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的问题与对策探析

2018-09-14 10:57刘金明
关键词:学生资助成效高校

刘金明

摘 要:在国家与社会各界对学生资助日益重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对贫困生的精准认定与及时资助,全面持续落实资助政策的规范性与实效性,资助育人的保障性与发展性等亦需进一步高度重视和改进提高。确保应助尽助的精准性与及时性,深化学生资助的检查指导与综合考评,完善资助育人的工作策略及其实施路径,有利于提升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成效。

关键词:高校;学生资助;成效;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8)07-0088-03

随着党中央从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等方面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空前重视,国家与社会各界对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及成效亦更为关注。因此,分析和研究学生资助尤其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成效状况、存在问题及相应对策,既有利于完善学生资助政策及其工作体系,又有利于提升资助育人工作成效,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学生资助对于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的作用。

一、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与成效状况

(一)国家对学生资助日益重视并取得良效

李克强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制度,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困难而失学,

也决不让一个家庭因为孩子上学而陷入困境”。刘延东在全国高校国家奖学金颁奖大会上强调,“无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国家促进教育公平的决心不会改变,扶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措施不会改变。保障每一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承诺不会改变”。“十二五”期间我国学生资助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这四方面:一是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国家资助政策实现了各个教育阶段的全覆盖和不同性质学校的全覆盖,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为补充的“三位一体”资助格局,形成了普惠性资助、助困性资助、奖励性资助和补偿性资助有机结合的“多元混合”资助模式;二是学生资助管理体系机制基本建立,国家已建立起中央、省、市、县和校五级学生资助管理体系,已建立起以财政投入为主、学校和社会资金为辅的资助经费保障体系,中央和地方各级有关部门建立起学生资助政策宣传、监督检查和绩效考评等工作机制;三是学生资助规模不断扩大,2010~2014年全国学生资助资金总额达5564.4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12.69%;四是学生资助工作成效逐步凸显,国家资助政策帮助数千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完成学业,帮助贫困学子通过接受教育改变了本人及其家庭的命运,有效阻止了贫困代际传递。国家资助政策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和充分肯定,《教育规划纲要》中期评估10万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社会对国家资助政策的综合满意度较高,接近90%[1]。

(二)高校与银行及社会更加关注学生资助

随着国家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持续重视与深入推进,又由于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不但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级学校更为关注学生资助工作,而且相关信贷银行与慈善力量亦更加支持学生资助工作。这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家境贫困学子愈加关切学生资助工作,广大学生及其家庭普遍知道国家有专门政策关爱与资助贫困学子上学,热切期望能得到政府与学校的积极资助,社会各界对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更加关注;二是相关银行开展学生信贷日趋积极,既是因为国家对社会及个人征信系统的不断完善和强化,又由于金融競争日益激烈为更好开展贷款业务的需要,也缘于国家相关扶持政策与管理制度的有力保障,以致众多银行更愿意支持国家开展大学生信用贷款服务;三是高校自身同样更加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因为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既是学校贯彻国家关于促进社会公平与落实教育扶贫的要求,又是关爱学生成长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四是受到资助贫困学子的成长发展总体良好,广大家境贫困学生得到国家与社会的积极资助和关爱后,普遍更加努力学习和奋发成才,普遍都能正常毕业和顺利就业,并不断地成长为行业骨干和社会精英。

二、当前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的问题

(一)对贫困生的精准认定和及时资助尚需增强

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精准认定直接关系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成效甚至成败,因为一旦本应对家境贫困学生予以的资助,却资助了非贫困学子,这不但资助成效无从谈起,而且将引发一系列负面效应。在当前高校对贫困生的认定工作中,通常情况下学生持有户口所在地的贫困证明并经所在班级评议认可后,则基本可确定为贫困生。在出具贫困证明时,往往既无须登记备案与公示,又无相应信息的建档入库与联网可查,也无相应的责任追究制度,又由于私利或乡里乡亲的所谓守望相助而在出具贫困证明时,往往夸大其词甚至弄虚作假,以致不少非贫困者却持有贫困证明,真实贫困者反而办不到贫困证明,加上部分贫困生因虚荣心作怪而不想被认定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所谓“认定标准缺乏统一性、认定材料缺乏真实性、认定程序缺乏规范性”[2], 从而导致高校对贫困生认定的精准性无法达到应有准确度。贫困生认定的准确性不够高,直接导致精准资助的准度相应不够高。与此同时,因为对贫困生精准认定不到位和对贫困生资助时的所谓协调关系与平衡利益等,又导致对急需资助者和必须资助者的及时性资助不够高。

