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导引下微创介入治疗复杂腹腔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9-14 02:33黄学明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创口粒细胞开腹

黄学明

复杂腹腔感染是指因腹腔内脏器破裂或穿孔,致使病原菌侵入腹膜和腹腔后引起的腹腔脓肿或腹腔炎症,主要包括弥漫性或局限性化脓性腹膜炎、阑尾穿孔或阑尾周围脓肿、胃十二指肠穿孔及外伤性小肠破裂等[1]。目前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此种方法创伤较大,患者术后愈合时间长,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微创介入治疗是指在影像引导下,以微小创口将器具及药物置入病变组织,以对其进行治疗的微创技术[3]。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与微创理念的发展和普及,超声导引下的微创介入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4]。本研究通过分析超声导引下微创介入治疗在复杂腹腔感染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复杂腹腔感染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复杂腹腔感染患者90例,全身抗菌药物治疗无效或疗效不佳;排除心、肝、肾等主要脏器功能障碍,血液类疾病,精神类疾病或其他认知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46.22±9.17)岁;阑尾炎手术19例,腹腔创伤17例,术后胆瘘9例。对照组男 24例,女 21例;平均年龄(47.15±9.22)岁;阑尾炎手术20例,腹腔创伤18例,术后胆瘘7例。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

作者单位: 313008浙江省湖州,湖州市吴兴区人民医院

通信作者: 黄学明,Email:360838603@qq.com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取仰卧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打开腹腔,对感染部位进行冲洗治疗后缝合,常规置引流管,观察引流液变化,当引流液较少且颜色恢复正常时,拔除引流管。

1.2.2 观察组 观察组采用超声导引下微创介入治疗。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超声检查确定感染部位及其与周边组织关系,预设穿刺点。常规铺消毒巾,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型麻醉,随后于穿刺点处行3~5 mm切口,根据积液深浅及其量的多少,选用相应的一次性穿刺包,超声导引下,直接以穿刺针为穿刺工具,注意避开肝脾等重要脏器及主要血管,超声证实穿刺成功后,从穿刺针内插入导丝作为引导针芯,并用扩张器进行扩张,在超声监视下沿导引导丝放置硅胶引流管至积液区,并抽取引流液作相应的生化检查、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随后接入引流袋并固定。超声实时监测腹腔内病灶情况及引流情况,若患者感染面积较大或渗出液较多,则将普通硅胶管换为“黎氏双套管”置入,持续负压冲洗引流,当引流液质地清亮、流量较少,且超声检查显示腹腔感染面积明显缩小或基本消失时,拔除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疗效。临床疗效:(1)显效:感染部位基本消失且各项临床指标恢复正常;(2)有效:感染部位明显缩小,各项临床指标均有一定改善;(3)无效:感染部位无变化或有所增大,各项临床指标均未见改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测定患者每天体温变化,并行血常规检查,比较手术前及术后7d两组患者的体温、白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显效24例,有效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56%。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17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89%。两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1.394,P > 0.05)。

2.3 两组的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术前体温、白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两组术后体温、白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10.08,均P<0.05)。见表2。

3 讨论

复杂腹腔感染患者病情相对严重,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将导致患者出现全身性炎症反应和脓毒性休克,严重者甚至死亡[5]。随着外科微创理念和损伤控制理念的普及,寻找一种微创、高效的治疗方法对复杂腹腔感染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6]。超声导引下微创介入治疗经过多年发展,不仅可使患者避免手术创口带来的疼痛,还可使多数患者获得彻底治愈,临床效果显著[7]。

超声导引下微创介入治疗通常是在超声指引下,将穿刺针置于感染部位以达到清除病灶的目的。本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导引下微创介入治疗与常规开腹手术在治疗复杂腹腔感染方面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手术前期,常规开腹手术对病灶的确定需打开整个腹腔,手术创口较大,患者出血量较多[8]。而超声导引下微创介入治疗在治疗前便采用超声对病变部位及周围血管、脏器等进行探查,明确了感染区域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9],治疗时仅通过3~5 mm的切口便可将仪器与治疗药物送至感染区域,整个过程无需开放腹腔,创口较小[10],从而避免了术后因创口感染引起机体的免疫抑制反应。因此,采用超声导引下微创介入治疗的患者术后体温、白细胞水平及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低于开腹手术者。治疗过程中,超声能够实时显示腹腔穿刺进展,监控穿刺针经过皮肤及皮下进入感染区域的全过程,方便操作人员根据操作目标及时调整操作路径,有效避免了操作过程中对脾、肺等重要脏器及血管的损伤,与常规开腹手术相比,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超声能够动态显示腹腔内的病灶情况及引流情况,方便操作者调节引流管位置,确定拔管时间,规避了常规开腹手术后对患者的恢复情况评估失误及引流不当等现象,有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体温、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变化情况

综上所述,超声导引下微创介入治疗通过对微创理念和超声技术的合理运用,可有效改善复杂腹腔感染者的临床症状,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猜你喜欢
创口粒细胞开腹
比缝合更好的创口封闭方法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心灵创口贴
改良型创口贴
小伤口都能用创口贴 ?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