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晓红
(黑龙江省密山市人民医院,黑龙江 密山 158300)
胎儿脐带绕颈,主要是指胎儿在发育的过程中,出现脐带过长的现象,胎儿脐带绕颈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胎动频繁、羊水含量少等[1]。胎儿脐带绕颈后,脐带会过于伸长,造成绕颈的情况出现,一旦脐带绕颈长达数周后,就会产生供血供养不足及胎儿突发异常的问题,甚至极为严重的情况下,直接造成胎儿的死亡,与此同时,脐带绕颈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滞后胎盘的循环进程,阻碍脐动脉的血液循环,降低脐动脉血流阻力指数(英文缩写:RI)和脐动脉血流速冻峰谷比(S/D)水平。本篇文章分析了产前B超检查对胎儿脐带绕颈的诊断意义,为临床研究进一步提供了依据。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4月期间收治的胎儿脐带绕颈孕妇90例,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孕妇45例。实验组中,孕妇年龄为21~34岁,平均年龄为(21.3±6.2)岁,孕周为36~40周,平均孕周为(26.7±11.3)周,初产妇40例,经产妇5例;参照组中,孕妇年龄为22~35岁,平均年龄为(23.4±5.1)岁,孕周为37~41周,平均孕周为(26.9±12.1)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9例。两组孕妇的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使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具体操作方法为孕妇保持仰卧位,对胎盘、羊水、脐带、胎儿等实施扫查作业,尤其是检测胎儿的颈部是否存在脐带回声的现象,探头在胎儿颈部实施弧形的扫查作业,判断是否有脐带交叉的情况,测量两组胎儿脐动脉的RI值、S/D值。
经过对两组孕妇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对比两组胎儿的脐动脉的RI值、S/D值。
使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s)表示,组间t值检验,使用x2分析,当P<0.05时,数据存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将两组患者的脐动脉RI值与S/D值进行对比,实验组的RI值是(0.56±0.061),S/D值(2.58±0.043);参照组的RI值是(0.54±0.065),S/D值(2.26±0.034),组间数据进行对比,两组患者的R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S/D值明显大于参照组S/D值,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动脉RI与S/D值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动脉RI与S/D值对比(±s)
组别nRIS/D实验组450.56±0.0612.58±0.043参照组450.54±0.0652.26±0.034 t 1.505039.1592 P 0.13590.0000
脐带绕颈是产科诊室中一种普遍多见的现象,其发生的几率占到整个分娩总数的27%左右,该现象的产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脐带太长、羊水含量多、胎动过于频繁、胎儿体型小等[2]。通常,脐带绕颈1~3周,甚至还有长达8周的时间,脐带是补偿性的伸长,其缠绕松弛的程度对胎儿不会造成很大影响,一旦脐带缠绕十分紧密或缠绕圈数过度,就会引发血供不足、胎心异常等,甚至造成胎儿的死亡。结合脐带绕颈的情况,对胎儿预后情况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排除绕颈后的脐带长度,而不是脐带绕颈的圈数,如果脐带绕颈7天左右但长度不够,会导致胎儿死亡的严重后果,这是脐带缩短造成的。在临床医学中,脐带断裂、子宫内翻、胎盘早剥等情况十分危急,需要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针对脐带绕颈现象的产生,要采取有效的诊断方法,这对于脐带绕颈的控制和预后十分必要[3]。
现阶段,B超检测在诊断脐带绕颈中受到了广泛应用,使用B超检测时,具体操作方法为使用仪器探测胎儿脐带缠绕的位置,采用纵轴扫查的方式,同时,以该处为中心点,旋转两侧探头,加大扫查范围,进行弧形扫查,再将探头横放在中心点,进行上下两侧的扫查。需要额外注意的是,其有时存在诊断错误的情况,而在应用B超检测的基础上,借助于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方法,为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问题提供了参考依据。
本次研究实验中,实验组的RI值与参照组的RI值相互比较,具有可比性,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组的S/D值明显大于参照组S/D值,数据存在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产前超声检测能够迅速测量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和脐动脉血流速冻峰谷比水平,从而降低胎儿脐带绕颈的产生率,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