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秀丽
影视作为一门综合的艺术,也是一种最简单直接地模仿生活的艺术,往往融合了多种美的基本形态,集光、影、声、画于一体,兼具艺术性与思想性,带给人鲜活立体的视听感受、美学趣味、思维启迪和情感体验。儿童接受影视的障碍小,兴趣浓烈,将影视融入教育,或将影视的多元化艺术表现形式迁移到教育教学中,一定是最利于教化的,也是最合乎童心的。基于此,我校努力寻找影视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切入点,学校一直相信,只要带着目标去寻找,就一定会寻见不一样的世界。
一、健全保障机制
学校努力通过整体架构和统筹规划,营造影视教育的立体发展环境。
课时保障——将每月第一周的班队会时间和每周一的午读时间作为固定观影时间,结合新教育“每月一事”主题,向学生推荐必看影片,使观影成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利用每周二的午读时间,组织学生轮流观看市教育电视台的《教育新闻》《校园采风》《悦读时光》和学校《红领巾电视台》等几档广受欢迎的节目。利用特殊天气、特殊原因等一切碎片化的时间,向学生推介、播放选看影片和精彩片花、片段,并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影视教育基地举办“佳片有约”或影视沙龙等活动,多角度地推进,促进了影视教育的制度化、经常化和特色化。
资源选择——学校注重把好片源入口关,以教育部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的各批次的优秀影片、新教育电影课项目推出的《三十六节电影课养成好习惯》以及市教育局微信公众平台《影视》《悦读》栏目的佳作推介等为主要媒介,努力对接学生的兴趣需求,建立起丰富完备的优秀影视资源库。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主题需要,将优秀影视作品科学分类,分层次、分主題搜集整理出必看影片,甄别、遴选出选看影片,确保将优秀影视佳作呈现给学生,使其观人生事,品真善美,不断培养学生对影视作品的审美和鉴赏能力。
环境保障——学校建有校园影院(内设20余平方米的立体环幕、地幕、四台触控式一体机)、“红领巾”电视台(配备了专业摄像机、收音麦克、视频转换器、耳麦、机架等采录编设备),建有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小剧场、演播厅及二十几间校本课程专用教室,班级及专用教室均配有一体机或短焦投影,室外建有LED显示屏,同时,还开辟了市青少年宫公益影院和“树人·方所”公益书吧等多个校外影视教育基地,这些都为师生参与影视活动和节目创作提供了环境和装备保障。
二、多元融合推进
学校力求多元化地挖掘优秀影视作品与教育教学的融合点,优化教育教学品质,关照学生心灵成长。
——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
引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主动融入影视素材,将影视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迁移到课堂,丰富教学组织形式,调动学生多感官的体验参与,拓展学科教学的深度和外延。例如:语文课上,引入《开国大典》《狼牙山五壮士》《七律·长征》等电影片段,丰富学生对文本的体悟。结合共读书目对比观影,师生与文本对话、与角色对话,在有声有色的光影世界中,使美文佳句具象化;英语课上,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结构分层设计,低年级通过英语视频儿歌进行兴趣激励,高年级利用“英语趣配音”软件,为原声电影《灰姑娘》 《帕丁顿熊》 《欢乐好声音》《狮子王》等片段配音,力求能说原汁原味的英语;美术课上,不拘泥于色彩、构图的简单描摹,而是就一个主题、一个情境,在背景音乐的带动下自由联想和创作;音乐课上,孩子们真实体验或击掌、或拍腿、或跺脚带来的或激昂、或雄浑、或低沉的音律音色变化;思品课上,孩子们进行情境创设表演,教师巧妙设计,寓道德认知和价值判断于情节冲突之中;心理课上,师生在观影《谁的青春不迷茫》的过程中共同探讨青春期话题等等,影视元素落地课堂,丰富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助力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与“每月一事”主题融合
学校自2013年获批新教育实验校以来,围绕新教育“每月一事”推荐影片,深化学生对主题的感受。例如:三月“奉献”主题,推荐《有一天》《雷锋离开的日子》《青春雷锋》;四月“环保”主题,推荐《穿条纹睡衣的男孩》《BBC地球》《地球动脉》;五月“实践”主题,推荐《大卫科波菲尔》《青年鲁班》《铁人》;六月“自信”主题,推荐《欢乐糖果屋》《怪物史莱克》《ET外星人》;七月“爱党”主题,推荐《大转折》《南昌起义》《烈火中永生》。
重大节日或主题教育月期间,也及时向学生推送影片。如:六一儿童节,推荐《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爱丽丝梦游仙境》;科普宣传月,推荐《地球上的星星》 《勇敢者的游戏》;十月国庆节,推荐《小兵张嘎》《集结号》《勇士》;法制安全月,推荐《黑白记忆》等等。
