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视阈下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
——基于Nvivo的质性研究报告

2018-09-13 08:08
职教论坛 2018年8期
关键词:产教编码院校

一、研究背景

2013年,在教育部文件中出现了“产教融合”一词,《教育部关于2013年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意见》(教改[2013]1号)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制度。研究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出台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提升行业指导职业教育的能力。建立健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体制机制。建立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联动开发课程机制。”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的通知》(教发[2014]6号)中指出:“坚持产教融合发展。走开放融合、改革创新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道路,推动职业教育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全过程,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实现职业教育与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相适应,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2017年12月1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逐步提高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程度,健全多元化办学体制,全面推行校企协同育人[1]。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产学合作人才培养和相近领域的研究包括了“产学合作”“产教合作”“产教结合”“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官产学合作”“官产学研合作”“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多种提法。1946年美国职业协会发表《合作教育宣言》将合作教育定义为“将理论学习与真实的工作经历(realworldexperience)结合起来,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的教育模式。”[2]这被认为是历史上最早的产教融合概念的正式解释。在CNKI数据库中搜索主题为“产教融合”并含“质量评价”共有35篇文献。在CiteSpace中查找“产教融合”,会出现“职业教育”“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等热词。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对相当数量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利益相关者的访谈,如高职学生和教师、高职院校管理者、企业管理者、政府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数据收集,探讨他们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现状的看法,并结合质性研究的专业化软件Nvivo11.0作为分析工具,分析和挖掘影响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推进建言献策。

二、研究方法和资料分析

(一)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

质性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研究现象进行深入的整体性探究,从原始资料中形成结论和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3]。质的研究要求研究者亲自进入实地开展实证研究,在对研究对象解释时提供自己的一手资料。对于质性研究而言,来自当事人“主位的”(emic)的视角和“本土概念”(native concept)是必不可少的资料和证据来源[4]。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对高职学生和教师、高职院校管理者、企业管理者、政府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的访谈,探讨他们对这一研究主题的内心真实想法,以期挖掘和发现隐藏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背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研究方法主要是基于Nvivo 11.0软件对访谈材料进行数据处理分析。Nvivo最为突出的优势是强大的编码功能。本研究通过创建项目、收集来源材料、创建节点、编码,突出显示关键要点[5]。

(二)资料收集、整理与分析

1.样本描述。本研究主要运用半结构性、深度访谈的方法,选取来自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的3位校领导,6位专业负责人,18个学生以及来自不同类型企业的3位企业负责人,3位政府工作人员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的真实想法和建议。对于高职院校的管理者和专业负责人,本研究选取的访谈对象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均有丰富的学校管理、一线教学的经验。作为学校管理者,他们十分熟悉一所学校的发展布局会面临什么问题、应注意什么问题,对学校的统筹考虑会更为全面,具有宏观视角;作为一线教学教师和专业负责人,他们能够从学生、教职工的角度出发思考高职院校如何实现产教融合,产教融合质量如何评价,他们能够将学校的宏观理念与实际推行层面相结合。

为使样本更具有代表性,本研究被访谈的高职院校领导、专业负责人和学生、企业负责人、政府工作人员分别来自不同类型的国家骨干性高职院校、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以及民办高职院校,学校地理位置分别来自江苏省苏南、苏中和苏北地区。

2.资料整理。在对访谈文本资料进行整理和熟悉后,我们给每一份访谈文本进行编号,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一个编号系统。编号的信息主要包括收集资料的时间和地点以及资料在整体资料中的排列序号。原始资料经过转录和编号以后,按照不同类别,导入质性研究软件Nvivo11.0中,进行统一的资料管理。

3.资料分析。第一步,熟悉文本。认真阅读每一份导入Nvivo 11.0中的访谈文本,审读多次并将文本内容熟记于心,以形成初步的整体概念和有意向的编码内容。

第二步,编码和分析。笔者在熟悉了原始资料中的全部内容后,按照相关词语或内容出现的频率,开始对资料进行编码,试图找出被研究者所叙述的情境中重要和突出的主题。如果某个主题或概念在文本中屡次出现,并且形成了一定的意义范式,那么就应该聚焦这些主题。比如,在受访者回答“现有评估指标体系存在什么问题”时,“忽视对社会的贡献”“丢弃自身特色”这两种说法被多次提及,因此在文本处理时将“社会服务”“特色发展”作为层次节点,在访谈文本中寻找相关内容编码至相应的节点中。编码分为三种类型: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在开放式编码阶段,关于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我们共得到52个主题,135个开放式编码;在轴心式编码阶段,我们对上述主题和编码进行归纳,合并意义相同或相近的编码;在选择式编码阶段进一步筛选更具概括性和解释性的主题,进行高度抽象,通过更小的范畴以表示所要解释的概念。由此得出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推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五个层面:一是学生层面。包括学生素质、学生发展、学生参与、学生权利、学生行为;二是教师层面。包括教师素质、教师专业发展、教学质量、教学反思;三是学校层面。包括学校发展规划和理念(特色发展)、人才培养、学校管理质量、教学改革力度、社会贡献力(社会服务);四是企业层面。包括企业态度、参与积极性、企业性质和规模、获得合格员工(人力资源);五是政府层面。包括政府政策、外部环境与资源、评价体系设置、经济竞争力。

