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基层的农业气象观测岗位能力素质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8-09-14 10:57范嘉智谭诗琪夏德奇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

范嘉智 谭诗琪 夏德奇

摘要:通过对基层气象部门农业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现状、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及培训效果评估,开展农业气象观测岗位能力素质模块化培训体系开发。经过量化研究,发现目前在岗的农业气象观测业务人员学历、年龄、职称结构分布基本合理,人力资源较为丰富,观测业务覆盖全面。但存在专业知识及技能欠缺、培训机会少、培训需求大等问题。因此,农业气象观测类试点培训在培训频率、课程安排及远程培训质量等方面仍然有进步的空间。

关键词:农业气象观测;培训设计;问卷调查;培训总结

中图分类号:S1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2-0109-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2.029

Abstract: Through evaluating the current operational status,training needs,the pilot-training of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elementary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the symposium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as well as the training effects of basic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s,a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position capacity modular training system for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was carried out. The quantitative research found that,the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observers in the post had a basically reasonable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 background,age,professional titles,with abundant human resources and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 operation. However,there were also much problems,such as the deficiency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technical ability,the little training opportunities and great demand for training. And the ongoing pilot trainings for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would still have progress space in training frequency,curriculum arrangement, training design and the quality of remote training.

Key words: agricultur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 training design;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earch; training summary

中國气象局党组于2012年下发了《关于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气党发〔2012〕66号),文件就发展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加快建设集约化县级综合气象业务平台、推进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改革、加大县级气象综合业务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等方面提出了要求。根据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对基层业务人员综合能力素质提出的要求,构建内容全面、结构合理、针对性强、基本满足基层气象机构综合业务岗位需求的培训课程体系势在必行[1,2]。

县级气象部门是农业气象观测及服务的基础,也是前沿阵地,然而由于其农业气象服务专业技术人才缺乏、技术力量薄弱,暴露出观测现代化水平较弱、观测资料平台无法整合、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3]。在职培训是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工程。贯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气象现代化建设,人才是关键,培训需先行。落实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的要求,需健全完善气象教育培训体系,明确教育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方法,为气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好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根据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关于开发基层岗位能力素质培训模块化课程体系的工作部署, 课题组参与开发了针对基层气象机构农业气象观测培训课程模块。为增强课程大纲的全面性、合理性和针对性,通过前期问卷调研、举办试点培训班及培训后问卷评估及座谈反馈,开展了农业气象观测岗位能力素质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1 研究方法

1.1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是培训课程开发研究及效果评估的重要方法[4],本研究包括培训前需求调查和培训后有效性调查。设计的两份问卷分别为“农业气象观测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调查问卷和“农业气象基础知识与技术培训(试点)班评估”问卷。

第一份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业务人员基本情况、农业气象观测站业务工作情况、专业技能培训状况和培训需求等。调查对象为部分省、市(县)气象局从事农业气象工作人员或农业气象观测站观测业务人员。共收集有效调查样本136个,数据来源较为可靠并具有代表性。

第二份问卷调查对象为参加过农业气象基础知识及技术培训试点班的学员,在培训授课结束后填写,问卷内容包括学员基本信息、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现状、农业气象培训经历、教学安排及质量、业务中遇到的困难及对培训的建议,共5个部分,通过调查结果结合座谈反馈对培训有效性进行评估。

1.2 座谈反馈

在农业气象基础知识试点培训过程中,安排4课时供学员座谈,记录学员反馈意见,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了让学员能够就培训的不足之处畅所欲言,开发组采取集体座谈的方式,营造轻松的氛围。就培训质量如何提高、课程设置是否满足基层需求、课程难度是否合适、学员对培训的建议及意见开展座谈。

