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3亿,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将更加严峻,“未富先老”的特征日益凸显,老年人的精神文化和学习需求不断更新,建立完善的老年教育体系迫在眉睫。丽贝卡·帕特森(Rebecca Patterson)曾经指出,成功迈入老年生活取决于个人对生活的主观满意度、参与社会生活的程度以及维持认知的能力,而第三年龄大学 (University of Third Age,U3A,在我国称为“老年大学”)正是老年人成功融入社会的有效载体[1]。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扩大老年教育资源供给”,“推动老年大学面向社会办学”。民政部2016年数据显示,我国老年大学5.4万所,在老年教育当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第二次世界老龄大会《政治宣言》中确认“老年人是资源”,并指出“老年人的潜力是未来发展强有力的基础”[2]。作为一种教育供给模式,老年大学教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老年人是资源”的效果。根据教育供给的微观理论,教育供给是指如何利用特定教育资源——教育投入、师资供给、外部资源(设备设施)、内部资源(课程设置)等为学习者创造广泛的学习机会。罗薇娜和艾伦 (Rowena L.Escolar Chua ,Allan B.de Guzman)研究指出,老年人自身也希望通过参与学习,满足自身应对家庭或社会生活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事态变化和角色转变需求,维持或改善生活质量,满足自身不断进步、对社会做贡献,实现人生价值的精神需求[3]。那么,老年大学的教育供给是否能够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老年人对老年大学教育供给满意度如何?基于上述研究问题,本研究运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以N老年大学为个案,通过档案查阅、访谈和问卷调查,呈现该老年大学教育供给与老年人学习需求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发相关的研究思考。
罗伯特·K·殷(Robert.K.Yin)指出,案例研究能够帮助人们全面了解复杂的社会现象,使研究者原汁原味地保留现实的生活有意义的特征[4]。他认为,单案例研究同样可以对知识和理论的形成做出巨大贡献,设置有助于对某一学科领域未来的研究中心产生深远的影响[5]。从案例研究的类型看,本研究属于探索性单案例研究,目的是探索老年大学教育供给与老年人学习需求之间的匹配度。
德尔伯特·C·米勒和内尔·J·萨尔金德曾指出:“提供一个深度理解,只需要少量个案”[6]。在案例研究中,个案选择是开展相关研究的要素。在选择个案时,抽样法则在案例研究中并不适用。研究设计中个案选择都要用来服务某一目的。因此,考虑到当前各个地区老年大学发展的不均衡性,本研究遵循便利性和目的性原则,选取了研究者所在市一所较有代表性老年大学——N老年大学作为个案(为保护案例涉及单位和个人隐私,避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和社会负面影响,本研究进行学术化名处理,见表1)。
罗伯特·K·殷和莎兰·B·麦瑞尔姆总结出,实际上个案研究要收集的不仅涉及到质化数据,还涉及到量化数据。一些学者提出,可以通过问卷法、测验或其他自陈测量、投射技术等方法来收集量化数据[7]。本研究主要通过浏览门户网站资料、查阅招生简章和发展统计年鉴、实地调研 (2018年4月11日)、现场访谈(2018年4月12日)、发放问卷等具体研究方法,从而为研究积累相关数据。其中,访谈对象为N老年大学两位行政人员(编码为A和B)和 5 位老年大学学员(编码为 a、b、c、d 和 e);问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涵盖学员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则是了解学员对N老年大学教育供给满意度,采用李克特5级量表:1-不满意;2-比较不满意;3-一般;4-比较满意;5-满意;研究共发放问卷450份,回收有效问卷396份,有效回收率88%,发放时间2018年4月13-16日,经过SPSS18.0软件统计(见表2)。
表1 N老年大学基本情况