(二)全面持续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规范性和实效性尚需提升

其一,各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为发展而将大量资金用于校园基本建设与购置仪器设备,而其办学资金除源于政府财政支持和学费收入外,几乎再无其他资金来

源,这往往导致许多高校难以坚持按国家政策要求将学校事业收入的10%用于学生助学工作,并美其名曰无须学校投入那么多资金已可满足学生资助工作需求。其二,许多地方有关单位(部门)和高校与个人,在具体实施学生资助时为所谓便于工作或提高工作效率,往往将落实学生资助政策的要求和程序予以简化或打折。其三,不论是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用于考评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标准与指标体系,还是高校自身相应制定实施的学生资助工作考评办法,可能是为了简捷直接和便于操作,普遍更侧重在整体上考察院校对贫困生的资助体系是否健全、更注重在总体上考量院校对贫困生物质资助是否到位、更关注对贫困生的资助过程管理是否完整与规范、更重视贷款毕业生的及时还贷率是否保持较高水准,而没有足够重视全面考查贫困生对学校资助工作的满意度、没有系统调查贫困生获得资助前后的成长变化、没有深入研究和掌握贫困生对落实与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的成才发展性要求等,以致考评贫困生资助成效的重点与核心更多地停留在面上对相应工作的开展和落实,而较少关注贫困生在成才与感恩等方面的深层需求和外在表现,致使学生资助成效在整体上基本停留于重点关注应助尽助和学生助学贷款的应还尽还层面,影响了学生资助实效性的拓展与提升。

(三)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对资助育人的高度重视与深入研究尚需加强

因为育人资助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不论是在思想理念还是相关政策与文件上,国家与高校及社会都强调要重视做好资助育人工作。然而,不论是从山东、江苏、浙江、上海和广西等五个省(市/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对相应高校学生资助工作考评办法、基本标准与指标体系来看,还是从各高校日常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实际来看,各方虽然都表示重视资助育人工作,但是相应的考评权重和管理举措既不匹配也不协调。多数高校开展资助育人工作主要是组织贫困生实施诚信、感恩与励志教育,以及理想信念、心理健康和法制教育,并开展了一些学习辅导、技能训练与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增强贫困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但是,在现实中更多的高校由于真正的重视不够,以致对资助育人的系统深入研究相应不足,导致因人因需而异、因时因地而为,注重针对性与差异性、持续性与深入性、系统性与科学性的资助育人举措则明显欠缺。

三、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的对策

(一)完善贫困生认定的工作体系与管理机制,及时精准资助贫困学子

就宏观层面而言,国家有关部门应设法创建一个能够便捷查询全国各个县级区域内经济贫困家庭及资助情况的互联网平台,至少是每个省应设法建立一个可以快速查询本省区域内的经济困难家庭及资助信息的互联网平台,并将国家扶贫、民政及残联工作体系和相关网络信息平台与教育系统的资助工作体系连通对接,以便各高校开展贫困生认定时准确便捷地核对相关信息。就微观层面而言,各高校要与时俱进地修正和完善原有传统的贫困生认定模式,参考国家关于对贫困家庭建档立卡(扶贫手册)的相关指标和做法,及时制定本校认定贫困生等级的系列量化指标与规程,建立标准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体系[3],建立基于信息化的贫困生认定与资助管理平台,健全和完善定量审核与定性评议相结合并以定量审核为主、自我评审与他方评审相结合、线下严格审查贫困生的原始证明和日常表现与线上网络评议与核查贫困生的信息相结合、经常不定期多方核查贫困生信息与适时走访复核贫困生家庭信息相结合的工作体系与管理机制,坚持贫困生认定动态管理。