1.3 数据分析

问卷回收后,通过初步筛选、计算机录入、剔除无效问卷,再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后期通过R软件进行分析)。在数据分析前,对问卷结果进行参数化,多项选择题以选项的选择次数作为统计参数,简答题的答案按照类别进行分类统计。在数据分析时,对于两份调查问卷中重复的部分以有效问卷数较多的训前调查结果为准。也将问卷调查的分析结果与座谈结果进行比较,以便更准确地找出农业气象观测岗位能力素质模块化课程体系开发的不足之处,以提高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2 基层农业气象工作人员培训需求调查

培训前调查有效问卷分布以湖南、辽宁、青海和福建为主,基本囊括了这4省份的基层农业气象观测站。调查结果具有代表性,收回136份有效问卷。

2.1 基层农业气象观测人员基本情况

问卷第一部分调查了基层农业气象站观测人员的年龄、专业、学历、职称构成及从事农业气象观测工作年限情况(图2)。由图2可知,基层农业气象观测人员以青年为主,40岁以下的职工占比为54.7%;专业分布以大气科学专业最多(30.7%),农业气象专业次之(21.9%);学历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达68.6%;职称方面,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占68.6%;岗位工作年限3年以下的人员有41人,占比30.1%;3~5年的22人,占比16.2%;6~10年的20人,占比14.7%;10年以上的人员53人,占比39.0%。

综合以上分析,目前在岗的农业气象观测人员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基本合理;但具有农业气象专业的人员比例偏少,仅占21.9%;在岗工作年限以3年以下及10年以上人员为主,共计占比69.1%。据调查,工作10年以上,尤其是年龄大于50岁的人员大部分是由其他岗位转岗从事农业气象观测工作,存在专业知识及技能欠缺等问题。

2.2 农业气象站业务工作情况

问卷第二部分调查农业气象观测站站级、业务内容和观测作物种类等。在农业气象观测一级站工作的有78人,二级站工作的有58人。在问卷中列出的8项观测业务中,选择作物观测和土壤水分观测的问卷最多。有近50%选择自然物候观测、本地区特色作物观测和农业气象灾害调查,其他选择相对较少。至于观测的作物种类,各省份因种植作物不同有较大差异[2],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农业气象站观测作物以水稻和各地区特色作物为主,分别占44.1%和55.9%,其他如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和大豆则较少。

在农业气象观测站中,一级站的观测人数多于二级站,说明从事观测的人力资源较为丰富,对于脱产学习实践较为有利;观测站业务覆盖全面,农业气象观测作物种类涵盖小麦、水稻、玉米、棉花、大豆、油菜、牧草、森林等,观测项目包括土壤水分观测、自然物候观测、农业气象灾害调查、农田小气候观测和特色观测等,基本符合国家农业气象观测业务开展现状。

2.3 基层农业气象专业技能培训状况

参加农业气象知识培训次数及农业气象培训组织机构情况见图3。由图3可知,近3年参加農业气象类培训次数少于3次的占89.1%,且其中有43.8%的农业气象观测人员从未参加农业气象类培训。在观测业务人员所参加的农业气象类培训中,各省气象培训单位(包括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分院和省级气象培训机构)是主要承办机构,其组织了58.5%的相关培训;其次为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组织了28.5%的相关培训。

在职业务培训对于基层农业气象业务人员的岗位技能增长十分重要,多数人认为这是岗位技能获取的主要方式。但是据统计,2012—2015年全国农业气象培训项目仅72个,多数是省级培训项目,4年间平均每省举办农业气象培训不足3次,且几乎没有针对农气观测的系统培训[2]。调查结果也符合这一现状,基层观测农业气象观测人员所能参加的面授培训并不能满足岗位技能的需求,甚至有近一半的业务人员从未参加过农业气象类培训。在已有的相关培训中,各省级气象培训机构是主要承办者,但相对来说,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及各个分院的专业资源更加丰富,培训也更具针对性,应承担更多相关培训任务。