丽贝卡·帕特森通过一项访谈研究发现,作为一个结构化因素,活动成本影响老年人(特别是对于那些有固定收入的老年人)参与第三年龄大学的学习[8]。相关经济学原理指出,投资来源往往决定于价值归属对象,以及从附加值获得相应的利益。显而易见,老年大学教育供给为满足老年人学习需求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有利于帮助老年人建立情感支持的社交网络,从而使老年人从中获益。根据公共物品供给理论——“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老年学员进入老年大学需要承担一定的学习成本。欧阳忠明等认为,老年教育作为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其学习成本过高,往往会扼杀老年人的学习参与积极性,严重限制老年人的学习参与度,不利于老年大学功能的拓展[9]。相对于学校教育,老年大学教育成本应该以福利导向,合理的收取相关学费。
表2老年学员对N老年大学教育供给满意度基本情况(n=396)
“目前,有两个班(钢琴和古筝)收费比别的专业高一点,它是一学期(四个月)340元,一周一次课。还有二胡一个学期180元,其他所有专业一个学期一周一节课的100元,一周一节课的一年150元,一周两节课一年285元,都是这个标准。其实,少部分会提出来免费,但是大多数人收还是要收,也有少部分提出太低了(来源:行政人员A)。”从访谈可以看出,N老年大学对老年学习者的收费较为低廉。那么,老年学习者对其收费满意度如何?表2数据显示,大部分老年学员对N老年大学收费标准表示出满意(M=4.42)。这种较为低廉的收费体现了N市将老年教育视为一项公民教育来对待,从而体现了老年教育公平、普及的理念。然而,由于较为低廉的收费标准,无形当中引发一定的问题,例如“报名人数趋之若鹜”、“五六年都不愿毕业”的现象,反过来引发老年大学教育供给短缺问题。
我国老龄化进程具有“历时短,增速快”明显特征,给社会发展带来更大压力。人口老龄化的不良后果是衰老与疾病,进而导致生存质量低下,卫生保健事业预算增加,巨大的医疗耗资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从而引发诸多的社会化问题[10]。诸多社会问题中,老年人教育资源供给问题逐渐暴露出来。2016年底,N市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85.4万,占人口比重的16.3%,今后几年,老年人口数还将逐年增长,2020年老年人口将超100万。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老年人愈加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大量研究证明,受过良好教育的老年人可能会继续参与正规学习。基于这种情况,希望进入老年大学的老年人急速增加。那么,N老年大学教学设施供给增速能否跟上当前持续增多的老年人学习需求?从N老年大学发展历程看,其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例如在原有的一个校区基础上,新建一个了校区,增加了老年大学的人口基数容量。虽然N老年大学进一步扩大,但面对日益庞大的老年学习群体,供需不足的矛盾逐渐暴露出来。“每到报名季,我都是凌晨三四点赶来排队报名,但有些课程还是报不上名 (来源:老年学员a)。”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快,N老年大学学员饱和现象将持续上升,“一桌难求”将成为一种常态。
虽然,在许多研究者看来,人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导致认知能力的下降,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人体机能因为年龄的增大而逐渐衰退,且容易引发相关的疾病。史贝多索和麦克雷(Spirduso,MacRae)的一项研究发现,肌肉耐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11]。伴随着经费投入的增多,老年大学教学设施逐步完善,然而相比于传统的学校教育机构,由于老年人的身体特质,老年大学需要考虑设施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等。“上课的教室在7楼,有4个电梯,根本不够用,在上课前非常拥挤(老年学员b)。”虽然N老年大学已经考虑到服务设施的便利性,并尽最大努力来协调,但是还是欠缺相关考虑,例如,教室楼层较高等。同时,由于老年人基数较多,人身安全问题也需要详尽考虑。“我们也很希望全市的老年人都容纳进来,但我们承担风险很大,老年人会发生情况我们是算不到的。有的时候在教室昏倒,我们打120都打了几次。(行政人员A)”因此,对老年大学来说,应急医疗设施和队伍是必须的,但由于老年大学投入方面的问题,现实落实仍有难度。由于人口基数的增多以及教学便利设施的滞后性,老年学员对N老年大学教学资源供给的满意度一般(M=3.11)。
