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突症多发 远离要得法

2018-09-14 02:06张洪军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18年6期
关键词:坐姿胸椎椎间盘

张洪军

李先生每天的工作都离不开电脑,忙起来一坐就是几个小时,上下班以车代步,一天下来很少有运动的时间。日子一天天地过去,前些时间,腰痛打破了李先生平静的生活。起初他感到腰部有些酸痛,并没在意,后来越来越严重,坐下起不来,起来坐不下,轻轻咳嗽一声疼痛都会加重。医生为他做了相关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告之这与他长期端坐的生活方式有关。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之一,其发病呈上升趋势,而且年轻患者日益增多,十几岁的青年学生也不鲜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较为常见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为腰椎间盘各部分(髓核、纤维环及软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之处突出(或脱出)于后方或椎管内,导致相邻脊神经根遭受刺激或压迫,产生腰部疼痛以及一侧下肢或双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发病率最高,约占95%。

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的致病因素主要是椎间盘退变、慢性劳损、诱发因素等。腰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发病的基本因素。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的损伤会加重退变的程度。在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的基础上,可诱发椎间隙压力突然升高的因素都可致髓核突出,常见如增加腹压、腰姿不正、突然负重、妊娠、受寒和受潮等。

年轻人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主要包括不良的坐姿习惯以及外伤等,比如盯电脑、玩手机、看电视等。如今人们坐的时间越来越多,锻炼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久坐和不良姿势等,可能会导致肌肉无力,血液循环不暢,加速脊柱的退行性改变。现在有车族越来越多,驾车经常踩急刹也很容易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找上门”。一方面,当汽车紧急刹车时,惯性及前冲力会使人身体向前急冲,此时颈腰椎也会随之向前猛地屈曲,之后又弹回原位,长此以往便容易形成“摇摆伤”;另一方面,开车姿势不良也会引发腰椎间盘突出症。

人们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危害的认识不足,不少患者就诊时都是被抬着来的。需要提醒的是,该病是一种致残性疾病,若不及时治疗,最终可能会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因此,有腰部不适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专业医生会结合影像学检查及个体临床症状做出明确诊断,然后确定治疗方案。

王先生患上“腰突”后,很是苦恼,上网一搜,各种各样的治疗方法又徒增了不少困惑。从民间的偏方秘方、中草药,到牵引、按摩、理疗、复位,再到介入、微创、手术治疗等,五花八门的治疗方法令人眼花缭乱。其实,治疗该病,适应症的选择才是关键,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最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但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存在一些认识和治疗上的误区,需引起关注。

牵引术不一定都有效牵引可减轻椎间盘压力,促使髓核不同程度还纳,促进炎症消退,解除肌肉痉挛,恢复后关节正常对合关系。但如果突出的椎间盘在神经根内侧,则会愈牵愈痛,而且对中央型、游离型突出及巨大髓核突出者不宜采用。

按摩并非适合所有患者按摩可对神经系统产生抑制调节作用,起到镇痛效应,能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周围炎症消退,解除神经根挤压,可能使突出髓核部分还纳。但是,严重疼痛的中央型突出和伴有椎管狭窄,一般不宜按摩。病程较长,疼痛剧烈,神经受压症状明显或迅速恶化的复杂病情者,不可勉强按摩。

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适应症的选择有限 包括髓核化学溶解法、经皮穿刺腰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内窥镜手术、臭氧注射、激光气化等。优点是损伤小、见效快、恢复时间短、手术后遗症少,缺点是治疗的适应症选择非常严格,假如你的病情不是在该治疗范围,不仅做了没效,而且会产生其他不良后果。

需做手术(指常规开放性手术)者不超过10%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已有60年的历史,手术主要是切除突出物以达到减压目的,但又可带来下腰椎的不稳定和骨质增生等问题,术后症状能减轻到什么程度也难以预料,因此不要一心追求手术治疗。

