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化学小组合作式教学的弊端

2018-09-13 11:16杨静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弊端教学效率小组合作

杨静

摘 要: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有着诸多的优点,尤其对初中化学教学而言,分组实验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完美无缺的,教师应该了解它的弊端,一味地生搬硬套、每课必用反而会使教学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合作交流是一种开放的、包容的学习,学会合作交流是现代学科教学中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但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很多活动的组织流于形式,小组活动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没有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沟通、互动、碰撞。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认真反思,努力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关键词:小组合作;教学内容 ;教学效率;弊端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8)06B-0066-03

近年来,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备受中小学课堂教学的追捧与青睐,因为这种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着诸多的优点,它改变了传统教师垄断课堂的教学现状,而是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这符合现代教学的理念。这种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获得了平等参与的机会,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会增强。而且这种教学方法还创造了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了解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品质。但是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万能的,完美无缺的。近几年,笔者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式的化学教学活动,通过观摩同行的教学及自己比较系统的教学实践后,发现在化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式学习”的确有令人欣喜之处,但如果不认真备课,一味地生搬硬套、每课必用反而会使教学流于形式而缺乏实效。下面就谈谈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存在的弊端。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讲,并不是所有初中化学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小组讨论合作式的教学方法。比如:初中化学复习课中有一节《常见气体的制备》,像这样一节课就比较适合用“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我们先来看一段它的导学案:

问题一:实验装置分为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发生装置分为哪两类?选择什么样的发生装置由什么因素决定?

2.下列装置分别是哪种类型的装置,说出每个装置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以上装置各适用于哪种常见气体的制备(从O2、CO2、H2选)?

4.下列四种装置均为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a为最简单的装置,分别说出b、c、d装置各自的优点。

可见,这节课内容简单,但涉及面广,所有的知识点都是既基础又重要,在平常的学习与练习中,也多有侧重。所以,班级任何层次的学生对问题都会有所了解,最少也能说出一两点来,这样讨论时,所有的学生才可能参与其中,而不是个别学生展示。但有些教学内容却不适合于“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比如:《元素》这节课,我们来看一下这节课需要探讨的问题:

1 .元素的概念。

2.元素的表述方法。

3.元素符号的写法与意义。

4.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这些内容均为一些固定的概念,答案很唯一,而且内容抽象脱离生活,初中化学对这些内容的掌握要求的又不是很深,学生只要记住相应的答案就会做题,像这样的教学内容便不适合于“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因为学生面对这样的问题,很难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即使把导学案提前发给学生,让他们回家查找资料,效果也不會很好。因为,第一,网上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五花八门,深浅不一,他们所得的信息在课堂上未必有效;第二,事实上初三学生家庭作业较多,不可能学习每节新课前,他们都能提前将导学案上的问题准确找到并记录下来。这就会造成课堂上学生在发言时,会说出一些错误或与教学重点无关的内容,教师虽然可以随时纠正,但是它会耽误教学时间,偏离教学重难点,分散学生注意力。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例如,我听过这样一道讨论题——“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哪些”,显然,这样的讨论题必定是课前预留课上讨论的,学生获取答案的途径大都是书籍或网上,而书籍或网上给出的答案可不会局限在初中学生认知的层次上,结果学生在回答这个问题时,可谓是“百家齐鸣”,学生不但回答出教师需要的答案:分子、原子、离子,还说出了“夸克”“介子”这样科学前沿性的结论,结果教师在课堂上还要解释说明,把学生的思维拽回课本内容及本节课的重点上来。这种讨论就很低效,第一,它占用了课堂时间,却没有解决本课的难点;第二,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的话,就很难解释清楚“夸克” “介子”与基本粒子“分子”“ 原子”“ 离子”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很尴尬的现象。所以说,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

以上是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说“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的 “弊端”,下面我谈谈这种教学方法普遍存在的问题:

时间问题。小组讨论式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讨论,由于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又要顾全大局。因此,用这种教学方式在化学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分组实验做完了,问题讨论完了,时间占用了大半,做题练习的时间却不足了,或者是实验讨论交流的时间太短,有的学生还没有做完实验,讨论完,就结束讨论环节,学生没有经过自主研究学习就开始“汇报”,学生感到手足无措,常常因为时间关系,教师提出的问题,没有经过充分的讨论探究,马上公布答案,造成讨论的无效。比如,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这节课上,需要学生做分组实验得出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时,要提前制备收集三瓶二氧化碳气体,用来验证二氧化碳的三个性质。在这节课当中,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就尤为突出, “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现象时有发生。比如验证二氧化碳第一个性质“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且不支持燃烧,不能燃烧”,实验过程是,将收集好的二氧化碳倒入装有燃烧着的阶梯蜡烛的大烧杯中,通过蜡烛熄灭情况得出结论,实验如图:

此实验看似简单,但成功率却很低 ,倒得太快,蜡烛会同时熄灭,倒得太慢,二氧化碳逸出,蜡烛都不会熄灭。学生操作此实验时,以上现象普遍发生。但在实际教学当中,教师往往会因为时间关系不让那些没有实验成功的学生重做此实验,而是找实验成功的小组回答实验现象,教师总结归纳出正确的实验现象及由此现象得出的实验结论告诉学生。后面两个性质的实验也存在同样的问题,而这样的分组实验,小组合作是低效的,事实上,还是走了老师教学生记的老路。但是如果老师给予学生充足的实验时间,保证每个实验都成功有效,每位学生都动手参与,那么,这节课就不会有总结归纳、课堂练习的时间,本节课就会成为一节单纯的分组实验课;可是没有归纳总结,没有巩固练习,就不能形成知识体系,一节 “热闹”的实验课后,学生很快会忘记本节的知识点,更不会明确重点难点是什么,怎么运用课堂知识来解决问题。

