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佳
摘 要:当前造成舟山市定海区外包工频繁流动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外包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多层分包易诱发欠薪事件;造船业自身的集聚效应和产业周期和外包工缺乏归属感等。应加强工商执法与服务,促进外包企业规范与发展;加快本地人才队伍培养,促进船厂自属外包企业的建设;统一培训与认证制度,把好外包工长远稳定的关键;逐步落实市民待遇,充实外包工归属感。
关键词:定海区;造船业外包工;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F416.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8)18-0183-02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浙江省被列入国家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而舟山拥有浙江最为丰富、最具竞争力的海洋海岛资源优势和最具潜力的海洋产业优势,舟山海洋经济发展对浙江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实现跨越式发展,创建“现代化”浙江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近几年,随着舟山港综合保税区的获批,中国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成立,海洋产业集聚区的加快推进等,为海洋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其中,船舶工业迅猛发展,成为全省最大、全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舟山造船企业逐渐转型为专业化生产与服务型的企业,成为以市场策划、市场营销为前导,侧重于生产组织与管理,提供售后服务的综合型企业,以船体建造为主体的总装型的造船厂将80%以上的工程量交给外包企业承担,因此外包工成为舟山造船的主力军。如何对外包工队伍进行选择、评价、管理、监控、促进,建设一支相对稳定而又规范的造船业外包工队伍,实现造船企业与外包工队伍的互利共赢,是确保舟山造船业效益不断提高和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也关系到舟山临港工业的平稳快速发展,更关系到舟山群岛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大局。定海区作为舟山市实施海洋综合开发试验的排头兵,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前定海区造船业外包工发展面临的主要短板,为补齐短板和促进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一、定海区造船业外包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外包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多层分包易诱发欠薪事件。据了解,当前在定海区登记注册的船舶外包企业有340多家,小型的外包企业注册资本金一般为3~10万元,中型的外包企业注册资本金一般为50万元,1 000万元级甚至上亿元级的大型综合性外包企业比较缺乏,很多微小型外包企业挂靠在大的外包公司上,多层分包导致外包关系链过长,一旦出现欠薪事件,容易引发不同外包企业与外包工之间的“三角债”问题,也会造成同一造船公司内各个外包企业所属外包工的相互跳槽成风,影响稳定性。
2.造船业自身的集聚效应和产业周期也造成了外包工队伍流动的频繁性。(1)产业集聚效应。舟山造船企业数量众多,同时舟山毗邻华东地区也是造船产业集聚区,众多船厂的集聚为造船外包工提供了了解跳槽企业信息和短距离流动低成本的机会,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外包工队伍的不稳定性。(2)产业周期波动。造船业拥有特殊的产业周期,受外部经济金融环境的影响较大,航运市场起伏不定,导致造船企业的生产无法均衡化,很难熨平产业周期带来的波动,忙闲不均的行业特点注定了外包工队伍流动的频繁化。
3.外包企业分配机制不合理,缺乏完善自身的动力。由于定海造船业还处于低端水平,缺乏高技术船舶建造能力,大而不强依然明显。近些年,国际船舶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常规船型市场走势疲软,定海造船业长期高度依赖散货船的产品格局遭受重挫。同时,定海船舶工业研发能力薄弱,速度缓慢,以及研发产品不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等问题都导致当前定海造船企业利润空间有限。据调查,定海一流的造船企业产值利润比仅为8.5%,很多造船企业都会压低外包的价格来降低成本,导致外包公司缺乏能力、动力和意愿来加强培训,改善管理。特别是那些技术门槛较低的岗位,大量使用学徒工。比如电器安装有很多班组只有1—2个工人是熟练工人,由于分配机制的不合理导致熟练工人大量流失,出现了“劣胜优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骨干人员的大进大出,外包工队伍每年都要进行重组整合,导致整个外包工队伍缺乏稳定性。
