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是开启孤残儿童心灵之门的钥匙

2018-09-14 11:11王鹏
黑河教育 2018年7期
关键词:沟通发展

王鹏

[摘要]在儿童福利院里,儿童的集体生活要有应有的思想方向性,也要反映出儿童的动因、愿望和意向。面对心理、生理已经出现问题的儿童,专业心理师疏导只是一方面,正确的导向尤为重要。教师要打开孩子们封闭的内心,了解孤残儿童的问题心理,让沟通有的放矢;尊重孤残儿童的安全底线,让沟通平等高效;开设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沟通无处不在。

[关键词]孤残儿童;沟通;发展

作为福利机构的教师,我们深深地知道,对于孤残儿童来说,只有心理健康才有美好的未来。要想塑造孤残儿童健康的心理,就要找到开启孤残儿童心灵之门的钥匙,而这第一把钥匙就是——沟通。

一、熟悉孤残儿童的问题心理,让沟通有的放矢

一般情况下,每个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时期出现一些暂时性的消极心态。在福利机构生活的孩子们因受家庭的影响有时会表现出狂躁、自私等消极心理。

案例:狂躁的小心

小心,男孩,8岁。因患狂躁症而独自一人在一间寝室,发病的时候曾伤害身边的伙伴,伴有咬、打等动作,呼吸急促,无法平静。每天他都按照老师的辅导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态度认真,效果好,一教就会,几乎每天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他没有任何表情,也不会与成人靠近,更不会主动说话,除了学习之外就是喜欢看书。他最喜欢在放学的时间段趴在窗台上看外面的校车,等同伴们从学校回来是他最快乐的事情。

在初步了解小心的日常状态后,为了让他能够与其他孩子一样去上学,我们试着每天与他慢慢接触。与他对话时,他只是用点头和摇头回答。比如问他:“小心,你吃饱了吗?”(点头)“还要不要再添点饭?”(摇头)“你想上学吗?”(点头)……了解到他想上学的愿望后,我开始带他去学校、去校园,让他感受那里的氛围,并且让他明白,只有开口说话,你才能认识别人,别人才能认识你。渐渐地,小心发生了变化,与同伴间的沟通越来越多了。而后,我们采用了集体互动沟通的方式,带领孩子们一起游戏、学习,并向孩子们提出一些问题。小心平时喜欢读书,他的知识面比较广,好多问题都是他说出的正确答案。我们每次都当众夸奖他,让他变得更自信。这样一来二去,老师和小心之间的沟通渐渐多了起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小心已经是小学五年的级的学生了,他不仅在学校受到同学和老师的称赞,在儿童福利院这个大家庭里也是学习成绩最好的孩子。

其实不难发现,但凡来到福利机构中的孤儿,他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自闭心理。当然,主观原因是自身的性格弱点,比如内向、腼腆、不善于言谈、不爱与人交往,或者有严重的社交恐惧症;客观原因是缺失父母后长期面对周围冷漠的环境等。如果儿童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社会交往,也会形成自闭心理。

二、尊重孤残儿童的安全底线,让沟通平等高效

当沟通顺畅的时候,心理问题就会减至最低,因为良好的沟通是治疗心理问题的良药。更多的时候,我们要学会倾听,不管孤残儿童对我们倾诉的话语有多么偏执,我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倾听,并从话语中找到可以转化他们的路径,待时机成熟后再与他们慢慢地谈,需要时间等待,等待他们自己消化、识别自己曾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的对与错。

案例:明知故犯

福利机构的孩子们也和其他普通家庭的孩子一样,在院里有自己喜欢玩耍的伙伴,当然也有不喜欢的,他们往往会共同欺负一个人,会想尽办法让他们不喜欢的同伴难堪。

一天中午休息,接到院里一位女孩莲的电话,说自己丢了钱,还说同屋的睿也丢了钱……下午上班第一件事,我先到楼层保育员处了解情况,又回到办公室查看监控。这个孩子是和自己的两个好朋友住在一个寝室的,她们三人无话不谈,亲密无间,最近她们合伙欺负另外一个遭她们排挤的女孩儿,想出各种办法孤立她。在看过了整个监控后,我明白了这三个女孩子的意图。我把她们叫到监控室,先让丢钱的女孩说一下钱是放在哪里丢的,钱的面值是多少。这个孩子说的时候语无伦次,话语中有破绽,对此我没有做任何评价,只是让她们查看了一下监控录像——除了她们三人进入自己的寝室,其他没有任何一个人进入。当场我们谁都没有戳破,这样的伎俩显然是蒙骗不了老师的。这件事之后,这三个女孩子再也没有过类似的行为。

