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摘 要】 结合近几年幼儿园教学实践的开展,课程游戏化的构建对于幼儿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伴随着实践研究的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比如结合幼儿园一日活动开展渗透,本文阐述了对课程游戏化的全面认识,构建更为有效的课程游戏化框架。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開展探索:转变观念,内化课程游戏化认识;积极探索,促进一日活动游戏化;多元共促,开展区域活动游戏化;家园合作,成就课程游戏化合力。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构建
结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尽兴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近年来我园开展课程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全面构建有效、多元、科学的教学模式,以下是我关于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开展的实践研究:
一、转变观念,内化课程游戏化认识
教师要转变观念,针对课程游戏化的开展,要全面解析课程游戏化的内容,课程游戏化是目前幼儿教学的发展趋势,通过课程游戏化的开展,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游戏化教学是以游戏为基础开展的课程教学,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相关的课程知识。有一些教师认为平时的一日活动也基本上都是以游戏为主,课程游戏化只是一句口号,其实不然。在课程游戏化的观念看来,教师是一个隐形的角色,完全把游戏的主动权给予幼儿们,教师在整个过程中除非不得已的情况下进行干预或建议,否则教师只能成为一个“隐形者”的角色。课程游戏化的观念之下,教师也能很好地体会到游戏的过程就是孩子认知的过程,通过游戏环节,可以让幼儿们更积极主动参与各项活动。
二、积极探索,促进一日活动游戏化
结合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游戏开展,教师可以在一日活动中渗透课程游戏化,构建多元、有效的课程教学模式。一日活动中通过游戏化,让每一项内容都能得到优化,引导幼儿们乐于参与到一日活动之中。一日游戏活动中,比如结合午睡环节,很多幼儿在午睡时候不容易进入状态,我结合游戏化的方式,午睡前让幼儿们玩一些小游戏,孩子们玩累了自然很快就能入睡,午睡结束时,幼儿们会有些昏昏欲睡,这时候结合游戏化活动,引导幼儿们参与游戏,孩子们通过滑滑梯、木头人等游戏,收获快乐的心情。
三、多元共促,开展区域活动游戏化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场地,对于幼儿们来说,区域的趣味性始终吸引着他们的眼球,结合区域游戏化的开展,融入各种趣味性的游戏环节,构建趣味、多元的区域活动游戏化。结合区域活动,首先引导孩子们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为区域游戏创设环境,比如区域墙面的设计、材料的投放等,结合墙面设计、材料投放,尽可能满足每一位幼儿的游戏需求,确保幼儿参与区域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游戏积极性,我还引导幼儿制定区域规则,整个区域规则中包括进区规则、活动流程规则、活动的规则等等,这些规则是幼儿们自己制定的,所以他们也就很乐于在规则中执行。结合区域游戏规则,教师要善于观察、照顾每一位幼儿的情绪变化,适当鼓励幼儿,提升幼儿们参与区域游戏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四、家园合作,成就课程游戏化合力
家庭和学校是学生成长的两点一线,结合家园合作的方式,成就课程游戏化的合力,现如今有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幼儿园教学的内容,甚至部分家长非常希望学校能够教学一些小学阶段的知识点,好让学生进入小学时学业可以轻松一点。结合家园合作,我园将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呈现给家长们,让家长了解并认知课程游戏化,以得到家长的支持。我们应该明确,幼儿教育中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当对一个人提出更多要求时,这种要求也包含着对这个人的尊重。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平等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尊重原则”,以此来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性格。我开设了家长群、家长微信、家长微博,为家园共育提供了平台,而家园合作教育是幼儿教育诸多矛盾中的一对矛盾,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幼儿园。家长和教师能否在教育思想上和行动上行动一致,我们通过家委会这一平台作为家园工作的突破口,收到了较好的预期效果。例如:开学初,在幼儿园工作的指导下,我班进行家委会人员的推选,家委会成员互相探讨班级的有关工作,或反馈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意见以及教师对家长的要求,让两位教育者相互沟通,彼此之间相互了解等等。
“用千百倍的耕耘,换来桃李满园香。”结合课程游戏化的开展,我相信课程游戏化就是一颗种子,待这颗种子生根、发芽,一定会开出芬芳的花朵。结合我近些年来的教学感触,我体会到我们教师也好、家长也好,只能成为施肥的那个人,而别人也只能是阳光和雨露。
【参考文献】
吴瑞传.导游戏精神促使幼儿园课程游戏化[J].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