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下会计品牌专业“一体三化”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以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2018-09-14 05:44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75
商业会计 2018年16期
关键词:实训室会计专业校企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075)

随着技术的日益进步,人工智能是未来科技发展的方向,也是国家重点布局的领域。作为教育供给侧的高职院校也应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了解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培养适应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对会计人员而言最大的变革就是财务机器人的出现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兴起。财务机器人是将人工智能软件运用到财务基础工作中,目的是取代会计人员重复性的工作任务。比如说,审核发票真实性、编制会计分录、生成记账凭证、与银行核对账目、出具财务报表等,这些有固定流程并且重复性高的工作,财务机器人可以高效快速、准确无误地完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将不同国家、地点的实体的会计业务拿到一个SSC(共享服务中心)来记账和报告,这种标准化的业务流程能有效降低财务工作的成本、节约人力和物力。作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主力军,高职院校在数字化时代下如何调整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品牌专业建设的特色,是面临的共同问题。

一、会计专业面向行业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目前,会计职业领域已从传统的记账、算账、报账为主,拓展到内部控制、投融资决策、价值管理、公司治理等高端管理领域。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化、网络会计、财务智能化应运而生。同时,受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影响,会计核算也走向国际化,在反映和报告国际经济活动,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会计行业将以信息化、国际化、复合型人才为未来发展趋势。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实现我国会计人才资源总量稳步增长,到2020年,会计人才资源总量增长40%,较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这就需要会计人才素质大幅提高,结构进一步优化,使会计从业人员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80%以上,继续增加各类别初、中级会计人才在会计从业人员中所占比重。《广东省会计行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持续到2020年,广东省会计从业人员每年以8%左右幅度递增,平均每年增长约10万人,会计人员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应达到80%。其中,研究生学历会计人才达到1.5%,大学本科学历会计人才达到20%。这就意味着,剩余约占60%的每年增长的6万名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将依靠职业院校培养出来的会计人才来满足。

截至2016年年底,全国累计586万人通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但是初级会计职称人员占404万人,从事的是记账、核算等日常性实务工作,高层次的管理会计人才十分缺乏。据调查,美国500万会计从业人员当中,从事记账、核算等基础会计工作的仅占10%,从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管理会计岗位占90%。这样来看,中美的差距非常大,会计从业人员转型迫在眉睫。从单一的会计核算人才,转型为具备财务、管理、英语和计算机能力的信息化、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多面人才,这应该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未来的人才培养方向。

二、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会计专业“一体三化”培育特色实践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 [2014]19号)、《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省的意见》(粤府[2015]12号)等文件精神,广东省教育厅决定在“十三五”期间实施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建设计划。按照“服务发展、精致育人、强化特色、争创一流”的要求,重点建设100个左右在全国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领先优势、与国际接轨、在世界同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

广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会计专业获得广东省第二批高职教育品牌专业建设立项,以“一体三化”为培育特色,即“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主体”,实现“教学信息化、能力多元化、校企协同化”的专业特色,会计专业学生在思想道德、职业能力和素质方面全面发展,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一)教学信息化

学校自主研发了“校园资源计划”平台,即Campus Resource Planning,简称“CRP”系统,已成功向全国示范、骨干高职院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移植推广60多所,到校参观交流学习的高职院校已近400多家,目前,师生使用率100%。

“CRP”系统打造了“1个系统平台、2个课程平台、3类在线课程、4类专业教材、5个特色资源”的5优教学资源。“1个系统平台”是指一个全国领先的CRP平台,“2个课程平台”是指移动端课程平台和PC端课程平台,“3类在线课程”是指精品资源共享、凤凰微课、网络课程,实现100%信息化教学,“4类专业教材”是指“基础课-专业平台课-专业核心课-拓展课程”四维覆盖的教材开发体系,“5个特色资源”是指 “个、十、百、千、万”五个资源特色,包括了一个国内领先的虚拟仿真库,三十多个动画视频,百个微课,两千份试题的在线自测题库,万人使用的无纸化考试模拟教学系统。