2.4 农业气象培训需求分析

调查农业气象站观测业务人员对相关培训的个人需求,调查内容分别为培训时长、培训课程内容、急需加强的知识或技能以及农业气象观测业务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1)对于培训时长,业务人员的需求并不统一,其中以7 d和1个月以上为主,10 d、15 d、1个月均有人选择。

2)对于课程内容,在列出的10个课程选项中,大部分都得到了积极的响应(表1)。需求在总人数2/3以上的课程有农业气象观测业务系统、农业气象灾害调查、特色作物观测、农田小气候观测、农业气象观测基础及前沿技术介绍、自然物候观测和土壤水分观测;其中80%以上的农业气象业务人员认为十分需要农业气象观测业务系统和农业气象灾害调查相关的培训,而畜牧观测和林木观测培训在基层没有太大的需求。这是该份问卷中惟一的主观题,以期从基层工作者的角度了解农业气象观测人员最需要学习的知识或技能。经统计,大多数基层工作者提到了4个方面的知识,按照提出的人数由多到少分别为:农业气象基础理论、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农业气象服务知识及应用、种植和管理技术。

3)对于农业气象观测业务目前所面临的困难,采用了多选题的形式,选项分别为“缺少农业气象专业人才”、“缺少农业气象观测专项培训”、“缺少稳定的农业气象观测人员队伍”、“缺少与农业部门的合作”。从观测员的答案看出,所面临的困难较多,结果中有65.3%的人选择了3个以上的选项,41.3%的人全选,“缺少农业气象专业人才”的选项被选次数最多。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业气象观测员的培训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针对基层农业气象观测员,应开展以基础理论知识为主,结合业务实际的应用与农气服务推广知识培训。考虑到部分职工有发表论文的需求,还应在其中设置一些数据分析处理、论文写作方法的课程。

3 培训设计与培训后有效性调查

3.1 培训设计

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及湖南分院根据基层农业气象站业务人员基本情况、农业气象基础知识及技术培训类型与性质以及前期调查的学员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了“远程预培训+考试选拔+集中面授培训+案例教学研讨+体验式教学实践”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培训旨在使学员掌握农业气象专业基础知识和农业气象业务服务的基本技术和方法,提高学员在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其中远程预培训共计60学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农业气象学基本概念、太阳辐射与农业生产、热量条件与农业生产、水分条件与农业生产、二氧化碳、风与农业生产、农业气象模式等。面授培训分为4个培训模块,农业气象基础知识、农业气象业务的常用技术和方法、拓宽农业气象服务的思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了理论授课、案例教学、专题讲座、实习实训、交流与研讨等多种培训方式,培训时长26 d,共计160学时(表2)。

3.2 有效性调查

共开设了两期农业气象专业基础知识及技术面授培训班,培训后对全部学员进行了问卷调查。该培训班78.3%的学员年龄在30岁以下,学历层次以本科为主,占87.0%,但是专业为农业气象或农学相关专业的仅占23.1%。大多数学员从事农业气象相关工作,但43.5%的学员是第一次参加相关培训。

培训效果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员认为农业气象基础知识模块的学习收获最多,而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这一模块,认为学习收获很大的学员仅占57.0%,在4个模块中人数最少。

学员认为收获最大的课程是“农业气象科技论文写作”和“陕西果业服务案例”,有87.0%的学员认为这两门课程收获较大。而“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气象中的应用”则被学员认为是收获最小的一门课程。就课程时长而言,36.4%的学员认为“农业气象观测技术与数据处理技术”和“农业气象防灾减灾技术”时长设置偏短,这两门课程对基层学员而言较为实用,需更多的培训课时。

对于全部18门面授课程,78.1%的学员认为培训后有较大收获,比远程培训高出10个百分点。几乎所有学员都认为面授培训与远程预培训的衔接是成功的,82.6%的学员认为前期远程学习对面授培训有较大帮助,而面授培训也解决了远程预培训遗留的问题。