博尔顿·刘易斯等研究发现,与个人周围环境相关的因素(即交通和学校位置)是对老年学习者造成困难或不参与的原因,老年人学习障碍往往集中在时间和金钱上[12]。并且由于物理因素或地理位置的限制,老年人参与学习的态度将会受到影响。“因为我离得比较远,来回要两个小时,中午没办法赶回去休息,不然赶不上下午的课程(来源:老年学员 c)。 ”面对这种现实,惠特克(Whitaker)指出,克服老年人学习的情境型障碍,多元分布校址将会是一个有效的办法,其甚至提出把学习场所拓展到医生的手术场所[13]。从我国老年大学发展历程看,大部分学校选址都比较靠近城区中心。N老年大学最初建设目的是为离退休老干部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地方,因此,两个校区的选址都属于新老城区中心。伴随着老年人对老年大学参与热情的高涨,人数逐渐增多,从最初的400人次增长到2万人次,学习者分布在该市的各个角落。
设施的便利性问题是影响人们能否舒适地在公共空间中活动的重要因素,是成为公共空间品质好坏的关键问题[14]。老年学员出行便利度是评价老年大学教育供给是否匹配的一个重要指标。从统计数据看出,55.5%的调查者对N老年大学所处地理位置满意度一般(M=3.33)。作为终身教育组织重要组成部分,老年大学应该能够为更多的老年人提供便利的学习机会,从而力争能够普及到更多的老年人。然而,老年大学位于市中心,会导致部分住在郊区或农村的老年人由于交通、身体和时间等因素限制,无法享受老年大学提供的学习服务[15],与其办学宗旨存在相悖的问题。
诺尔斯(Knowles)曾提出,成人知道他们需要学习且认为自己要对自己学习负责;拥有大量人格化的经验(好与坏);准备好学习他们认为想要了解的东西;以生活/任务/问题为中心的学习[16]。作为有经验的成年人,老年人能够并且希望掌握自己的学习经历。他们希望自己选择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和谁一起学,思考为学习制定什么目标、如何评估他们的学习目标以及他们从学习中获得了什么价值。那么,老年大学应该为老年人提供什么样的课程,以满足老年人的学习动机?博尔顿·刘易斯通过相关实证研究发现,老年人学习动机可以分为娱乐与休闲、目的与相关性两类[17]。基于N老年大学2018年第一学期招生简章,我们可以发现(如图1),该学校的课程主要聚集在娱乐和休闲方面。有老年学员表示:“我喜欢摄影,想要自己拍摄山河风景,所以我报了摄影班。摄影使我感到愉快,它与我息息相关(老年学员d)。”
图1 N老年大学课程设置及开设专业数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老年人对该校的课程设置较为满意呢?从问卷反馈的数据看,结果并不如想象的那么乐观(M=3.25),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结果呢?福尔摩沙(Frosma)曾指出,在第三年龄大学发展过程中,教育或学习不能被视为简单的商品,提供给老年学习者的课程应该遵循功能主义理论基础,开展转型学习项目,帮助老年人享有生命权利[18]。终身学习给老年人提供了他们闲暇和全部生活中的意义和目标。老年学习者根据他们从这些机会中可获得的利益和可感知的好处,从广泛的学习机会中做出选择。然而,我们当前大多数老年大学在课程设置上往往以生活技能类的课程为主,这似乎与悲观观点的联系更紧密,过度关注于缺陷和衰老,而非一种更加全面和积极的途径。同时,老年大学课程制定者常常毫无批判意识地假定他们知道什么话题最适合学习者学习。这种高人一等的立场忽视了老年学习者的课程偏好和内心渴望,因此,对老年学习者的学习是有害的。
1979年,法国和英国的成人教育家发表了一份教育宣言,宣言明确指出:我们迫切的需要形成新的观念,即老年人既是教学者也是学习者,他们不是智者或赡养者。第三年龄大学要求所有老年人成为其创造者,而不是服务的接受者[19]。因为,在一生的工作中,老年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而能够胜任一些课程的知识分享,并且能以同理心与老年人交流,所以,老年学习者也应该成为老年大学的师资来源。那么,N老年大学的师资来源是怎么样的呢?“我们没有一个专职教师,全都是兼职教师,现在有156名教师。教师队伍有三个来源:1.高等院校、大中专、高职高中离退休人员;2.在职人员兼职;3.自由职业者。年龄结构老中青差不多。这支教师队伍很不稳定,我们对他们没有约束力(来源:行政人员B)。”从访谈可以看出,N老年大学的师资主要来源外部招聘,并没有能够深挖内部老年学员的潜能。
费希尔(Fisher)和其他人强调,应从发育时期的角度来看待老年期的重要性,而不是把老年期看作一个单一的时间框架或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年龄[20]。为此,我们不能把老年人局限在某个年龄圈子,而是应与不同年龄群体,甚至年轻人进行交流。“当然喜欢比较年轻的老师,他们很有活力、很热情,让我能感受到青春的气息,和他们在一起感觉自己都变得年轻了(来源:老年学员 e)。 ”艾利斯(Ellis)通过研究发现,第三年龄大学的老年学习者非常喜欢与年轻大学生交流,或希望与不同职业领域的老师进行知识分享,这样可以帮助老年人拓展知识视野[21]。通过问卷收集的数据,65.1%老年学员喜欢年龄在30-44岁的青年教师,认为他们既有经验又比较有活力。虽然N老年大学聘请的青年教师占三分之一,但老年学员对老年大学教师供给满意度较低(M=2.97)。
