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垚
【摘要】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认识有待深入、开发路径循旧、闲置浪费的现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重视高校隐性教育资源的渲染,加强网络教育资源的构建,推进高校实践性教育资源的开发,统筹教育资源,深挖教育价值,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创新运用。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创新运用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一切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发和利用的物质、文化和信息的总称。如何创新利用已有的教育资源,同时注重新教育资源的开发,对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意义重大。
(一)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认识有待深入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对思想活跃的大学生来说,隐性教育资源的艺术性和潜移默化性产生的教育效果,更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认同感。而一些高校只重视课堂“主渠道”的建设,却忽视了隐性教育资源的开发。
(二)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路径循旧
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而某些高校只注重从教育者的角度开发资源,却对新兴的教育资源不够重视,这不仅会引起高校学生的对抗心理,而且还会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有效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闲置浪费
当前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大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将网络技术引入教育资源建设中,但“重开发轻使用”的观念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载体的开发大大落后于新媒介的发展速度,现代高科技手段在思想政治资源开发过程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一)重视高校隐性教育资源的渲染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应考虑到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增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可用作教育资源内容的时代性和感染力。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导,把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渗透到教育内容中。另一方面,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受教育者的创造力。社团文化由高校学生主导,受众广泛,是高校隐性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大力支持社团文化建设,利用朋辈群体的教育作用,监督社团文化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使教育者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二)加强网络教育资源的构建
首先,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教育的载体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扩大宣传途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大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其次,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对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进行精心策划,选取有教育意义并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信息,提高微信公众号的质量与吸引力;最后,完善慕课平台的运用,提高慕课的教学质量,选取一批有代表性的慕课吸引受教育者的关注,扩大慕课的宣传力度,并且与实际教学活动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形成线上和线下的互动,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推进高校实践性教育资源的开发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任何理论都要在实践中接受检验。社会实践是高校学生体验社会、增长能力、培养责任感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环节。相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灌输教育,体验式的实践性教育更能吸引受教育者的参与,而且在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更直观、更鲜明。目前高校已开发出了社会调查、专业实习、志愿活动、勤工助学等教育资源,初步形成了实践性资源体系。在新资源的开发中,一要注重社会实践课程的设置,形成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的有效互动,关注受教育者个体发展的需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动态地调整受教育者的培养计划;二要借助电子信息技术,探索情景模拟实践,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和教育目的,设置不同的实践场景、创设不同的情景元素,达到调控教育的效果;三要对已有的实践性教育資源精细开发,创新实践内容和实践形式,最大限度地发挥实践性教育资源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