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宽,彭方毅,邬红雨,禹小凤△,李润芝
(重庆市垫江县中医院:1.检验科;2.皮肤科 408300)
糖尿病肾病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20%~40%,严重影响了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已成为2型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若在发病早期不加以有效干预治疗,可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现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脂联素(ADPN)、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α1-微球蛋白(α1-MG)、胱抑素C(Cys C)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9月该院门诊、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80例,健康体检者60例。 2型糖尿病组60例(G2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6.21±8.15)岁。2型糖尿病合并早期肾病组60例(G3组),男27例,女33例,年龄43~71岁,平均年龄(56.64±7.98)岁 。 2型糖尿病合并晚期肾病组 60例(G4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41~73岁,平均年龄(56.37±8.28)岁。健康对照组60例(G1组),男34例,女26例,年龄38~75岁,平均年龄(55.18±8.34)岁。4组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病情判断标准参照WHO《糖尿病诊断标准(1990年)》。G1组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正常,均排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肝肾功能疾病、高血压、各种急慢性感染病等;G2组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20 μg/min;G3组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为20~200 μg/min;G4组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200 μg/min。G2组、G3组、G4组均排除各种急慢性感染病、各种肿瘤、肝肾功能疾病(G3组和G4组糖尿病肾病除外)、免疫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血液系统疾病等。本研究通过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参与研究者知情同意。
1.2标本收集 分别采集4组研究对象清晨空腹静脉血3.0 mL,离心收集血清待检。标本均排除溶血、污染、脂血。
1.3仪器与试剂 仪器为Freedom Evolyze全自动酶免分析仪,由瑞士Tecan Schweiz AG公司提供。试剂为脂联素测定试剂盒,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由上海抚生实业有限公司提供。血清RBP、α1-MG、Cys C检测采用化学法,试剂由北京九强公司提供,NGAL检测采用化学法,试剂由上海科华公司提供,实验均在贝克曼AU64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完成。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检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仪器为罗氏E601化学发光仪,罗氏公司提供配套试剂。所有实验严格参照试剂说明书进行待检标本测定。实验各指标质量控制均在控。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受试者均于采血前1 d晨7:00时开始留取24 h尿,使用斑点胶体金法测定尿清蛋白浓度。血糖、血脂、肾功能检测在美国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糖化血红蛋白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仪器为D10糖化血红蛋白测试系统,由美国Bio-Rad Laboratoriest,Inc 公司提供。
1.4结果判断 RBP参考范围为男36.0~72.0 mg/L,女22.0~53.0 mg/L;NGAL参考范围31~180 ng/mL;α1-MG参考范围为10~30 mg/L,Cys C参考范围<1.03 mg/L。超过参考范围上限表示结果阳性,联合检测时1个或2个指标超过参考范围上限表示结果阳性,2个指标均在参考范围表示结果阴性。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BG×FINS)/22.5,HOMA-IR<3.8认为具有较低的IR,>3.8则是升高的IR[1]。体质量指数(BMI)=体质量(kg)/身高(m2)。
2.1各组研究对象检测结果比较 G3组和G4组患者血清RBP、NGAL、α1-MG、Cys C、HOMA-IR均明显高于G1组和G2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G4组患者血清RBP、NGAL、α1-MG、Cys C、HOMA-IR均明显高于G3组,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G2组、G3组、G4组患者ADPN水平均明显低于G1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G2组ADPN水平明显低于G3组和G4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G4组ADPN水平明显高于G3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研究对象检测结果比较
注:与对应G1组和G2组分别比较,aP<0.05;与对应G3组分别比较,bP<0.05;与G1组分别比较,cP<0.05;与对应G2组分别比较,dP<0.05;与对应G3组比较,eP<0.05
表2 各检测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n(%)]
注:与对应联合检测结果分别比较,fP<0.05,gP>0.05
2.2各检测指标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比较 G3组和G4组患者血清RBP、ADPN、NGAL、α1-MG、Cys C指标的灵敏度均超过80.00%,联合检测灵敏度均超过95.00%;G3组联合检测明显高于各单项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G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3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88.33%(53/60)。见表2。
糖尿病肾病是临床常见的导致糖尿病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致使肾脏受损的概率明显高于健康者几倍,早期肾损伤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确诊、干预治疗,易引起患者肾脏出现不可逆的损伤,严重者可导致肾功能衰竭从而威胁生命安全[2]。因此,2型糖尿病患者肾损伤的早发现、早治疗非常重要。
RBP是一种由脂肪细胞分泌的小分子蛋白,有研究证明其水平变化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辅助诊断、病情监控、预后效果判断均有积极的临床价值[3-4]。ADPN是1995年发现的胶原蛋白超家族成员[5]。KOSHIMURA等[6]研究表明ADPN从尿液中排出,糖尿病肾病患者其水平显著升高,认为脂联素升高可能是因为肾脏对脂联素的清除能力下降所致。FUJITA等[7]研究显示,血液和尿液ADPN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体内均显著升高。NGAL是一种共价于中性粒细胞的明胶酶,李一飞等[8]动物实验研究证明,小鼠被诱导肾脏受损1 h后其NGAL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小鼠,而且即使轻微的“亚临床”型肾缺血也可检测到其水平变化,因此NGAL对于早期急性肾损伤辅助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α1-MG和Cys C均是小分子蛋白,均报道与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密切的相关性,能辅助诊断早期肾损伤[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G3组和G4组患者血清RBP、NGAL、α1-MG、Cys C水平和HOMA-IR均明显高于G1组和G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4组患者血清RBP、NGAL、α1-MG、Cys C、HOMA-IR均明显高于G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G3组、G4组患者ADPN水平均明显低于G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2组ADPN水平明显低于G3组和G4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4组ADPN水平明显高于G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患者出现肾损伤时均有明显的各指标水平变化,呈现逐步升高趋势,对疾病的辅助诊断、病情监测、预后效果判断具有积极的临床参考价值,目前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ADPN水平升高的机制还不完全明确,推测是由于患者肾功能不全而刺激ADPN产生或导致ADPN清除障碍,其来源为循环血液,可能是患者大量清蛋白尿阶段时ADPN升高是对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11]。G3组和G4组患者血清RBP、ADPN、NGAL、α1-MG、Cys C等指标的灵敏度均超过80.00%,联合检测的灵敏度均超过95.00%,G3组联合检测明显高于各单项指标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但G4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3联合检测的特异度为88.33%(53/60),说明各指标均有较好的灵敏度,且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联合检测以上指标更有意义,具有较好的特异度,能有效降低漏诊率和误诊率,有利于临床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精准诊断。
综上所述,血清RBP、ADPN、NGAL、α1-MG、Cys C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血清RBP、ADPN、NGAL、α1-MG和Cys C联合检测能提高2型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检出率,其指标变化对2型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诊断、病情治疗、预后判断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