4.职业保障水平低,编外身份让外包工缺乏归属感。外包工与所属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不够完善,劳动关系比较简单,责、权、利各种关系不明确,随意性大,缺少足够的法律约束,很难给外包工职业规划带来稳定的预期。当外部经济环境恶化、企业效益不佳时,外包工的合法权益往往无法得到保障,外包公司老板常常会通过不同手段克扣工人的工资或福利,造成外包工劳动积极性下挫,容易滋生跳槽的想法。正是由于外包工人职业保障程度低,对自己成为“企业人”不抱希望,因此往往缺乏归属感,稳定性较差,抱着挣钱的单一目的,工作之隙总会四处打听招工信息,通过工友、老乡之间相互转介绍,只要有另外一家企业出价稍高,外包工都会积极更换单位。因此,船舶行业的外包工人流动率普遍很高,行业的平均年流動率往往在40%以上。
5.持证上岗率低。与船舶修造相关的工种比如船舶电焊工、管子工等等必须通过培训资格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这是船检部门多年来的规定与要求。一些船厂为了节省成本,降低经费开支,几年才进行一次象征性的考试。通常情况下,只有正式职工才有资格参加考试,以便随时应付船检部门的检查,而很大一部分的外包工是没有资格和权利接受这样的培训和考试的。这种对于编内和编外人员的区别对待政策,让外包工感到自身价值的低廉,对于船厂的贡献可有可无,在心理上增加了不安分的因素,一定程度上造成外包工的不安定现象,加速了外包工队伍的流动。同时,上岗证的普遍缺乏也降低了外包工在不同企业之间流动的门槛,进一步助长了外包工的跳槽之风。
二、定海区建设一支稳定、规范的造船外包工队伍的对策
1.加强工商执法与服务,促进外包企业规范与发展。首先,应该建立统一的报备制度,详细记录外包企业的名称、地址、承包的业务项目、是否属于挂靠、发包船厂的名字、外包工人的人数、工资发放和纳税记录等等。工商部门应该对外包工队的资质审核严格把关,做好外包企业相关资质情况的具体核实,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防止一些“皮包公司”趁机而入,避免诚信度低的外包企业在工程完工后卷钱走人导致外包工讨要工资无门、劳资纠纷频发、上访不断的情况发生。其次,要坚持创新、指导、规范三结合支持外包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外包企业注册商标,树立品牌意识,提高企业的无形资产价值,鼓励企业做大做强,特别是要支持注册资本金在千万元级别、亿万元级别的舟山紧缺的大型综合型外包企业。所以,规范外包工应该规范外包工的母体——“外包企业”,通过对外包公司的充分了解、规范,形成制度化追踪与管理制度,并采取对应的措施快速实施服务,支持其做大做强,从而促进外包工的稳定。
2.加快本地人才队伍培养,促进船厂自属外包企业的建设。人才是发展舟山船舶工业的核心和关键,针对当前舟山造船业本地工人供不应求、造船企业用工过多依赖外来员工的情况,本地工与外包工的人员构成比例为2∶8,而国际造船强国这一比例为1∶1,根据国际经验处于或接近这一比例能大幅降低外包工的流动性,形成一支稳定均衡的产业工人队伍。因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与浙江海洋学院等本土高校合作,设置与船舶建造等领域相关的专业,培养一批优秀的船舶建造工程师,努力帮助企业解决用人需求。同时,应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根据“重要工种重点培训,紧缺工种特殊培训”的培训方式,建立健全专业技术人才培训制度,切实搞好技工学校教育,加快推进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工人特别是高技能型人才短缺的问题,促进定海区造船业技术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3.统一培训与认证制度,把好外包工长远稳定的关键。定海造船企业外包工文化素质普遍低下,主要来自于江苏、河南、安徽、云南、贵州等地区,其中大部分人都只有小学文化,这与定海当前极力推动船舶行业转型升级不相符合。政府应针对造船行业建立起统一的上岗培训制度,培训合格实行统一的认证制度,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统一培训时间与地点,实行费用分摊,统筹各自的资源,特别是发挥大型船企在培训中的比较优势,加速培训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加速优良培训方法的推广,实行持证上岗、带证流动、凭证用工、避免重复的制度,并将培训等条款放入劳动合同中,完善劳动合同制度,减少企业与外包工之间的摩擦和矛盾。培训与用工制度的统一化、规范化是提高外包工素质,建立有效的外包工制度,保证外包工队伍长远稳定的关键。
4.逐步落实市民待遇,增强外包工的归宿感。大部分船企为了取得竞争优势,扩张市场份额普遍采用了成本领先战略,为了大幅降低劳动力成本,修造船工程总量中外包的比例逐年升高。据不完全统计,一般的造船厂这个比例已超过70%,定海的大部分修造船厂这个比例已超过80%,一些苦、脏、累且危险较大的体力工作,如钢结构工程、喷砂工程、清油工程等几乎都由外包工承担,工资水平普遍较低,生产环境相对恶劣。市民待遇落实的滞后和外包工低职业保障等因素使外包工缺乏对定海的归属感,所以现阶段应该努力帮助他们的子女在本地就学,改善其子女的义务教育条件,继续支持造船企业建设工人宿舍,同时优化外包工的生活设施,逐步改善其居住生活條件,提供图书馆、运动场等设施环境,满足他们工作之余的学习与娱乐,使他们在为定海创造价值的同时能逐步分享定海市民的社会待遇。招得进来更能留得住,上述对策是稳定外包工必不可少的要素。
参考文献:
[1] 金俊洪.对造船企业外包工队伍管理问题的思考[J].武汉造船,1999,(5):41-43.
[2] 项立新.论修船企业外包工的管理[J].中国修船,2001,(3):3-6.
[3] 孙树俭.修船企业外包工队伍使用管理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修船,1996,(4):7-10.
[4] 何兵.华南地区船舶焊工的现状及问题[J].广东造船,1996,(1):45-47.
[5] 杨素敏.造船企业与外包队伍如何实现互赢[J].中国船检,2005,(5):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