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結:校園欺凌無法避免 預防工作需多方配合

2018-09-14 10:39
澳门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校園學校學生

今期邀請到教育暨青年局教育心理輔導暨特殊教育中心主任馮紫華、菜農子弟學校校長及中華教育會副理事長王國英、時事評論員梁啟賢、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社會服務辦公室助理協調主任周遠恩,一起思考如何預防校園欺凌的問題。

談及校園中發生欺凌事件,可以反映出社會對教育的態度或投射出部分社會有甚麼問題?馮紫華表示,在學生的成長過程當中,學生自身的發展、朋輩間的人際關係、家庭的相處及其他學習環境,都有可能會造成欺凌情況的出現。王國英認為,校園欺凌事件不一定與社會有直接聯繫,但也不能夠分裂,兩者之間互相有牽連。梁啟賢指出,人類是集體動物,群聚而居,而這個世界基本上就是一個恃強凌弱的世界,每個人都會與自己關係好的多親近,別的人就不會多管,所以有人的地方就一定有欺凌,是人的一種天性,在學校環境中常見實是社會的縮影。周遠恩透露,社會上存在的弱肉強食的狀況,延伸到校園之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或能反映到教育系統之中亦有出現一些相同的想法,再想深一層,社會與學校的互相影響,有可能是社會影響到學校的教學制度,從而導致學生的價值觀扭曲。

就欺凌事件之中,被欺凌的學生通常擔心大人會把事情弄得更糟,而不向大人求助,作為老師、社工或家長,應如何察覺學生或兒女是否遭受欺凌?應該如何給予適當的幫助,避免他們由欺凌事件中的受害者變成欺凌者?請問您對於教育兒童或青少年正確認識“欺凌”,又有何想法?馮紫華透露,教育局開展駐校輔導工作會以預防為先、教育為重為核心,培育學生接納與自身想法不同的觀點、不同的態度,培養學生的抗逆能力等,都是教青局較為關心的工作,同時亦思考如何建立健康和諧的校園氛圍、強化家庭功能使家庭發揮應有功能,提升家校合作,共建和諧校園。王國英表示,校園欺凌事件出現在初中或高小的階段較多,主要是因為身體成長至一定階段,已進入青少年時期,判別是非的能力及價值觀念較弱,若教育工作者與學生的距離越遠,問題將會越大,家校之間的配合亦十分重要。解決欺凌事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取得受害者信任,可進行單獨的深入訪談,令他覺得老師和社工是值得相信的人,便可暗中幫助,繼而解決事件。梁啟賢認為,學校的工作重點除了向學生進行輔導,家長亦是不可缺少的一環保障。周遠恩指出,駐校的社工一直跟進預防及個案輔導工作,老師和社工會多關注時常獨自行動、人際關係較弱的學生,當班級之中存在衝突、磨擦,他們便有機會成為被欺凌的對象,較易形成欺凌事件。當學生不懂如何與別人溝通時,便可能會使用欺凌的手段;而受害者本身可能不清楚自己是被欺凌的對象,不會表達自己、默不作聲,也不懂宣洩情緒或向其他人求助,但事情也不會因此而解決。

論及從個案數量、事件的嚴重性、涉及的年級、欺凌關係的比例等指標來看,與其他鄰近地區相比,澳門的校園欺凌事件之程度如何?馮紫華表示,世界各地對於欺凌的定義都不盡相同,難以在統計上作相比較及分析。就澳門而言,從個案數量上來看,融合生的個案並不算特別多;其實融合生與普通生並無二致,與其他人相處、預防欺凌的事上都給予同樣的關心,面對一些不善表達的學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另一方面會進行共融的活動計劃,在校園中建立關愛的文化氛圍,讓學生明白共融的重要性,懂得尊重、包容每個人的差異。王國英認為,與鄰近地區相比,澳門的欺凌狀況不會特別顯得太過嚴重,情況大致相若,但時有發生,仍需多加注意。梁啟賢指出,目前的個案數量比十年前相比多,網絡欺凌的個案亦在增加當中,相信與人口、學生均有增加有關。周遠恩透露,澳門的欺凌事件之程度,與鄰近地區相比,並不算過於嚴重,不過一宗已然太多,以零宗事件為目標,仍然有許多工作可以去做。近年,網絡欺凌成為一種新式的欺凌手段,傷人於無形,對於受害者來說傷害更大;而就社工的角色而言,學生的網絡世界是距離現實更加遙遠的地方,相對來說也就更為擔憂。

對於近年澳門校園欺凌事件不斷,其他類型的事件亦頻頻發生,可見教育不足及通報機制不夠完善;根據“2016華人網絡霸凌調查報告”指出,澳門在二十四歲以下的受訪者有逾七成曾受網路欺凌。香港及臺灣均成立了與反欺凌有關的組織,澳門是否有需要參考鄰近地區,成立反欺凌的組織或專責小組,以保護受欺凌者及減少校園欺凌事件的發生?馮紫華透露,過去坊間有不同的調查報告,教青局在處理學生輔導個案時亦會留意欺凌行為個案的數量,近年來亦將網絡使用行為列入輔導統計選項當中,以便掌握網絡欺凌的相關情況。王國英直言,校園事件頻現,並不是學校與教青局的溝通渠道出了問題,乃是校方和老師的危機意識不足所致。在校園欺凌調查方面尚未有政策規定之前,老師應在日常教學中多關注學生,老師亦可在相關課程中以舉手形式來做即時的調查或投票,隨後作出跟進輔導,亦不失為一個好的臨時解決辦法。梁啟賢表示,大家花在網絡世界的時間比現實時間還要多,網絡欺凌的比例上升是一定的。需透過長遠的教育,讓學生明白如何正確使用網絡,沒必要把太多的私人生活上傳至網絡,避免把自己完全暴露在一個陌生人可探尋的地方,需培養保護自己的意識。周遠恩指出,澳門在預防欺凌方面仍然有進步的空間,包括使機制更加完善、指引更清晰,除了在學校向學生進行教育外,亦要向家長加強宣導。

本刊認為,校園欺凌是一直存在的現象,無法避免,只能做更多的防治措施。而防治工作需要政府、校方、老師、社工、家長的多方配合,環節之間都要緊密地聯繫、溝通,有助學生在校園中健康成長。

猜你喜欢
校園學校學生
秋季运动会
校园拾趣
学生作品选登
要脸干什么,不是还有你们吗
土逗校园
一道题的反思
土逗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