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及其临床价值分析

2018-09-14 11:30:56李书超林伟章
吉林医学 2018年9期
关键词:抗力双歧菌群

李书超,林伟章,邓 亮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医院,广东 佛山 528308)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多发生于中青年女性人群,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临床上有学者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1]。本研究旨在明确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及其临床意义,为此,针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共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与1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比较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选取在我院确诊的60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置为观察组,该组患者均明确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包括30例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0例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其年龄18~70岁,平均(45.55±18.68)岁,包括男20例,女40例。另选取同时期在我院接受健康查体的10例健康志愿者设置为对照组,该组志愿者的年龄19~70岁,平均(48.19±16.92)岁,包括男5例,女5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收集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志愿者的新鲜粪便标本,对其粪便标本进行肠道菌群定量培养和定性培养,采用细菌三级鉴定法对粪便标本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肠杆菌进行鉴别,再对每克粪便标本中的菌群数量进行计算和记录。

1.3观察指标:比较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志愿者的肠道菌群数量,并对比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志愿者的肠道菌群定植抗力B/E值,B/E值=双歧杆菌菌群数量/肠杆菌菌群数;根据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类型,将其分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等2个亚组,比较不同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道菌群定植抗力B/E值。

2 结果

2.1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志愿者的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道菌群定植抗力B/E值比较:观察组的双歧杆菌、乳杆菌菌群数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杆菌菌群数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拟杆菌菌群数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肠道菌群定植抗力B/E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不同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道菌群定植抗力B/E值比较: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双歧杆菌、乳杆菌、拟杆菌菌群数量均明显低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肠杆菌菌群数量明显高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肠道菌群定植抗力B/E值低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组别例数双歧杆菌(log CFU/g)乳杆菌(log CFU/g)肠杆菌(log CFU/g)拟杆菌(log CFU/g)B/E值对照组108.86±0.496.84±0.688.03±0.518.62±0.791.09±0.18观察组608.37±0.316.19±0.438.61±0.558.73±0.670.94±0.11t值4.2274.0423.1160.4693.611P值0.0000.0000.0030.6410.001

类型例数双歧杆菌(log CFU/g)乳杆菌(log CFU/g)肠杆菌(log CFU/g)拟杆菌(log CFU/g)B/E值腹泻型307.95±0.416.04±0.328.86±0.598.62±0.650.92±0.12便秘型308.52±0.576.48±0.458.27±0.409.47±0.811.07±0.16t值4.4464.3654.5344.4834.108P值0.0000.0000.0000.0000.000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速度逐渐加快,生活节奏逐渐加快,饮食结构发生改变,肠易激综合征这类胃肠道疾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肠易激综合征属于全球范围内的多发疾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约为5%~25%,存在地域性差异[2-3]。临床上根据大便性状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类型,其病情往往呈反复发作,发作时往往伴随有腹痛、腹泻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均会造成严重影响[4],故临床上需对其积极防治。

现阶段,临床上关于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饮食、环境、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均可能导致发病。正常情况下,人体内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通常保持在平衡状态,各类菌群相互制约和影响,共同维持着肠道菌群平衡,确保肠道功能正常[5]。有研究报道指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机体内的肠道菌群存在失调情况,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可能是由于肠道菌群平衡被打破,导致肠道功能发生紊乱[6]。

本研究为明确肠道菌群变化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临床意义,对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与健康志愿者进行粪便细菌培养。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双歧杆菌数值、乳杆菌数值、肠道菌群定植抗力B/E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肠杆菌数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道菌群普遍存在异常。本研究还发现,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双歧杆菌数值、乳杆菌数值、拟杆菌数值、肠道菌群定植抗力B/E值均明显低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肠杆菌数值高于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不同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其肠道菌群变化情况不同,具有其各自的特点。

综上所述,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失调情况,主要表现为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减少、肠杆菌增多、肠道菌群定植抗力减弱,且不同类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其肠道菌群变化不同,临床上可根据其肠道菌群变化情况实施针对性治疗。

猜你喜欢
抗力双歧菌群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中老年保健(2022年2期)2022-08-24 03:20:50
桥梁低桩承台基底竖向抗力作用效应的计算研究
交通科技(2021年4期)2021-09-03 09:47:22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科学(2020年4期)2020-11-26 08:27:06
岩块的弹性模量及岩体单位弹性抗力系数的确定方法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
咽部菌群在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30MnSi热变形抗力的数学模型
上海金属(2014年2期)2014-12-18 06:52:51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联合多潘立酮治疗新生儿喂养不耐受40例
中国药业(2014年19期)2014-05-17 03:12:16
产细菌素双歧杆菌的筛选及其分泌条件研究
食品科学(2013年23期)2013-03-11 18:30:03
抗性淀粉在双歧杆菌作用下的体外降解
食品科学(2013年17期)2013-03-11 18:2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