培训座谈和教学质量调查结果显示,93.3%的学員认为培训课程对实际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认为研讨、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等教学方式帮助很大的高达96.7%。教学质量调查中采用5分制评分,培训设计与安排的各项指标评分均在4.70分以上,其中培训目标的准确性评价为4.89分,培训整体评价学员满意度为98.0%。

4 对未来开展相关培训工作的建议

气象局中县级基层台站有大量从事农业气象观测及服务的人员,并且许多是非相关专业出身,对专业性的相关培训需求很大,而这方面也是目前气象培训工作的一个缺口,本研究希望通过问卷调查及实践探索,为农业气象基础知识的培训建言献策,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如下。

1)气象干部培训学院需要开发更多针对基层的农业气象观测知识及相关技能培训。调查结果显示,气象系统内的农业气象观测在职培训面临巨大缺口。根据《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发展规划(2014—2020年)》要求,到2020年实现基于红外、微波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农业气象自动化观测,基于星地观测资料融合方法的农业气象业务软件系统,以及实行相关的规范、标准和制度,对农业气象观测业务人员提出了掌握新知识、接受新技术培训的要求。传统的农业气象观测“老带新”的学习模式满足不了不断进步的观测技术所提出的要求,迫切需要全面开展针对基层的系统性农业气象专业知识及技术培训[5]。

2)农业气象相关技术类面授培训仍需坚持以基础知识课程为主,常用技术与方法、农业气象服务思路拓展和工作实际问题解决能力培训相结合。其中“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部分仍需开发更多授课形式或案例教学。培训课程设置也需多样化,座谈中也有多位学员提出,基层观测站的工作本就以动手为主,希望多一些实践教学。农业气象灾害服务也是重点内容,应适当增加农作物灾害、病虫害观测与调查方面的课程,特别是野外调查规范的讲授,这方面知识对基层农业气象观测服务质量的提高有较大帮助。基层气象观测人员多身兼数职,对地面观测系统有足够的了解,在农业气象相关技术的针对性培训中应取消地面观测课程。林木观测教学也应取消,因为森林气象站很少,且业务服务中几乎没有相关应用。基层职工发表文章的需求较大,应多设置数据处理及文章写作类课程。多数学员称培训中的数据处理课程及实践教学收获很大,开拓了视野并且对申请项目和完成课题帮助很大,相关课程的讲授可以切实提高基层职工科研能力水平并对职工的职称提升有帮助。

3)基于农业气象观测站工作人员工学矛盾突出的问题,培训方式可尝试短期分层次培训,循序渐进,多次培训,逐步提高,更具针对性。由于参加面授培训的学员水平不一。座谈中学员也普遍反映内容密集的长期培训影响培训效果。在基础班的培训中,涉及了难度较高的案例教学,对大部分非农业气象专业出身的学员培训效果较差。

4)远程预培训质量不高,课件水平、培训监管技术及考试审核技术需提高。仅仅使用录制的教师讲课视频作为远程培训课件不能满足基层的学习需求,应多引入摄录+后期编辑式的课件制作方式,以提高远程培训的课件质量及培训效果。远程考试方式应创新思维,应用新的监控技术,增大考试的检验及筛选效果,为面授培训做好铺垫工作。

参考文献:

[1] 夏德奇,肖 媚,刘 军.面向基层的农业气象观测模块化课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3):253-255,258.

[2] 李志锋,李志光.新形势下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与人才培养管理工作初探[J].农业与技术,2017(3):174-176.

[3] 吴 波,聂 淼,刘晓娜.县级气象部门在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分析[J].高原山地气象研究,2016(4):92-96.

[4] 曹福勇,蒋啸南.高校图书馆新生培训效果调查及培训模式创新

——以中山大学东校区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0(12):85-88.

[5] 董国平,刘 刚,刘晓娜.设施农业气象服务技术培训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5(6):325-326.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
学生对翻转课堂综合评价的调查研究
铜仁市学前教育专业新生科学素养现状的调查
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