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珊珊,李立勤
(苏州市立医院北区手术室,江苏 苏州 215000)
在骨科四肢手术中,常常会使用止血带对患者的远端肢体进行止血作用,进而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的痛苦,并可使手术出血量降至最低限度[1]。但必须选择合适范围的止血带充气压力,过度的止血带充气压力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肢体皮肤红肿、缺血、甚至坏死,也可使患肢受压迫导致压疮,引起术后并发症,延长术后恢复时间,从而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目前护理工作的重点。我院骨科2017年1~6月份骨科下肢手术止血带压力的选择解决这一问题现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骨科2017年1~6月份进行的100例下肢骨折手术病人,年龄25~55岁,身高150cm~180cm。患者经我院诊断为下肢骨折,无其他器质性的改变。患者无其他精神类疾病,能够与护理人员表达自己的想法。术前未服用精神类药物。所有病人均采用硬腰联合麻醉。
病例选择标准:选取无菌手术切口下肢手术病人,手术时间限定于一次止血带使用时间90分钟,统一使用杭州正大医疗有限公司YTQ—F电动气囊止血带,包扎止血带部位一致(位于大腿根部腹股沟处),松紧度一致,以插入一指为宜。根据止血带压力选择的大小与患者血压的关系分为常规组和对照组。
术前访视:骨折是创伤的一种,患者在受伤之后常常会被疼痛所困扰。此外,恐惧害怕的心理也会影响患者。因此在做术前访视时不仅要观察手术驱血部位的皮肤情况,还得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心理安慰,以缓解患者紧张的情绪。严格掌握止血带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如果存在严重静脉曲张、止血带部位皮肤创伤、局部血管瘤等情况禁止使用止血带[2]。
手术前准备:手术开始前,检查仪器各部件:电源线、电源开关、气囊止血带连接是否紧密、漏气,接触有无不良。开机监测止血仪的功能,确保性能良好,经测试无误后方可使用[3]。根据患者大腿周径选择合适型号的止血带袖带,放置体位时注意压疮的评估和护理。
术中配合:消毒、铺巾后,协助医生根据患者的血压设定止血带的压力,并进行充气。手术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血压的情况。严格掌控止血带使用时间,设置时间一般上肢为60分钟,下肢为90分钟。根据手术时间适当延长20~30分钟,同台手术两次使用止血带时间间隔为15分钟,止血带使用的总时间最好不超过5小时,否则容易造成局部组织损伤和肌肉组织代谢物积累出现疼痛等不适[2]。止血带放气时要缓慢,预防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等机器完全放气后方可松止血带的袖带。
术后随访:术后1~2天对手术患者进行随访,除了观察手术部位伤口的愈和情况,还要对上止血带的部位进行评估,观察皮肤是否出现红肿、水泡等情况。
两组患者均采用以上的护理方法,区别在于常规组和对照组给予止血带充气的压力不同。
(1)准确统计各分组的术中出血量,使用称重法即出血量等于含血纱布重量减去干纱布重量。(2)术后跟踪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无并发症,即止血带包扎部位无压痕、红肿,患侧肢体血运良好,血压波动<10%;轻度并发症,即止血带包扎部位皮肤有压痕,血压波动>10%但<20%;严重并发症,即止血带包扎部位皮肤有压疮,水泡甚至破溃,血压波动>20%[4]。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GraphPad Prism version 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M(Q)]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组内比较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有100名患者参与本次的实验,由于在实验过程中存在泄漏分组及患者主观原因,共有2人被剔除,3人退出,最后一共95人完成实验,最终常规组48人,对照组47人。
两组患者的一般个人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一。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并发生发生情况比较,常规组多于对照组相互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次数比较
本次实验表明,充分利用好止血带充气的压力,可以很好的控制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及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骨科手术是一种创伤性手术,会给患者造成一定的痛苦。临床可采取止血带,使得手术视野清晰,减少术中出血量[5~7]。但不恰当的使用止血带也可给患者带来术后并发症,造成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延长术后恢复时间。止血带的压力选择也十分考究,止血带、驱血带应用造成的伤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止血带压力一般上肢不超过300mmHg,下肢不超过600mmmHg。止血带充气压力过高,即时应用时间较短,同样可造成神经麻痹;止血带充气不足,阻断静脉而阻断不了动脉可导致肢体被动性充血(淤血),除增加术中出血外,还会导致神经内血性渗出,造成神经内压力过大,使神经丧失传导功能[6]。有学者研究认为,最佳的止血带设定压力应在肢体动脉阻断压的基础上确定。范春红[8]等将患者下肢手术充气压力设为收缩压加13.3kpa~20kpa。2009年美国AORN推荐的气压止血带充气压力,成人lop<17.3kPa(130mmHg)者为lop+5.3kPa(40mmHg),lop17.5~25.3kPa(131~190mmHg)者为lop+8kPa(60mmHg),lop>25.3kPa(190mmHg)者为lop+10.7kPa(80mmHg);儿童则为lop+6.7kPa(50mmHg)[9]。由此可见,止血带充气压力要个体化、具体化[10]。此外,充气时需快速连续充到较高压力,然后再调整至所需压力,这样能避免静脉淤血,影响止血效果[11]。经过我们的研究,当止血带充气压力过低时,手术过程中出血量明显增多,导致术野暴露不好,影响手术耗时。另外,还可引起肢体被动淤血,丧失传导功能;当止血带充气压力过高时,时间过久,均可引起肢体缺血,尤其在麻醉作用不够完全时,极易出现驱血带疼痛,烧灼痛,系肢体缺血及局部压迫所致[12]。术中出血可明显减少,但术后可导致一些老年患者血压降低,驱血带使用部位可有皮肤红肿、淤血;本组实验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驱血带的止血效果均很满意,在可以满足术中术野清晰的要求下需选择维持较低的驱血带压力,这样也能保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最小,可适用于骨科下肢手术。
综上所述,骨科下肢手术正确的选择止血带的压力是一种很好的护理模式,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发生,从而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减少住院日,具有很好的社会效应,是一种很好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