(二)深化学生资助的检查指导与综合考评,确保

资助工作全面到位

上级组织实施的检查和考评,对于下级单位的相应工作而言既有明确的规范作用和标准意义,又可直观地衡量水平和指引建设,正所谓“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评建结合、重在建设”。对应于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的内涵和构成,评判与衡量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效的基本标准应有这六点,即应贷尽贷与应助尽助是否持续落实,助学信贷的及时还贷率是否良好又持续,有利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保障是否持续确保,受资助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是否更好并持续,师生对资助工作的满意情况是否良好又持续,社会对学生资助工作的好评率是否既高又稳。因此,紧紧围绕开展学生资助工作体系与管理机制的规范性和保障性、学生资助时应助尽助和应贷尽贷的精准性与及时性、学生信贷后应还尽还的还贷率与违约率、资助后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感恩表现,以及校内外各方对学生资助的满意度等关键要素,不断完善、深化和落实学生资助工作的建设标准、督查机制与考评体系,既有利于保障地方和高校全面持续地落实国家资助政策,又可确保和提升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成效。

(三)完善资助育人的工作策略及其实施路徑,不断提升资助育人成效

其一,确立并不断强化资助育人工作理念和顶层设计,淡化以无偿给予物质经济的救急济困式资助或基本停留在体现扶贫关爱的保障性学生资助思想及其工作模式上,科学谋划并不断完善以励志、强能和感恩报国为主要内涵的发展型学生资助工作战略部署,在国家资助政策和学校的人才培养与助学规划里明确鲜明地突出强调资助育人的使命及要求。其二,按照管理办法制度化、人员队伍专业化、工作条件标准化的要求,及时配套和完善资助育人必需的保障体系,重点打造一支素质过硬、业务精湛和作风优良的学生工作队伍,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员与学生干部实施资助育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确保资助育人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其三,本着思想教育深入化、日常管理精细化、资助关爱人文化、资助项目品牌化、资助措施系统化、资助活动育人化的工作原则,不断完善助学育人的实施体系,坚持“物质济困与精神解困同步推进,群体共性与个体差异性同步把控,理性教育与情感教育同步进行”[4],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到资助工作中,积极开展精准资助宣传教育活动[5],及时组织和协调面向贫困生的各种关爱工作,积极增强贫困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其四,紧密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设立资助育人研究课题,组织相关人员系统深入地研发和创建既与时俱进又富有针对性的资助育人新模式和新举措,不断提升资助育人的实效性与科学性。其五,着力完善和深化立德树人的体制机制,大力营造和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校园氛围,明确并要求全校教职员工,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与支持,自觉践行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职责和使命。

四、结语

随着国家对学生资助的持续重视及相应资金投入的加大,应助尽助已基本不成问题,资助对象是否完全准确、资助时机是否恰如其分、资助力度是否满足需求、资助的方式与措施是否多种多样并富有针对性和深入性,资助工作如何更有利于贫困学生健康成长与顺利成才,对贫困生既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这些则是当前与今后开展学生资助工作的重点和方向。简而言之,对贫困学生应助尽助的精准性和及时性、应助尽助的针对性与深入性、应助尽助的保障性与发展性、应助尽助后的学生成才性和感恩性、学生获得信贷后的还贷率与违约率,教育和引导贫困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其综合素质与就业创业能力和实践创新水平,既是开展与完善学生资助工作的基本要求,又是追求与提升学生资助成效的根本和关键。

参考文献:

[1]教育扶贫,“十三五”期间实现“精准资助”——杜玉波副 部长就学生资助工作答记者问[EB/OL].http://www.xszz. cee.edu.cn/gongzuodongtai/zhongyang/2016-03-14/2476. html.

[2]周威,曹丽丽.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问题与对 策探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8).

[3]唐建伟,黄艳萍.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育人工作的 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0).

[4]徐君莉.精准扶贫背景下高校学生精准资助育人工作探 索[J].高校后勤研究,2017,(10).

[5]郑均雷.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三个同步”[J].高校辅导员 学刊,2017,(8).

猜你喜欢
学生资助成效高校
新媒体时代学生资助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