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艳?段一挺
摘 要:反观高职院校学科与思政建设的“知行异步”、指标审核偏向等现实发展不足,结合高职院校服务社会、资源要素筛选与职教技能建设等任务指向,提出应着力从支部民主管理、课题定位分割、示范项目建设等层面出发,切实响应党和国家的公众管理与教育建设方针。
关键词:高职院校;党政建设;现实弊端;任务指向;路径分析
高职院校兼具教育性与职业性的双重特征,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战略重点和社会经济服务的重要现实载体,有效担负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与人力资源拓充的重要使命。技术人才竞争作为教育竞争的直观体现,应以全视角学科建设推进职业教育革新与指引政策的多向调控,关注要素革新、资源建设、服务管理以及理念调控等方面的统筹跨越。改革开放机制的不断深入与社会多元价值观的交互发展,对现有高职院校教育主体的“知行建设”提出了更多的现实考验,亟待重新审视个体思想特征、政治经济形势等内外部主题转换的现实趋向。基于此,应着重以新时期党政理念为依托,参照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体系建构特征,科学理性剖析各分级部门中的政务建设问题和改革落脚点,以期贯彻统筹职业教育工作与党政工作的多维发展。
一、高职院校党务工作建构不足分析
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可知,当前高职院校中党务建设与“思想落位”模式存在一定的现实发展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两层面:第一,“顶岗实习”导致党建程序链断裂。参照当前高职院校办学制度,学生个体需参加顶岗实习项目,党组织活动难以有效延伸到企业内部,在此期间所引发的人员流动与岗位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个体推优、模范建设以及党性锻炼等过程;第二,思政教育“一锅煮”,缺乏职教特色性。高职院校因接收学生具有生源参差度高、教育难度大等特征,相应的思政教育途径相对狭窄,尚未深入结合技能素质教育的发展特征来组织“常态化”的主题教育活动。
二、高职院校党务思政工作现实指向与路径分析
根据以上欠缺点分析,为全视角探索高职院校党建任务与学科建设管理之间的内在契合关系,现提出以下三点可行性建议:
(一)推行“党建导师制”,注重个性化教育
因高职院校学制较短、审核任务量大,需要推进专业技能塑造与思政教育的协同发展,本着“党建导师制”的发展理念,可聘任兼具党建工作经验与专业教学经验的个体担任党建导师,倡导其从全学制的视角出发,将党政辅助工作与专业实践指导工作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以此来有效弥补传统意义上的党务工作主体单一、思政教育抽象化等现实发展不足。以此为着眼点,党建导师应本着自由平等、集中教育与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思维理念,选取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教学手段,以舆论导向来增进师生共识,实时关注党员、预备党员以及团员个体在完成培养计划、业绩审核以及思想管理等层面的进展,根据学生个人意愿确立“辅导与被辅导”的关系,明确党建辅导员与参与主体的权责意识、辅导内容与事项进展,力争通过保持“先进性教育”、“经常性教育”来切实搭建学生专业发展与思政素养协同提升的桥梁。与此同时,党建辅导员可逐步发展成各就职企业的“党建联系人”,防止部分学生党员参与企业实习后出现党性减弱、知行不一等负面现象,力争以新时期教学管理理念为指导,切实将党政建设工作推进到个体发展全过程中。
(二)强化“职业定位”,借本土文化落实党团建设
重新审视高职院校的学科建设取向,参与群体应努力以“职业就位”为实践立足点,深层次剖析院校理性建设现状,担负起为教学领域传递社会先进文化与文明的重要责任,着力加强“榜样教育”在引领受教群体思维发展层面的功能特征,挖掘自身作为党政建设人员传递文化要素的社会使命与价值取向。文化傳承作为联结社会历史与国际组织的重要纽带,能够有效指导中国特色化、现代化高职院校的全视角建设,其所传承的文化体系能够作为高校“精神高地”的“推动器”,高校党建工作应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道路引领,强化“文化强校 文化育人”的核心导向作用和价值特色,坚持社会文化和校内理念的“同步调 共发展”,对现有的教学资源与社会文化服务资源进行多维创造与理性筛选,努力夯实党政文化育人根基,借助更多类型的党务工作来全方位推进人才建设与文化发展之间的交互建设,并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其一,革新健全党政组织体系,切实拓展党团文化建设人员的党性升华与模块建构等现实功能,选取对接度高、理论延展性强的“学生示范项目”来强化基层党组织的全方位建设;其二,建立健全“党员培养工程”,为“学术团体”和“职业培训团体”提供更为优质的支撑平台,关注知识创新过程与“理念辐射”过程,力争通过打造集文化自觉、技能鲜明和实践价值为一体的现代化发展模式,来多层次拓展新时期党务工作的结构布局。
(三)推进“两课思政”,延伸党务“培养链”
高职院校应明确人才培养机制和办学方向,聚焦党建活动在学生教育工作的“嵌合效益”,注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基本原理来切实分析社会实际问题,努力以课内外教育与线上线下教育为支撑,借助更为直观化、层次化的方法来推进前沿思政理论在人才培养等层面的现实效益。新时期的教育机制下,可根据党务部门不同教师个体的工作特点进行考核指标确定与测评取值,对其教研课改工作、职称评定工作、职业素养及组织分配情况进行精准定位。同时,职业教育中的党建活动作为一种“全程化”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努力为高职院校的学制建设、人才管理和改革发展提供必要的思想政治理论支撑和组织保障,着力落实“支部民主生活会”对职教信息选择、思政理念控制、行政监管以及基本技能要素传达等方面的现实助益。因高职院校中的学生主体具有更广维度的外出实习与培训机会,相关党务管理人员可将基层党组织设置在企业分支(如车间、仓库等工程岗位)或宿舍,将基层党建活动有效融入到学生自我管理、干部选任以及平行部门的“党组织共建”等过程中,切实颠覆传统“基层烂摊子”的建构模式,参照实际水准来定位专职党务人员的能力建设机制。针对部分职业教学领域存在实习时间、地点不固定等现实问题,可根据“趋近避远”的核心理念,打造由资深党政教师与青年党员群体共同组建的“临时党支部”,参照职教实习过程中常见突发状况与个体思维动态,深层次分析高职院校实践教学领域中有关党务要素提取、青年个体培养以及学生管理安排等层面的运行路径,加强个体培养考察期间实践工作的针对性、前沿性与完备性,将学生个体的政治意识形态与专业素养有效统筹到岗位实习、绩效测评的过程中,保证顶岗实习学生党建管理活动与总党务工作“步调一致”,以期切实发挥工作站的“流动哨”的推进意义。
参考文献:
[1]何小梅.高职院校党政人员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危机与重塑[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01):31-34.
[2]吴昊.高职院校党政信息收集报送系统的构建[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5):7-9.
[3]邱训荣.高职院校院(系)党政共同负责制的实践与思考[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01):71-74.
[4]钱军.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党政共同负责制运行机制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23):3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