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至情观

2018-09-14 10:55苟思渝
北方文学 2018年18期
关键词:杜丽娘牡丹亭

苟思渝

摘要: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饱含热情地塑造了杜十娘这一经典的历史人物,旨在赞美人世间的情感。从真情到至情,体现了作者对于情感的热烈追求,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施政纲领,汤显祖都非常重视情感的作用。他认为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万物的灵长,就是因为挚情的观念。世间万事皆有情,并由此衍生了诗歌和故事,情使人行于天下。本文探讨了《牡丹亭》中杜十娘的至情观,旨在通过对于杜十娘人物的分析,讲述这场纯粹的爱情和汤显祖对世间真正情感的真挚理解。

关键词:《牡丹亭》;杜丽娘;至情观

一、杜丽娘其人分析

《牡丹亭》主要是围绕着杜十娘写就的故事,杜十娘原本就是一个如花美眷,无论从容颜,还是性格上都令人流连忘返。杜十娘生于太守府中,但是却寂寞而不自由,她在情窦初开之时无法得到情感的满足,有感于春光,萌发对爱情的渴望,却只能在闺房的重重门锁之中,难以纾解。杜十娘在一场梦境之中,体会到了爱情的幸福,这种叛逆而多情、寂寞而孤独的女人,最是希望能够了解男欢女爱。杜十娘是一个对情十分执着的女人,在爱情不能实现之时,怀有一腔幽怨,最终接受柳梦梅爱情的时候,爱情倾泻而出、无怨无悔。

二、至情观

人之所以心系于世界万物,就是因为人有情感,情感有局限于生死的情感,也有超越生死的情感。至情观,就是指情感已经超越生死、终身相守、不离不弃。这种事情的观点可以突破生死、突破界限,使得杜十娘为实现理想中的情感而起死回生。为情而生、为情而死,在现实社会中,虽然不为一般人所理解,但是却体现在文学作品和人的思想观点之中,人之所以超脱于动物,乃是因为这种事情观点的生发。很多人一股精气神儿之所以凝聚而不散去,正是因为其总相信人间有爱,相信世间有爱的情怀。

(一)杜十娘与柳梦梅爱情经过

杜十娘与柳梦梅的爱情故事,可谓情不知所起,却因为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杜十娘对于情郎的爱,源自于万物对于其的成全,这种成全是对于人间有情观点的描述和迎合。杜十娘捡到了情郎的画像,日思夜想,并在梦中与情郎相会,正是因为梦中的一夜欢爱使她念念不忘。花神用五彩缤纷的鲜花缭绕杜十娘,使她和她梦中的人欢快相会,在甜蜜和温馨之中彼此相爱。而当杜十娘鬼魂来到阴曹地府之时,连鬼判官也被她的爱情所折服,放她前去与爱人相会。至情的描写到此达到更高的理想境界,能感动天地、折服鬼神,至情体现出的爱情情感,乃是人世间最为法力无边的神通。最终正是因为这份天地有情,使得杜十娘死而复生,最终得以与柳梦梅长长久久的厮守。

(二)汤显祖与杜十娘

《牡丹亭》以超乎现实的故事情节展现了杜十娘对于情感的强烈追求,实际上也是展现了汤显祖对情感的执着,杜十娘只是有感于春光,就萌生出对于爱情的渴望,肆无忌惮的在梦境中体会了爱情的幸福之后,心有幽怨,来到地府陈情。这股幽怨和常人所难以理解的情感,却博得了判官的网开一面,判官也是有情之人所为,天地有情、人亦有情,最终杜十娘复活之后,在大殿之上向皇帝陈情,皇帝也为之动容,下诏团圆并亲自主婚。杜十娘前生只是捡到了情郎的画像,就因为这一画像竟对她至死不忘,这无疑是一个情字作怪。杜十娘的情感,正是因为汤显祖是天生的情种,展现出了对于情感不离不弃的赤子情怀。所谓天意情重、万物情深,在《牡丹亭》这部作品中,无处不洋溢着作者对于真情的深情呼唤。

(三)杜十娘的至情观

正是因为柳梦梅的出现,杜十娘长期压抑的情感找到了突破口,情感喷泻而出,长期压抑反而使得这份情感一发不可收拾,体现了杜十娘对情的思念和执着,用情至深。杜十娘因相思之病而死,这份至情至深的情感,仅仅是因为梦中一次相会就思念成疾,加深了她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她希望能够把梦境变成现实,不惜怀有幽怨,向鬼府判官陈述对爱情的渴求,以鬼魂之身来寻找梦中之人。这种惊世骇俗的爱情观觉醒之后的情感,使得杜十娘没有办法忍受礼教或理智的压制,只为了寻找内心的情感,不惜以鬼魂之身到后花园中寻找梦中情人,这是作者的浪漫主义手法,也是作者对于至情观念的追求。

三、结语

《牡丹亭》这部经典作品之所以流传于世,既表达了男女青年的挚爱之情,同时又展现了作者汤显祖在思维上自由驰骋的无限可能,情爱在杜十娘身上之所以达到如此高度,实际上是体现了情爱贯穿全文的总基调,人间处处均有情,这既是汤显祖的渴望,也是世人的渴望,迎合了世人對于生死之间曼妙美好爱情的无限追求。杜十娘对于人间至情至性心心念念的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汤显祖认为生者可为之死,死者可谓永生,这才是至情。

参考文献:

[1]臧宝荣.在审美幻象中创造瑰丽的艺术形象——论《牡丹亭》杜丽娘的艺术形象[J].戏剧丛刊,2014(04):55-57.

[2]张瀚池.论《牡丹亭》中杜丽娘的形象[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4):58-61.

[3]徐新敏.试论《牡丹亭》杜丽娘形象的多重意蕴[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1):132-134.

猜你喜欢
杜丽娘牡丹亭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一生爱好是天然”
牡丹亭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牡丹亭》之《游园惊梦》
叙事策略:对照莎剧,看《牡丹亭》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异域风光恰如故,一销魂处一篇诗
读《牡丹亭》
药名戏与《牡丹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