和制作了骨质疏松预防保健操用于指导稳定期患者日常运动。
骨伤常见疾病患者往往病程长且愈后易反复发作,针对此特点愈后调摄、防止复发显得尤为重要。疾病初愈,应做好自我调护以促进患者康复和防止复发[10]。骨伤护理门诊在患者疾病初愈恢复期,运用“治未病”思想从日常起居、康复训练、工作娱乐等方面制定符合患者的健康教育处方,并通过宣教消除患者因担心疾病反复发作引起的焦虑、急躁等不良情绪。膝关节是全身发病率最高的关节,膝痛病患者愈后防复非常重要,以“治未病”理论为指导包括以下几点:(1)保持正常体重,减少膝关节的负重。(2)避风寒湿,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关节外伤。(3)保护关节的功能位置,关节伸屈时勿使肌腱、韧带和关节本身受到过度牵扯、摩擦和挤压。(4)不要长时间做同一动作或使关节长时间固定于同一姿势,避免做不可停止的动作或节奏过快的动作,出现疼痛时立即停止。(5)避免关节的过度负荷,尽量不穿或少穿高跟鞋。(6)日常康复锻炼选择对关节冲击小的柔和运动,如散步、股四头肌锻炼、太极拳等,以改善关节功能,促进康复。(7)制作膝关节导引术图册和音像资料,一对一辅导患者学习并掌握要领,使患者居家时仍能保质保量按要求进行日常的康复训练及保健。
我们应用“治未病”理论于骨伤护理门诊以来,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接诊骨伤病种患者856例,男394例,女462例。年龄23~85岁,平均58.9岁,所有患者均有1次以上复诊病史,患者依从性构成比比较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通将“治未病”理论应用于骨伤护理门诊提高了患者日常起居、康复训练、工作娱乐的依从性。对护理门诊服务的满意度亦较之前明显提高。
表1 856例骨伤病种患者依从性构成比比较(例/%)
随着护理实践内容的不断扩大,护理门诊的开设和发展为护士专业化实践提供了一个良好平台,拓宽了护理服务范围,满足了患者较高层次的护理需求,促进了患者满意度的提高和医疗费用的降低[10]。金瑛等[11]在探讨中医特色专科护理门诊的运行模式时,制定中医健康管理档案、运用中医护理技术开展养生保健操、膳食指导、心理护理等内容,结果显示中医护理门诊不但提高了护理服务满意度也提升了医院美誉度。“治未病”理论是指在疾病治疗时,要注意预防为先,防微杜渐。当前临床护理实践中,已经广泛采用该理论,根据该理论指导护理工作,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水平[12]。
骨伤疾病患者以疼痛、关节活动受限等为主要临床表现,且病程长,易反复发作,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自我保健、正确的生活起居及功能锻炼等方面直接影响康复效果。目前,临床上病人多、工作量大,医生重点对病人的诊断与治疗,无更多的时间指导患者日常生活起居和自我康复保健等。源于此,我院开设了骨伤护理门诊,与临床医生形成互补,将“治未病”思想贯穿于护理门诊日常工作中,为就诊的骨伤疾病患者提供护理、康复、运动等专业性指导,并因人制宜进行指导和教育,满足患者多元化和多层次的健康需求,促进疾病康复和健康的需求。
综上所述,将“治未病”理论应用于骨伤护理门诊,使患者建立 “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病后防复”的意识,提高了患者健康教育的依从性,从“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干预”,促进了疾病康复和预防复发,提升了护理专业价值,增加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依赖和信任,并达到了有效的护患沟通,明显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