会计专业依托自主开发全国领先的“校园资源计划”平台,打造适用于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移动端-PC端”课程在线平台,实现“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系统化与碎片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包括课件库、习题子库、教学案例子库、试卷子库、实训项目指导书子库、电子教材子库、学生学习手册子库、教学视频资源子库和文献资料子库。

(二)能力多元化

图1 学生四大能力递进提升图

会计专业在深入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加入创业实务、数据库编程等课程,促进会计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优化体现创新理念和职业后续发展的课程体系。在原有“岗位导向、任务引领、校企合一、产学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基础上,加快以“发展型、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生创业意愿、创业潜质的培养,积极探索创业精英班等分层分类差异化教学,实现“通用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财务综合能力+创新综合能力”四大能力的培养和递进提升。

会计专业通过分析市场岗位需求,分解本专业岗位(岗位群)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岗位技能需求,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设计,提炼形成 “四阶递进、角色渐变”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了专业实践教学与企业岗位角色对接。“四阶递进、角色渐变”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教学模式,在完成“岗位认知→课程实训→真账实操→顶岗实习”的实践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就读的三年中,实现“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角色的渐变和养成。

(三)校企协同化

会计专业成立“会计产教联盟”,通过“重点企业深度合作,其他企业广泛合作”的指导思想,校企双方就人才培养、合作办学、专业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深入的协同合作。制定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合作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健全产教融合机制,破解校企协同育人在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与困难。同时,校企共同提供人力资源服务、财务咨询服务、税务咨询、企业管理咨询等服务;开展技术项目研发,实现成果转化;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多项培训,真正实现校企全方面协同合作发展。会计专业已与广州友谊商店股份有限公司、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特殊合伙人)广东分所等25余家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收银员、出纳、会计文员、审计助理等多种岗位。

会计专业打造“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两翼平台,实现校企联合教学和协同育人。以“把企业搬进校园”为理念,会计专业与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 “VBSE虚拟财务综合实训室”,把真实企业业务流程、数据、案例和岗位职责用仿真技术实现,将这些场景和企业训练员工的模式搬到校园。会计专业建成虚拟职场情境体验与真实职业体验相结合的会计产教融合实训中心,涵盖基础技能实训室3个,包括会计手工模拟实训室、点钞与财经技能实训室、移动课室;岗位技能实训室3个,包括会计电算化实训室、财务软件应用实训室、会计分岗实训室;综合技能实训室3个,包括ERP沙盘实训室、广州麒瑞教育代理记账部、VBSE虚拟财务综合实训室。会计专业实训基地获得广东省示范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实训教学条件达到省内示范一流。

三、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困境

(一)财务智能化的出现,原有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能适应新趋势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都定位于培养具有会计核算基本技能、掌握财务专业基础知识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学生就业岗位也都定位在只需要会计核算技能的中小型企业。财务机器人的出现不仅可以从事会计核算,而且用时短,准确率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的会计人才需求也将不再局限于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而应集财务管理、财务分析、财务预算、财务决策等能力于一身。如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是定位于培养会计核算基本技能的人才,那将导致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市场需求。

(二)教科研团队建设乏力,缺乏“双师型”会计专业教师

“双师型”教师是保障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师资力量,当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双师型”素质教师数量偏少,师资力量有待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基本以大学研究生为主,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知识,在经过教师岗位培训,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后就上岗任职。但是,这类教师欠缺的是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难以起到实践指导作用,难以实现工学结合的课程改革。教师不能够迅速实现“双师型”教师的转变,将给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和发展带来制约和影响,不利于推进高职会计教学改革。

(三)校企合作的深度与广度不够,形式过于单一

教育部6部门联合印发的《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对职业学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合作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包括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7种形式合作。但是,当前校企合作的形式只局限于学生实习、就业、订单培养、开展学徒制等,合作形式比较单一。有些高校虽然联合行业、企业共同组建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但企业代表也只是偶尔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研讨,校企合作参与人才培养的程度不够深入、校企合作的思路不够开阔。部分企业只是为解决招工需求才与高校合作,并不愿意真正投入经费和精力促成校企合作。同时,政府主导下的校企合作长效运行机制还未形成,离“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目标相差甚远。

