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政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 400010)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主要是由于脑血液动力学改变或颈部动脉的扭曲导致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缺血,发生一过性的神经功能障碍,每次发作可持续10-20min,多数在30min内缓解,不产生遗留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1]。已知高血压动脉硬化是该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通过在用药、饮食等方面采取干预对改善该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2],本次的研究中将分析对TIA患者应用持续性健康教育对其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自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患者中选取TIA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5-78岁,平均(63.2±4.8)岁,病变部位:颈内动脉系统23例,椎-基底动脉系统22例。试验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46-79岁,平均(63.5±5.0)岁,病变部位:颈内动脉系统2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23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及健康宣教措施,予以积极地治疗原发病,指导患者的用药,告知TIA的病因以及饮食、运动对疾病的影响,叮嘱患者清淡饮食,适量运动。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持续性健康教育,内容如下:(1) 健康教育方式
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年龄、理解能力采用语言教育、书面教育及举办健康教育讲座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健康教育方式,根据患者的入院阶段及病情需求实施健康教育活动。
(2) 健康教育内容
①入院时:由责任护士为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并介绍病区相关环境、主管医生,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和医生的诊断对其进行全面的入院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告知患者,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②住院期间:a用药教育:告知患者治疗计划,除告知药物的用法、用量外,为患者讲解药物的药理作用及按时、按量用药对疾病的影响,提高患者的依从性。b饮食教育:为患者讲解饮食对疾病的影响,并根据患者的饮食喜好和体重制定饮食计划,总体饮食原则为低盐、低脂和低糖,每日的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g以内,增加粗粮和新鲜水果蔬菜的摄入,注意水果应以西瓜、猕猴桃、香蕉、木瓜等低糖水果为主。c心理指导教育:了解患者的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使用合适的语言对患者实施心理疏导,使其保持乐观的情绪状态,另外告知患者及家属情绪状态对病情的影响,鼓励患者使用合适的方法排泄负面情绪。③出院时:指导患者学会自我监测血压、血糖,叮嘱患者戒烟、酒,按时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适量的运动,按时监测血压、血糖,定期来院复查。
两组均在出院后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的TIA发作频率和持续发作时间,并比较两组的脑梗死发生率。
2.1 TIA发作情况比较
试验组的TIA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持续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中(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理后的TIA发作情况比较(%)
试验组中有1例发生脑梗死,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中发生脑梗死的有6例,发生率为13.33%,试验组的脑梗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3.873,P=0.049)。
TIA是颈动脉系统短暂性的脑缺血发作,以意识模糊、肢体麻木、食欲、眩晕、等症状为主,每次发作时间不超过30min,发作期间不留后遗症症状,影像学检查无进行梗死责任病灶,但该病属于脑梗死的预警信号,随着其病情的发展,可发展为脑梗死[3],因此通过实施有效的健康教育,做好TIA的病情控制,对于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护理后试验组的TIA发作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持续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的脑梗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对TIA患者应用持续性健康教育对于减少其发作频率、缩短持续发作时间及预防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作用。健康教育是以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改善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为目的的教育活动,通过对TIA患者应用持续性健康教育,利用灵活多变的健康教育形式,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在入院时、住院期间及出院时实施有效的教育活动,包含各方面对疾病的影响,增加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健康的渴望,使其自觉采纳健康的生活及行为方式,减少或消除影响疾病的相关因素,从而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4]。
综上所述,将持续性健康教育应用在TIA患者中,可有效降低疾病的发作频率、缩短发作时间、降低脑梗死的发生率,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