《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指导思想中,强调要以“扩大老年教育供给”为重点,提高老年教育的可及性,最大限度满足各类老年群体学习需求。虽然,个案研究存在结论能否普遍推广的问题,但是个案也能反应我国老年大学教育供给存在的某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既有对老年大学功能定位的偏颇,也有对老年人特质认识的固化。作为以老年人为服务对象的学习机构,老年大学唯有对老年人的身体、认知和需求进行合理认识,才能更加有效地完善教育供给,从而保障老年人学习权益,实现学习机会的均等。
老化是人成长必经阶段,是成年期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发展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的身体机能老化会对老年人学习带来一定影响。约翰·卡瓦诺和弗雷达·布兰查德·菲尔兹 (John C.Cavanaugh, Fredda Blanchard·Fields)研究指出,根据生活水平理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处理压力的能力显著下降,患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22]。力量和耐力减弱、视力下降、听力降低、身体平衡性降低等在老年期表现尤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尽管老年大学对老年人和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但许多国家往往排斥这一老年弱势群体。因此,老年大学教育资源供给还应更加完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老年人视力下降,必须对光照强度予以权衡,为此,老年大学在教室光线方面需要充分考虑,选址要合理;(2)听力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降较为明显,因此,老年大学环境要避免老年人暴露在噪音中;(3)老年人身体不灵活,行动不便。为此,老年大学在校址设置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地理位置交通便利及安全,便于老年人出行,二是应多元分布,扩大校区覆盖面。除此之外,互联网的出现为实现老年人更安全地学习提供了契机。虚拟老年大学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可以帮助独自生活的老人参与学习计划,与那些志同道合的同龄人在资源平台上交流对话、碰撞思想,打破隔绝封闭的社交壁垒[23]。虚拟老年大学的建设必然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4)由于特殊的身体特质,老年人出现眩晕情况比较常见,老年大学应该配备急救医疗队伍。因此,鉴于老年人的身体特质,老年大学需要考虑校址的合理分布以及服务设施精准化。
我国《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用好老年人这一宝贵财富,充分发挥老年人的智力优势、经验优势、技能优势,为其参与经济社会活动搭建平台、提供教育支持”。然而,传统的老年智力观认为,随着年龄增长,中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在 “退化”,其认知能力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下降趋势。传统的“刻板印象”使老年大学忽视了老年人这一“人力资源”,对老年人这一“资本”的利用谨小慎微,这也是造成老年大学师资供给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世界老年教育发展看,许多国家老年教育机构充分利用了老年学习者的资源,发展他们成为志愿者,让他们参与到老年教育机构的管理和教学工作,进而有效地节约办学成本。博尔顿·刘易斯指出,老年人对于新知识的获取和学习需要具有诸多潜力[24],老年大学要视老年人为“宝贵的资源”,充分发挥老年人的认知能力。
首先,打破刻板印象,正确认识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沙克特(Schacter)等研究发现,尽管有年龄相关因素的影响,但正常的衰老通常不会导致所有认知功能的同时下降,认知变化的开始和模式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即:尽管“一些功能下降,但其他功能会保持稳定,甚至得到改善”[25]。这印证了心理学中智力随着年龄增长的变化规律,即当流体智力减退时,晶体智力仍保持较好,可以作为补偿。博尔顿·刘易斯等指出:衰老的刻板印象受到挑战,我们要接受关于现代社会老龄化和学习的新视角,更少地关注经济,更多地关注所有群体生活的质量和连续性,并充分利用老年人的认知资源,这是至关重要的[26]。