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青,李 阳,苏 焕,王 晖
(西安高新医院,陕西 西安 700065)
尿潴留是一种常见的产后并发症,影响产妇的子宫收缩,增加阴道出血量和机体疼痛度,延长产后康复。近年来,临床给予产妇盆底肌训练,在预防尿潴留,提高生存质量上具有重要作用[1]。为进一步判定盆底肌训练的应用效果,现将我院136例产妇资料整理如下。
本次对象为我院阴道分娩产妇136例,选至2016年3月-2017年5月,数表法分成两组:68例对照组中,年龄22-36岁,平均(29.6±0.8)岁;孕周39-41周,平均(40.3±0.3)周;会阴侧切20例(29.4%),会阴部未损伤40例(58.8%),会阴部I度裂伤5例(7.4%),II度裂伤3例(4.4%);68例试验组中,年龄22-37岁,平均(29.7±0.9)岁;孕周39-42周,平均(40.4±0.4)周;会阴侧切21例(30.9%),会阴部未损伤39例(57.4%),会阴部I度裂伤6例(8.8%),II度裂伤2例(2.9%)。2组在年龄、孕周、会阴部损伤度等基线资料上统计无差异(P>0.05),可比对。
对照组68例行基础护理,如向产妇进行健康宣教,评估产妇心理状态,讲解分娩、妊娠对盆底肌的影响;向产妇讲解产后出现尿潴留的原因、治疗方法和结果等,让其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叮嘱产妇做好个人卫生,按时更换内衣裤,叮嘱其按时清洁会阴部,预防感染;帮助产妇排尿,借助播放音乐、流水声等方式辅助排尿,减轻膀胱肿胀带来的不适感;试验组6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盆底肌训练,借助通俗易懂的语言向产妇讲解盆底肌训练的重要性和相关的注意事项,提高产妇配合度。锻炼期间帮助产妇取平卧位,并于头下放置软枕,屈曲双腿,告知产妇吸气时收缩会阴、肛门和阴道,禁止臀部、大腿参与其中,持续5-8s。呼气时放松,反复练习直到掌握。产妇分娩2小时后锻炼,不断增加训练次数,延长每次的收缩时间,每次训练15分钟,以产妇不疲劳为宜。此外,盆底肌训练期间还要观察排尿情况,并详细记录排尿量。
首先统计两组产后尿潴留发生情况,标准:训练期间产生尿意,能自主排尿,且产后4-6小时顺畅排尿,说明未出现尿潴留。反之,说明产后出现尿潴留;然后统计两组的尿道口疼痛度,用VAS量表判定,0级表明不疼痛,I级表明轻度疼痛,II-III级表明中重度疼痛。
采用统计软件包SPSS18.0分析文中数据,尿潴留发生率、排尿道口疼痛度属于计数资料,用(n,%)的形式表示,实施卡方检验,P<0.05,统计有差异。
结果显示,试验组产后尿潴留1例,发生率为1.5%;对照组产后尿潴留9例,发生率为13.2%,统计有差异(X2=6.908,P=0.009)。
结果显示,试验组尿道口疼痛度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尿道口疼痛度分析 (n,%)
尿潴留是由各因素共同作用引发的产后并发症,给产妇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针对产后尿潴留,临床多借助听流水声、会阴部热敷、温水冲洗会阴、开塞露灌肠、热流动按摩等方法治疗,但这些方法易增加产妇心理负担,影响产后恢复[2-3]。
盆底肌训练是美国腹产学院委员会提出的,行之有效的盆底肌收缩,增强控尿能力,是临床上传统的、非手术治疗的方法。能帮助她们有规律的收缩盆底肌,促进水肿、炎症吸收,促进排尿[4]。此外,盆底肌训练还能促进产后子宫复旧,加快宫腔残留积血的排出速度,减少阴道出血量。
本研究中,试验组实施盆底肌训练,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从结果上看:试验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为1.5%(1/68),对照组产后尿潴留发生率为13.2%(9/68),统计有差异(P<0.05),说明:和基础护理相比,盆底肌训练能预防产后尿潴留的发生,促进盆底肌张力恢复;试验组尿道口疼痛度(0级、I级、II-III级)低于对照组,统计有差异(P<0.05),说明:盆底肌训练能缓解产妇产后的尿道口疼痛度,缩短住院时间,促进产后康复,和以往报道结论相似[5]。
综上,盆底肌训练能预防产后尿潴留,减轻尿道口疼痛度,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