值得提醒的是,患者不要偏信某些广告的宣传,应选择正规医院治疗。目前市面上有些所谓新方法、祖传秘方,宣称能让突出来的椎间盘再回去。其实,椎间盘突出发生,就是指后方纤维环逐渐受到破坏,变得薄弱或者断裂,从而髓核向后突出或者脱出,导致神经压迫。纤维环结构走形交错复杂,同时纤维环本身没有血运,自身愈合能力差,一旦纤维环撕裂,就基本无法修复。因此,腰椎间盘突出症所有的保守治疗,都是通过减轻椎间盘突出周围组织水肿和炎症来达到效果,并不能使突出的椎间盘还纳。

常听患者说,得了“腰突症”,就要卧床休息。其实不能片面理解。急性腰痛的患者可以适当卧床休息,以缓解和改善椎间隙的压力状态,有利于损伤组织的愈合,但不要超过三天。临床实践证明,长时间的卧床反而会影响治疗效果。人体是个活体,任何组织或器官过度制动或休息,都有可能导致该组织或器官发生相应的废用性功能减弱,肌肉发生废用性萎缩。而腰肌废用性萎缩可导致腰肌无力,使腰痛症状加重。因此,只有通过站立、行走和适度运动等产生的压力变化来给椎间盘提供营养支持,加快病变部位血液循环,才能诱导损伤修复。可见,如果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并没有严重到寸步难行的程度,大可不必人为限制其活动,不必采取绝对的完全卧床方法。

对人们传说的一些治疗“腰突”的保健操,也应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病人都适合做。比如“小燕飞”,它是人们模拟燕子飞行姿势进行肢体运动,以达到锻炼腰背肌,缓解腰部、颈肩部等部位的劳损。“腰突”患者不适合做“小燕飞”,因为这种动作会造成腰椎过度伸展,增加椎间盘的负荷,加重病情。“小燕飞”适合腰背部肌肉弱化的人练习。

日常生活中有助于“腰突”康复和预防的方法在椎间盘突出的急性期,患者应避免屈髋、躯体前倾的松散坐姿。这种坐姿表现为骨盆后倾,腰椎是弯曲的,肌肉是松弛的,导致椎间盘内压力增加。正确的坐姿是骨盆呈中立位,并以靠垫支持腰椎,呈现半卧位姿势,这样对椎间盘的压力是最小的。有的人认为坐得笔直就好,其实,“正襟危坐”也不可取,应在此基础上腰椎再放松10%比较合适。

弯腰这个动作大家每天都要做,但许多人并不了解如何弯腰才能不伤腰椎。脊柱是由一节节的椎骨组成,人体不仅有腰椎,还有颈椎和胸椎,由于腰椎和颈椎平时活动量大,就更容易出现病变。胸椎活动量小,又有胸腔的保护,病变的可能性相对较小。我们在洗脸、刷牙等弯腰动作时,习惯腰椎用力,由于腰椎过度向前弯曲而加重腰部的负荷。而胸椎并没有发挥作用。所以,我们应调动胸椎用力,使胸椎也参与进来“干点活儿”,这样腰椎、胸椎一起用力,腰椎的压力就大大减轻了。另外,发力搬重物时应先靠近重物,蹲下身、挺直腰,靠下肢力量搬动重物,也可以起到保护腰椎的作用。

患者不要先急于自我训练,而应在康复科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动作障碍评估,找到腰椎间盘突出的原因,比如是核心稳定力不足引起的,还是松散坐姿引起的,等。医生会围绕如何解除功能障碍,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一系列治疗。随着康复医学的不断发展,许多新理念、新疗法应运而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坐姿胸椎椎间盘
基于T2mapping成像的后纤维环与腰椎间盘突出相关性研究
胸椎脊索瘤1例
坐姿好习惯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胸椎真菌感染误诊结核一例
ProDisc-C人工颈椎间盘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学生作业坐姿及台灯控制器
基于坐姿感应的智能视力保护台灯设计
“长跪”与谢罪无关
胸椎三维定点整复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