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十九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国家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的培养和发展是国家的基石,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时间流逝,我在农村小学从事数学教育教学工作已有十个年头,一路风雨,一路彩虹。在日常课堂的教育教学中,努力着,探索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我也无比欣慰。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能力培养
十年来,教学中遇到很多困惑,如何让学生“会学”,如何让学生“学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中,有的学生学习努力,有的学生很“聪明”,但学习成效不堪理想。我慢慢发现,学生对问题的解读和分析,对结果的计算是众多因素中影响他们前进的两大重要原因。思维能力好,对问题能做出正确理解和分析,但算不准确结果。计算能力强,但不会分析问题,找不准条件,数量关系。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都很困难。那如何培养学生在数学中的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就成了教学中的重点。
我们在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问题的时候,离不开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为我们指引方向,方向偏了,就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方法了。思维能力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下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探索。
一、 化抽象为直观,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数学教学中,有很多概念,法则,定理,公式等教学,这些知识比较抽象,加上学生年龄特点,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学之较为困难。我在教学中,尽量想办法让学生能有直观的认知。例如,教学“角”的概念,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教具。如张开的剪刀形成的角,三角板上的角,五角星上的角等等。再让学生把两根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一根,形成大小不同的角,这样学生就有了直观的认识。
二、 教学中巧设疑问,引发学生思维动机
在日常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教学设计中多层次布疑引探,引发学生主动思考。例如,教学“乘法初步认识”,上课时,我出示了几道连加:3+3+3+3+3+3+3=,7+7+7+7+7=,我随之说出得数,问学生:我算的对吗?算的快吗?你们想学会这样的计算方法吗?学生们觉得神秘极了,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想知道老师是怎样算的,都想掌握这样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置,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引发了学生思维动机。
三、 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联系旧知,进行联想和类比,找到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而探索问题找到答案。学生到了高年级,要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整理和归类,形成知识体系。例如,教学“乘法”,3×7=21,引导学生从中得出21÷3=7,21÷7=3,通过比较,乘数=积÷另一个乘数。学生对乘,除法有了联系,区别,从而丰富了学生知识,加深了思维的深刻性。
四、 坚持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思维动起来
发展学生思维要在学生积极思考中才能实现,启发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对问题不断思考,分析,比较,推理等,让学生的思维在问题中动起来。例如,教学“已知圆周长,求圆面积”,问如何求圆的面积,要知道圆的半径,如何求圆的半径,先求出圆的直径,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直径÷2=半径,进而应用圆面积计算公式得出面积。学生在不断地启发中对问题进行思考,思维始终处在活跃当中。
五、 开拓解题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提倡一题多解,一题多问,不要让学生的思维局限于某一种形式。同时,多设计开放性练习,促进学生思维灵活性发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分数解决问题中,鸡有20只,鸭有24只,可求出什么?雞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鸭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鸭比鸡的只数多几分之几?鸡比鸭的只数少几分之几?这样学生对分数在解决问题中会有更充分的认知,思维的灵活性也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六、 加强逆向应用公式练习,提高逆向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有一些学生对数学中的公式只会死记硬套,在解决问题中应用起来不会得心应手。我们要会学,更要会用,学之目的是要用以解决问题。例如,教学“梯形面积”,有些学生只会知道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代入公式求出面积。但题目稍加变化,如:知道梯形的面积,高,上底,求下底,有的学生就一筹莫展了。可见在教学中,应对学生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 综合思维能力培养,提高思维的缜密性
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有些问题并不是靠单一的知识就能得以解答。它需要把我们所学的知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问题一步步分析,推导,才能把问题得以解决。例如,教学“圆柱表面积”既要应用圆面积计算公式,圆周长计算公式,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只要有一个不会,在解决问题时就会有困难。在小学数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整合是教学的核心,要逐步加强,提高练习,对学生解决问题大有益处。
学生在学习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密切相关,我们应该在教学中不断地分析总结和改进教法,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和途径,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作者简介:
沈龙,安徽省蚌埠市,安徽省五河县武桥镇天井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