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娜
课余闲暇时刻,常听到一些班主任、教师唠叨:“XX学生真是无药可救了,该说的道理已经说尽,能用的批评也都用了,就是不见好转,我是真的没办法教了……”
每每听到这些抱怨,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之前读过的一篇短文:
一个小女孩趴在窗台上,看窗外的人正在埋葬她心爱的小狗,不禁泪流满面,悲恸不已。她的外祖父见状,赶紧让她到另一个窗口,让她欣赏他的玫瑰花园。果然,小女孩的愁云为之一扫,心情顿时明朗了起来。老人托起外孙女的下巴说:“孩子,你开错了窗户。”
小女孩的脸上为什么能重新恢复笑容,只因外祖父及时给了她一次选择的机会,让她打开了新的窗口,看到了完全不同的画面。由此笔者不禁想到了我们的教育,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学生很“坏”,一无是处。因为我们也开错了窗户,只是盯住学生的缺点或不足,一味地对其进行批评和指责,而对他们的优点视而不见。老师们这一错误做法的直接后果,就是加剧了学生自信心的倒退,加重其内心的自卑感,严重的还会使学生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任你怎么说教就是不改。
确实,班级里的孩子由于生理遗传的不同,生活经验与生活环境的不同,在日常学习和行为表现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是学习成绩不好,有的是纪律不好,有的是学习与纪律都不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就真的一无是处,完全没优点。倘若在平时教育中,我们也能像故事中老人那样充满爱心和机智,尝试着从通往“玫瑰花园的窗户”来看待孩子,你就会发现这些孩子虽然不完美,但他们身上却隐藏着很多属于自己的独特闪光点。只要我们教师肯用心去发现、认清、读懂孩子们这些“闪光点”,并及时根据每个孩子自身的优势特点,有针对性地施加教育,发挥其特长,他们是完全可以转变的,也完全可以跻身先进行列的。
首先,教师要有博大的胸怀,勇于接纳自己的每一个学生。未成年学生正处于心理、生理的发育期,他们头脑中的是非观念尚未成熟,抗干扰及辨别是非的能力也不强。所以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思想和行为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差”,都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学会正确认识并理解孩子们这些失误的出现或是制造的麻烦,而不是一味挑剔、埋怨甚至是讽刺和挖苦。要把学生出现的这些失误或制造的麻烦看成是难得的资源,并且加以运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新的探究点,推动学生认知与思维的纵深发展。这样,我们的教育方能发挥其应有的效力,有效地实现管理育人的目标,让学生“吃一堑,长一智”。
其次,教师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能从独特视角发现并挖掘孩子的天赋。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表明,人的聪明是多元的,不同的人其聪明表现不尽相同。著名的文学家、作家钱锺书,在文学上可以说是一个全才,可是数学成绩却不敢恭维,还差点儿为此上不了大学。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强项,也必定都有自己的弱项,为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人才观,不能唯分数论“英雄”,凭“听话”定优劣,而是要尝试从不同“窗口”,多层面、多角度、全方位地去观察学生、分析学生,从中找到适合孩子发展的最佳方向,并在适当的时机,通过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对其进行“能量”补给。这样,孩子就会有一种被发现、被认可、被重视的感觉,进而,有效激活其勤奋向上的进取心和自信心,积極朝着老师所指引的目标前进。
再次,教师要练壶水不开巧添“柴”的本领,充分尊重并发展孩子的个性特长。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班级学生的性格也各不相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尤其是处理、纠正学生违纪行为的时候,切不可盲目地套用以前的解决方法,对学生进行“同一化”“标准化”“套路化”的训诫或是惩罚。而要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和特长,尝试着从正面,用积极的态度来看待和分析学生的行为,并顺着他们思想的脉络攀援而上,帮其埋下希望的种子,燃起理想的火焰:比如学生喜欢在墙壁上乱涂乱画,这说明孩子对绘画艺术有着强烈的热爱和追求,我们不妨就在孩子的绘画能力上给予特别关注和正向鼓励,让其为班级办板报,每周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出一期黑板报;比如学生喜欢课堂说话、搞怪,这说明孩子生性活泼,我们不妨让其在每节课后讲个故事,为同学们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如此学生必能从心中体会到老师的教育甚至是批评惩罚的良苦用心,并按照老师的指引积极进行自我修正。
宝贝放错了地方就是废物。孩子本无优劣与好坏之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形式。所以在平时的教育中,请不要再抱怨学生毛病多,只要我们能稍稍改变一下关注点,尝试着用“玫瑰花园的目光”去欣赏他们、认知他们,你就会发现孩子身上还藏有很多可爱之处亦或是智慧之处,只要我们能够适时、恰当地给他们创造一个证明自己的机会和舞台,他们同样也能释放出属于自己的独特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