显然,这样的课堂效率也是低的。要想高效的掌握这样的课堂,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备课,取舍有度,多种教学方法并用。

课堂成了个别学生展示的舞台。因为小组讨论式教学,是分小组的,往往在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会针对每组学生的表现给各组打分,这就会造成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成绩不好的学生不敢在课堂上主动参与分组实验或发言,不敢展示自己,怕耽误本组成绩而受责备,这样在实验过程或回答问题和发言时,你会发现总是“那几个学生”起主导作用,“精英展示”的现象普遍存在。讨论的问题简单还好,至少所有的学生都能跟上思路,参与其中。若是讨论的问题有难度,那么这个现象会更严重。例如:在教学《常见气体的制备》这节课中:

问题二:

1.用对比的方法总结归纳实验室制取O2、CO2、H2的:实验药品, 反应原理。

2.用对比的方法总结归纳实验室制取O2、CO2的:检验方法,验满方法。

问题二的内容简单基础,应该说各层次的学生都会,学生因为都会也就愿意参与其中,即便回答问题的不是他,他也能跟上思路,认真聆听。但是若题目有难度就不一样了。如:

问题三:

1. 收集装置分为哪两类,选择什么样的收集装置由什么因素决定?

2. 以下装置分别适合收集具有怎样性质的气体,使用下列装置的注意事项?

3. 收集O2、CO2、H2分别可用以上哪个装置,为什么?

问题四:此装置被称为“万能瓶”,若用它作为集气装置:

1.当瓶中装满水时,被收集的气体应从哪端进入,为什么?

2.空瓶時(瓶中空气),被收集的气体应从哪端进入,为什么?(提示:应有两种情况)

在讨论问题三时,学习困难的学生就会跟不上讨论的“步伐”,到问题四时,也只能是“精英展示”了。但是只是“精英”动手实验或作答,学生闸述的也只是个人的观点和个人体会,而非小组合作活动的产物,这样也违背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原本涵义。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通过合作调动更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在这些现象中,教师有时是怕拖延时间,完不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也不敢过多的让学习困难者充当分组实验的主导者和报告员,因此,学习困难者的学习能力得不到全面的提升。日积月累,学生渐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那么,小组合作式学习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针对这个现象我们需要反思的是仔细研读教材,认真设计教学环节及讨论的问题。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遵循内容决定形式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力,以及内容的含量。问题不宜过难,如果单靠个人力量来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大家合作的必要。也不宜过易,会缺少思维价值的合作,没有什么意义。

课堂纪律问题。小组讨论式教学一般是分小组圆桌式座位,这种座位既适合讨论也适合“开小差”,所以课堂纪律很难掌控。有的课堂在让学生分组实验合作时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形:有些小组的学生虽然面对面地坐在一起,但是并不是所有组内的学生都能参与到实验和讨论之中,往往会出现一个组内,有的在完成实验,有的因害羞内向而不敢动手沉默不语、独自发呆,甚至有的在偷偷的聊天,觉得讨论合作跟他无关,那是“精英们”的事。学生之间没有交流讨论问题,不会合作,小组学习如同虚设。

还有,有的教师下达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指令后,全班学生只是按小组围坐在了一起,大家七嘴八舌,因为没有明确的分工,整个课堂乱哄哄的,却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有时甚至在教师给出问题后,讨论时出现“笑点”,课堂也会乱成一团,使讨论偏离了主题。例如,我曾经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从自身的角度谈一谈怎样节约水资源”,当经典回答“淘米水浇花”“擦地水冲厕所”等答案结束后,就会出现“几个人用一盆水洗脚” “洗脚水浇菜”“少洗澡”等等这样的答案,“课堂效果”可想而知。有些学生会沉浸在 “笑点”之中,一节课注意力都难以集中在知识点上。虽然课堂气氛活跃是好事,但还是要张弛有度,适可而止,从而保证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综上所述,我认为,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对于初中化学而言固然有它诸多优点,但教师应该了解它的弊端,不同的教学内容应该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并非“万金油”。 确定需要使用它时,就应精心构思每一环节。学生也只有在教师指导下明白了什么是合作学习、怎样合作学习,这样才能在小组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积极参与,小组合作探究活动才能有序、有效地进行。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 也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导师”“合作的伙伴”“交往的对象”,这样才能让小组合作式教学方法在初中化学课堂上发挥它的作用,体现它应有的教学意义。

参考文献:

[1]高禹斌.走向合作式教学 [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2]刘玉静.合作学习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弊端教学效率小组合作
跟踪导练(四)
作文评改“五步曲”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
论构建英语高效互动课堂的策略
论花样游泳运动员选材和初级教学模式
加快中职会计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有效性研究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培养乐学情趣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探究
探讨微博在新闻传播中的弊端及改进方法
侦鉴一体的弊端与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