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辉,宋祥胜,黄华云,叶赞亚,黄华栋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运动症状为主要特点。PD相关性疼痛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多采用排除性诊断。据研究,PD相关性疼痛的发生率高达40%~85%[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研究探讨 PD相关性疼痛的影响因素,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 2016年 1月至2017年9月在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PD患者43例,均符合:(1)英国PD协会脑库的PD诊断标准[2];(2)采用排除性诊断PD相关性疼痛;(3)患者依从性较好。排除帕金森综合征和帕金森叠加综合征者,近期有感染征象,精神病,有酒精、药物滥用史,以及患者依从性差者。
1.2 方法 调查患者是否存在PD相关性疼痛及疼痛强度、疼痛对生活质量的影响程度。PD相关性疼痛参考国际疼痛协会对于慢性疼痛的定义,即有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或叙述有类似损伤所致的令人不舒服的感觉或情绪体验,并持续3个月以上[1]。疼痛的强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量表进行评估[3]。VAS评定方法:划一条10cm的直线,让患者在线上最能反应自己疼痛程度之处划一交叉线,评估者根据患者划X的位置估计患者的疼痛程度。0 cm:0分,无痛,无任何疼痛感觉;1~3cm:1~3分,轻度疼痛,不影响工作、生活;4~6cm:4~6分,中度疼痛,影响工作,不影响生活;7~10 cm:7~10分,重度疼痛,疼痛剧烈,影响工作及生活。
1.3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比较采用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PD相关性疼痛的影响因素比较PD相关性疼痛患者20例,占43.5%。PD组和PD相关性疼痛组UPDRSIII和H-Y分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1。
2.2 PD相关性疼痛分布特点 疼痛类型以肌肉骨骼性疼痛为主,比例为55%(11/20),肌张力相关性疼痛次之;疼痛部位以腰背痛常见,比例为 60%(12/20)。见封二彩图4~5。
PD相关性疼痛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得不到及时的诊治,某些重度的疼痛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研究发现,黑质通过传出神经通路与杏仁核、前额叶皮质及扣带回皮质相关联,而这些结构与疼痛的发生密切相关。基底节的传出通路与负责疼痛处理和加工的区域密切联系,从而推断基底节与疼痛的处理及调节相关联[4]。在伴和不伴疼痛症状的PD患者中,痛觉阈值及忍痛度都是没有区别的,这个结论说明,痛阈的降低与PD疼痛的发生之间没有关系[5]。但有研究者认为,痛阈的降低与PD疼痛的发生有关,主要原因是伴随着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丢失,多巴胺分泌也会逐渐减少[6]。有研究提示,激活投射到腹侧纹状体或伏隔核的中脑边缘多巴胺能神经元后将产生镇痛作用[7]。PD疼痛的发生是否与疼痛阈值降低有关,目前还在争论中。PD相关性疼痛表现多样,有冻结肩、关节痛、腹痛及腰背痛等[8],归纳为肌肉骨骼性疼痛、肌张力相关性疼痛、神经根性疼痛、中枢性疼痛及静坐不能性疼痛。本研究发现疼痛类型以肌肉骨骼性疼痛为主,疼痛部位以腰背痛常见,与张晓艺等[9]的研究结果相符。
表1 PD组与PD相关性疼痛组影响因素比较
PD相关性疼痛的治疗方法分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大类。抗PD药物对大部分PD相关性疼痛有效,对于和运动症状呈正相关性的疼痛应首选抗PD药物进行治疗。左旋多巴能显著提高包括疼痛在内的非运动症状[10]。PD患者的肌肉骨骼性疼痛,可能与体内免疫反应相关,使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可缓解疼痛。肉毒毒素注射对肌张力相关性疼痛有明显治疗效果,可能原因是肉毒毒素的神经麻痹作用。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大脑深部电刺激、重复经颅磁刺激、丘脑核毁损术等。大脑深部电刺激对肌张力相关性疼痛效果最好,对神经根性疼痛、肌肉骨骼性疼痛也有一定作用。重复经颅磁刺激为无创治疗手段,对慢性疼痛具有明显缓解作用[11]。关于PD相关性疼痛的治疗,尚无确切说法。
对于PD相关性疼痛,注意分析其与临床诸多因素之间的关系,寻找切实有效的治疗办法,将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起到较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