四、会计品牌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一)定位“跨界创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重构人才培养机制及课程体系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世界变得更小了,变得更加扁平了,也变得更加智慧了。作为会计人员,不仅要有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职业素养,还应具备信息化处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以及创新创业基础能力。在现代经济社会环境下,迫切要求对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重新定位,会计专业将以“跨界创新会计人才”为培养目标。“跨界”是指学生在掌握会计核算技能的基础上,还需具有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信息化处理的能力;学生在熟练处理经济业务会计核算、成本核算、税费计算与申报的同时,还需了解财务分析、预算管理、风险控制、筹资投资决策、信息化软件应用的知识。“创新”是指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思维养成融入会计专业教育全过程,培养学生发现商机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加强学生创业思维训练,提升学生创业素养、增强创业能力。

基于“跨界创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将对企业岗位进行调研,制定岗位及职业能力模型分析,按“就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课程设置”路径,为课程体系设计做好准备。详见图2。

图2 “跨界创新会计人才”能力分析

(二)强化激励机制,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会计专业将从“目标管理”激励、“量化考核”激励、“拜师学艺”激励、“社会服务”激励、“兼职教师”激励等五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参加省培、国培,出外访学及研修、企业顶岗实践,使之掌握行业发展新动态,应对新形势下教学和职业发展的需求。采取激励措施鼓励青年教师不断进修提高学历,使青年教师中具备硕士或博士比例达到100%,最终形成一支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既能开展研究又能从事教学,梯队合理的师资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信息化课程、网络化课程教学,不断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积极参加省级、国家级科研课题,定期开展教研活动,针对不同的会计前沿问题举行专题研究活动,打造省级教学团队。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人才库,保障行业企业兼职教师的来源、数量与质量,完善兼职教师聘用、激励与管理制度,每年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参与专业建设、讲授实践课,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形成有效的工作机制。

(三)建立“会计人才协同教育创新基地”,形成一流的社会服务体系

图3 会计人才协同教育创新基地结构图

会计专业将建立“会计人才协同教育创新基地”,打造“五个工程”,包括特色培养平台建设工程、会计人才协同培育工程、师资团队建设工程、政行企校办学工程、全面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工程,并以此为基础,成立相应的“平台、中心、基地”,实现“政行校企”全方面协同育人。详见图3。

学院将依托实习实训基地和会计专业优势,联合5—6家重点企业和会计师事务所,并由重点企业联合与其有业务关系或上下游产业链的多家企业参与,成立“会计产教联盟”。为了保障联盟能为职业院校和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之间搭建一个互相交流合作的平台,将制定校企合作协议、校企合作方案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建立健全产教融合机制,破解校企协同育人在体制机制上的障碍与困难。

成立“科研和社会培训基地”“会计创新创业实训公司”“会计专业产教融合实训中心”,通过各基地为企业、学校提供优质服务,为联盟成员单位提供人力资源服务、财务咨询服务、税务咨询、企业管理咨询等服务;为联盟企业开展技术项目研发,实现成果转化;为联盟企业提供学生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师资互换等个性化服务。

利用广州市总工会下属企事业单位及各联盟资源,成立“科研和社会培训基地”“会计师资培养基地”“会计人才网络微平台”,面向高职院校教师、企业职工和社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等多项培训,以提高会计及相关行业的整体业务素质。

猜你喜欢
实训室会计专业校企
百万扩招下高职校企合作演化稳定性分析
高职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探索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饲料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评《探索与实践-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效构成要素——基于五年制高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农学类专业校企协同育人的探索与实践
新经济下会计专业就业困境与突破——以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1+X”证书制度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困境和突破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高校开放实训室管理中7S管理的应用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