其次,开发老年人力资源,补充老年大学师资队伍。威利斯(Willis)研究指出,之前的研究对老年人的认知能力提出了过于悲观的看法,其实,他们的认知功能水平可能比以前假设或证明的要高[27]。这意味着,老年人有的认知能力从事正常的生产活动,成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艾恩芒格(Iron-monger)则把“老年人”视为一种“资本”,那些不再参与带薪工作的老年人,通过广泛地参加正式或非正式的志愿活动,能够持续地、间接地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贡献[28]。基于此,老年大学应充分发挥老年人的认知经验,利用老年人的经历建立一支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发挥老年人的主体作用,实现老年人的价值。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全球老年人口逐步递增,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逐步迈入老龄化社会,并滋生了一系列老年人诉求,其中之一就是学习需求。托斯坦姆(Tornstam)写道,“人类的老龄化包含了关于生命的新观点和潜力的成熟地思考”[29]。许多研究者开始关注老年人对于新知识的获取和学习需求实现的潜力,而不是只关注他们如何应对与年老随之而来的心理和社会需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速,老年人的学习需求呈现多元化,例如,老年学习者希望不再局限于自己熟悉的领域,而是期待探究新的话题——那些他们在以前的生活中鲜有涉及的话题。如通过全球或国际议题的学习,来解答超出他们直接接触的社会范围情景。然而,从N老年大学课程设置看,生活技能类课程几乎占据了课程的半壁江山,这几乎是我国老年大学课程供给的一个缩影。这种缩影表明了老年大学更多关注他们的缺陷和衰老,秉持的是一种“悲观思维”,从而固化了老年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因此,我国老年大学应跳出“悲观思维”,让老年学习者表达他们想学什么、如何学以及为什么学的想法,并基于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主题:
(1)开设非娱乐性课程。老年学习者进入老年大学学习不单单是为了娱乐和休闲的需求,他们希望学习经历可以兼顾广度和深度,而不仅仅是学习一些肤浅的或技术定位的课程。克雷格(Craig)等研究证明,老年学习者似乎更喜欢追求那些可以拓展他们视野、哲学思想以及对宇宙理解的学习经历。老年学习者被新鲜的学习经历所吸引,而不是之前学习的重复[30]。因此,可以开设如与金融知识和护理知识相关的内容,尤其可以开设一些与环境、植物学和动物学研究的相关课程,满足老年人学习的好奇心;(2)引入新的主题领域,吸引非定型老年群体和少数社会群体成员。部分老年人对一些新颖的课程——园艺、造型、天文学等特色内容感兴趣,老年大学不应将这部分老年人排除在外,可以根据其学习需求开设一些特色课程;(3)加强代际交流,保持老年人活力。代际学习可以产生一系列的好处,例如,通过打破社区内的障碍,实现政策领域的“社会凝聚力”作用;通过减少刻板印象和提供积极的角色模型可以确保“社会的安全”;通过将几代人聚集在一起交流技能和知识来促进身心健康。因此,加强老年人与儿童、青年人、成年人甚至老年同龄人之间的交流非常有益。老年大学可通过开办读书俱乐部、社区工作、电影放映以及与建立祖孙关系等来加强代际交流,打破老年人的传统形象,创建一个“代际友好型社会”。
费耶什与尼科尔(Fejes,Nicol)曾指出,终身学习是缓解社会迅速变迁、经济全球化所引发的社会和经济压力的对策,同时也是解决未知的未来所带给人们一系列棘手问题的良方[31]。学习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反而会随着世界的变迁而变迁;学习为所有人包括老年人提供了全新的视角看待世界,并以不同的方式观察和理解世界。因此,老年大学要关注老年人的广泛的学习需求,才能真正实现老年人的“老有所学”。从当前我国老年教育研究热点看,教育供给问题无疑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作为一项案例研究,也许会由于其典型性而在研究结论上存在能否广泛推广的质疑,但案例研究方法本身“以微见著”、“以微明宏”。本研究基于N老年大学的个案,探讨教育供给与老年学习者需求匹配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反映当前我国老年大学教育供给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引发相关的思考,进而为完善我国老年大学教育资源供给提供有参考性的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