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云鹤,1962年5月生于吉林市。198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2004年研究生毕业于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在新闻媒体供职三十余年。大学时代发表诗作,作品入编十余种选集。著有诗集《亲爱人生》等。
这从天而降的滔滔雪浪
这撼山撼地撼我耳鼓的隆隆交响
你这瀑布
群峰列队 林海沉默
唯有你独自啸傲云空
越是走进你
越是感到某种凛然之气
直逼我胸
单膝跪地 双手抱拳
没有膜拜只有景仰
我是你养育的孩子
我的身体里流淌着你的基因
是谁在三江源头濡湿双眸
是谁的吼声微小若无
这清凉的原始的生命汁液
这历经曲折苦难的生命汁液
你是怎样冲破阴险的岩层和沙砾的预谋
一路升腾 发音为歌
远离炊烟与工业
一池碧蓝平静而卧
恣意磅礴的冲锋
始于圣洁朴素的洪荒深处
啜饮负载我们的大地上
这个优美的伤口
我心如瀑
把七月的青玉米捧在手上
那土地生长的浓香醉了味蕾
鼓胀的光泽 细密的颗粒
金黄与秩序
让优美嵌入我的眼睛
把七月的青玉米捧在手上
看见了默默无闻的父亲母亲
匍匐在无尽的田垄上
岁岁红缨梦里
报答土地 奉献自己
把七月的青玉米捧在手上
故园的村庄炊烟升起
那安放灵魂的村庄啊
玉米教我们从自恋中解脱
埋没自己 需要勇气
把七月的青玉米捧在手上
每一粒甜甜的玉米
都饱含黑土地沧桑的膏腴
玉米填饱了我们肠胃的呐喊
玉米抹去我们精神的哽咽
我们亲近玉米 以一种亲情
我们的唇齿有节奏地
与这齿状颗粒相吻相亲
置身雾霾弥漫的水泥森林
我们把乡村甜嫩的汁肉
吞咽得干干净净
有雾的日子
不能有风
有风就吹跑了雾凇
撞见了满街玉树琼花
缠绵在北国的严冬
谁因水而生
谁是冰雪的女儿
谁喜欢呵气成霜时摇曳风姿
谁那么任性 来去匆匆
谁成为传说里冬天的闪灵
有雾有凇的日子
一座城市喜气盈盈
凭什么 纯洁变成了奢侈品
没有刻意的装点
没有万紫千红
天南地北的人们
凭什么 不远千里万里
感受零下二十度的瑟瑟酷冷中
有雾的日子
又没有风
听见杏花绽放的声音
听见杏花绽放的声音
骤雨初歇 宁静中
一声春天的呼吸
行者 撑着雨伞
凝固在黑暗的午夜
北国的春天总是迟到
寒冷冰封了时间
那么多泥泞 那么多雨雪
阳光不懂梦想的种子
不懂山重水复的江南
早已杏花春雨 草长莺飞
春暖花开是一种奢望
沉默砌成一道又一道围墙
守住年轮 守住花期的记忆
在季节的角落晾晒往事
叩问生命的来去
听见杏花绽放的声音
让身体站成一棵杏树
聆听躯干里血液的寻觅
然后 双脚根须般潜入土地
然后 手臂探出枝头迎风摇曳
时间走到今年的腊月
大雪后连着小雪
雾 总是与心情不期而遇
风 寂寞地吹着长调
昏暗的上午 就在八点
豁然亮起一道暖色的光芒
静悄悄 没有张扬
冬天的米兰 你为谁盛开
每一寸空间铺满香甜
心泉 隐隐流淌
幸福从星星点点开始
感动 总在经意之外
米兰构成完美的早晨
成为一声问候 一次拥抱
手指间的烟草没有点燃
怕搅乱米兰浅浅的哼唱
生命轮回 生命平凡
米粒般的花朵粲然有声
今天应该讨论哲学 诗歌和音乐
给每一个房间种一盆米兰
1.各位都是写作多年,多是《诗林》的资深作者,一路走来,创作历程中的感受和体悟一定不少,有坚持,也有改变。请谈谈你们各自的诗歌追求、诗歌理念。
答:追求诗歌的探索精神与批判精神,深度体验汉语本身的传情达意之美。
2.你的写作,在艺术上是否有一个自觉或不自觉的参照系?
答:没什么参照系。创作之初就置身于朦胧诗的风起云涌之中,至今依然游走在朦胧诗构建的时空里。
3.网络时代给你的诗歌写作带来了哪些影响?
答:不喜欢它的碎片化。接受它传播的便捷方式与低成本。
4.你是否注重诗歌理论和诗歌评论?
答:研究理论是善待自己,关注评论是了解别人。
5.你怎样理解诗歌写作的先锋性?
答:先锋性是天才与英雄的别称。
6.在你心目中,好诗的标准是什么?
答:好诗就是读着读着想哭,然后击掌。
7.怎样理解诗歌的传承与“断裂”?
答:不能忘了自己从哪里来,也更清楚自己將向哪里去。
8.你认为当下中国现代诗多元格局中是否有主流?
答: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9.你个人偏爱哪一种诗歌风格?有你心目中最推崇的诗人吗?
答:朦胧诗的领军人物北岛和舒婷依然是我的“诗霸”。
10.你认为诗歌作为一种写作类别,其前景如何?
答:诗歌永远是苏珊·朗格说的“最有意味的形式”。只要书写与言说,诗歌就永远会与人类相伴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