作为教师,我们的出发点并不是想教训谁,如果我们以教训的姿态出现,会让孩子很难产生愉快的感受,沟通的结果也可想而知。尤其是对于正处于青春期的孤残儿童,他们的心理更加叛逆,教师在与其沟通的过程中如果处于居高临下的状态,他们会更加排斥。因此,教师要讲究教育的艺术,给予学生有效的引导。

三、开设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让沟通无处不在

1.挖掘社会资源和特色人才

我院从本地高校、教育研究院等专业部门中寻找精英人才,选任有专业特长的教师和学生来院任教。课程设置已从单一的文化课程发展到街舞、跆拳道、轮滑、羽毛球、电子琴、古筝、打击乐、舞蹈、书法、绘画、手工制作等十余种艺术课程,其中跆拳道、街舞、书法是必修课程,其它课程由儿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由专业爱心人士组建起来的师资队伍,为孤残儿童搭建了一个丰富的艺术学习平台,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着孩子们在快乐的海洋中遨游。尤其是在引入男老师之后,孩子们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和自信,一颗颗久旱的幼苗吸吮着甘甜,以饱满的热情积极向上生长!

2.用艺术引领,让音乐旋律成为特殊儿童的良伴

面对基础差、求知欲低的特殊群体,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从“五心”(“细心”“耐心”“精心”“诚心”“恒心”)入手,注重激发儿童的兴趣,结合孤残儿童的特点进行课程整合。例如,将轮滑运动与舞蹈相结合,给孩子们的轮滑动作配上节奏感鲜明的乐曲,这样既锻炼了儿童的身体,又提高了儿童的艺术修养。

全院孩子將电子琴与打击乐相结合,共同演绎了器乐合奏《土耳其进行曲》,用音乐感染每颗孤残儿童的心。集体排练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打开了彼此交流的心门,同时,也让教者进一步了解和掌握每位儿童的性格特点,逐步修改和完善了课程目标和内容,为孤残儿童的成长助力。

我们还利用“六一”“十一”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编排孩子们喜欢的文艺节目。孩子们自编的小品、相声得到了好评,拉丁舞、街舞韵味十足,诗朗诵铿锵有力,让前来观看演出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称赞有加。一台台文艺演出唤醒了孤残儿童追求美好生活的梦,这个梦牵引着他们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前行。

3.利用罗森塔尔效应,让期望成为激励儿童不断向前的动力

罗森塔尔效应是指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儿童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发掘每一位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在他们的身边不停地赞美,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给予的鼓励。比如,为了准备“六一”演出,院长妈妈带领很多爱心妈妈一起排练舞蹈《草原的月亮》,因为都是没有受过专业舞蹈训练的人,所以,妈妈们在近半个月的时间里都是在每晚下班后一起排练至深夜。孩子们每天都能看到这些爱心妈妈来到院里排练,经常一起议论:“妈妈们跳得太好了,真齐呀,我们的舞蹈还得多多练习才行啊!”“我们跳得也不错呀,但如果动作能再齐一点就更好了!”“还有我们的表情也要练习哦!”……演出那天,孩子们的舞蹈得到了一致好评,掌声不断。结束后,孩子们异常兴奋,纷纷表示,下次演出一定要比这次更棒!

每个人都渴望受到别人的重视,得到赞美,尤其是孤残儿童,来自教师的鼓励是他们成长的助推器。孤残儿童还处在生理发育期,心理还很幼稚,这个阶段他们心灵最强烈的需求、最本质的渴望就是得到赏识。但这种期望和赏识一定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才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不能超越他们的底线,把期望变成压力,结果常常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美)David R.Shaffer &Katherine; Kipp.发展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2]杨广学主编.特殊儿童的心理治疗[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3]刘瑮.你其实不懂儿童心理学[M].海南:南方出版社,2015.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沟通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高职高专班主任与学生教育沟通问题探讨
决策咨询活动中的沟通艺术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携手同行 共建共享:怎么看我国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