观影之后,利用周二第三节阅读课的时间,分年级、分主题开展系列化的读、看、演、评活动。如低年级开展“美图美展”影视写绘;中年级开展“美声美韵”影视配音大赛;高年级开展“美文美言”影评、影视论坛。从阅读电影原著,到观看电影、写绘电影、表演电影片段、表达观影感受等,把一个个充满哲思的生命故事进行多元演绎,把电影编织进孩子们多彩的校园生活中。
——与校本课程趣味融合
学校每年都开出40多门丰富的校本课程,这其中不乏影视题材的课程。
在老师的指导下,影像制作工作室的孩子们自主选题、写剧本、编排、选景、拍摄、选片、剪辑,他们创作的多部科学探究纪录片和科学微电影,如《危险的桔皮儿汁》 《小小卡纸力气大》 《静止的水》 《隐形的祝福》《调皮的火柴》《自制二氧化碳》等先后获得青少年科学影像节全国三等奖和内蒙古自治区二等奖。
“The sound of music”课程班用电影《音乐之声》命名,师生穿越经典,在平凡的生活里感受爱与欢乐,在音乐的流淌中让心灵起舞。一起唱欢快俏皮的Do re mi、唱搞笑幽默的Lonely goatherd、唱可爱温馨的Good night,goodbye,唱温暖人心的Edelweiss, 一起感受音乐没有国界,不分种族,就像泥泞中洁净的花朵,让人看到希望和春天。
三至五年级都组建了影视校本课程班,学生每周五下午走班上课,系列化观影,以多种形式表达和分享感受。
各校本课程班的教师引导学生用课程专业知识表现影视核心元素,增强学生对喜爱影片的理解和感悟。例如,软陶、版画、神奇手绘、3D打印、创意模型等课程班,学生用不同的材料对影视剧中的经典人物或道具进行设计和创作;戏剧社、课本剧等课程班,孩子们将影视作品搬上舞台;合唱团、管乐团的孩子们演唱、吹奏经典影视歌曲等。多元化的影视教育植入,为课程班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也升华了优秀影片对孩子们的道德滋养。
三、丰富浸润平台
学校在影视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中获得灵感,着力增强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细节设计,突出现场感和仪式感,提高表现力和感染力。努力回归儿童视角,提高孩子们在活动中的参与率和上镜率,用显性课程来教,用隐性课程来育——
◎校园电视台的主题命名和LOGO设计、电影节吉祥物和最喜欢的影视人物征集、优秀影视人物角色设计、竞猜、展示和评选,都是由孩子们做主角。透过孩子们喜欢的《疯狂动物城》里的朱迪警官、《超能陆战队》里的充气机器人大白、《熊出没》里的熊大熊二、《宝莲灯》里的英雄少年沉香,透过蜘蛛侠、美国队长、小猪佩奇、舒克、贝塔、阿凡提、花木兰……了解孩子们在看什么、想什么,把脉儿童的文化认知,触摸其丰富的内心世界,进而打开教师的教育视域,如水渗沙般地引导学生健康的价值取向,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学校“红领巾电视台”以项目招募的方式跨学科、跨年级组建起师生策划团队,少先队牵头,编辑、记者、播音、主持、录制、场务、剪辑等各岗位协同合作,节目质量不断优化。涵盖校园热点追踪、光影星播客、校园朗读者、红领巾的故事、达人秀等多个栏目在内的红领巾电视台成为唱响主旋律、传播好声音的校园自媒体,特别受到师生的青睐。
◎影视教育的品牌活动已经深入人心。
“佳片有约”——孩子们在《小战象》的影视评论、影视配音、影视音乐赏析中,明白了要懂得尊重、学会感恩。在 《美丽人生》 的观与评中看到了人性的光华,明白了爱可以跨越种族,跨越生死,给予人生及世界真正的美丽。
“影视沙龙”——孩子们围绕经典影片《摔跤吧 爸爸》进行影视回顾、影视精彩片段解析、影评、分享身边案例,在感受影片中父爱伟大的同时,重温父母的爱。
舞台剧创编——是师生传递影视文化的最有挑战也最受歡迎的表现形式,多部师生作品令人记忆犹新。八位英语教师将《三打白骨精》改编成英语版搬上舞台。她们出神入化的表演,幽默风趣,博得学生阵阵掌声;教师将纽约百老汇的经典剧Cat进行大胆取舍,由原来的120分钟改编成10分钟,由34个角色缩编为8个,忠于原著,既保留了特色故事情节,又便于理解;师生在电影 《美人鱼》中获得灵感,创编舞台剧《森林保卫战》,树苗齐心协力抵御风沙,呼吁保护大自然;在《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启示中,创编短剧《我和爸爸换角色》,促进换位理解,密切亲子关系。
学校创新安全教育形式,举办“童演童趣 活力‘剧现”安全知识相声小品大赛,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安全隐患,用角色扮演敲响安全警钟。《向校园欺凌说“不”》 《报火警》《放学路上》 《平安是福》《居家防盗》等多部作品都充满童趣,生动鲜活,寓教于乐,发人深省。
此外,学校多年坚持举办的“我的假期”“我们的节日”等主题DV制作大赛、影视配音大赛、“影视润心灵 经典伴成长”捐书义卖亲子爱心公益活动等,都激活了学生对优秀影视作品的深刻感知,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寻找、探索影视教育校本化的道路上,我们曾经走过迷茫,经历坎坷,但是见证师生的生命成长,让我们深刻地理解:最便捷的寻找,莫过于自己亲手创造!既然“寻找”,就一定会“寻见”。我们希望当童心遇上影视,皆能寻见世界万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