第三步,建构理论。借助Nvivo11.0的“矩阵编码”功能,分析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搜寻出同时符合两两概念间查询条件的编码内容,进而深入了解两者之间是怎样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通过Nvivo 11.0软件中的“编码比较”,两位研究者独立编码相同的文本材料。通过“编码一致百分比”衡量原始材料编码的一致程度,以保证研究的信度和效度。通常认为,信度在0.7以上时,具有可靠性。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通过对来自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的3位校领导,6位专业负责人,18个学生以及来自不同类型企业的3位企业负责人,3位政府人员的深入访谈以及对访谈数据的仔细梳理,加之前期对文献、国家政策文件等的分析,研究者认为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应从其主要利益相关者,即学生、教师、学校、企业、政府五个方面因素入手进行评价。通过Nvivo11.0软件编码所得主题分析结果见表1。

(一)学生的发展是产教融合的终极目的

本研究发现,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中,学生才是产教融合质量提升的主要服务对象。“学生的成长是学校成功的标志。在基础教育质量监控体系中,我们应该强调学校为学生做了多少贡献,学生取得了多少进步,而不是学生最终达到了什么水平”[6]。在高职教育领域也是如此。人才培养是被提及最多的主题,在所有访谈材料中所占比重最大。据统计,提到的与人才培养相关的主题在文本中的参考点为17次,来源于9个访谈材料即被每一位学校受访者所提及。其下包含“学生素质”“学生发展”“学生参与”“学生权利”“学生行为”五个子节点。

在“学生发展”方面,不少受访者认为明确何为“学生发展”很重要。“当代社会中的‘人才’导向,更多的带有功利性色彩。”,这与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有很大相关,并建议“在人才培养衡量指标上,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和正确引导。”有受访者提到了“学生能力素质”相关内容,其中独立思考能力、批判能力、沟通能力、书写能力、危机处理能力、对所做之事有热情和目标等是被学校管理者屡次提到的内容,这表明目前学生普遍缺乏这些能力,而这些能力恰恰是高职学生所必备的要素。当受访者被问到“培养方式”问题时,不少学校管理者认为未来需要改变,提出要因材施教,注重教学。

(二)企业的态度和主动性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产教融合的重点在于调动产业和企业的积极性。良性的产教融合应该是产业和教育互惠互利、互为补充的。然而,现实中由于作为产业主体的企业和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其目标和利益都是不同的。这就导致了在产教融合中“假产教融合”“假校企合作”“企业冷,学校热”等现象的出现。纵观发达国家的产教融合,其共同点都是专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推进产教融合,必须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7]。

在对某高职院校校领导访谈时,他认为产教融合困难重重,体制机制问题是根本,必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在对某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负责人访谈时,他认为“改革开放初期是企业办学,后来社会功能逐步从企业中剥离,行业所属的大中专院校大多划归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由于教育系统与行业、企业的疏离,校企合作才出现问题”;在对某企业负责人访谈时,他曾直言不讳地说,“我们企业希望学校为我们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当然我们也会去学校进行宣讲和讲课,但是至于教师进企业授课,我们一般是不需要的。我们有专门的(员工)培训机构。由于企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学校老师很多知识都是过时的,对于新员工来讲,培训也不合适”。通过对学校、企业等访谈结果可以看出,企业的态度和积极性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然而,不同性质和规模的企业对待产教融合的态度也不尽相同。一些国有企业在产教融合中相对积极,这与政府的政策和努力也是分不开的,但有些民营的中小企业显然对产教融合兴致不大。

表1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重要构成因素

(三)学校管理者希望政府在自由度与产教融合评估体系设置上有所倾斜

学校管理者认为政府应当给予高职管理者更多权利,他们认为目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招生名额等受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学校进一步的发展和后续布局。很多高职管理者在访谈中都谈到高职院校相当一部分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非常走俏,常常还没毕业已经被企业“订购一空”,但由于招生名额等原因,这些毕业形势好的专业往往招生人数不足。同时,特色发展是学校层面屡次被提及的主题,主要是“学校特色”和“社会服务”,其中有7位受访者表示传统评估严重影响了学校的特色发展,很多特色高职高专院校在评估中吃亏,并表示高职院校要想长远发展必须要走出自身的特色之路。学校管理者在职期间均经过了教学水平评估等各项国家评估,认为高职院校的评估体系需要多方面调整:应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不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分类评价,并且按评价指标的类别分给对应的专业人士评估;指标体系的设置要依据建设目标而修改等。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由于高校与企业关系演变等历史原因,急切需要政府在自由度与产教融合评估体系设置上有所倾斜和侧重。

四、结论

学校管理者在访谈中较多提到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的应然状态,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建议。研究得出三个方面的结论:第一,学生的发展才是产教融合的终极目的;第二,企业的态度和主动性在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三,学校管理者希望政府在自由度与产教融合评估体系设置上有所倾斜。通过对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深层分析,我们认为人才培养是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主要目的和核心要素,学生的发展、成长、成才才是最终目的。

本文中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质量评价的研究分析都是在质性研究的框架之下进行的,还需要在以后的研究中得到进一步检验。今后如果能够对各层面与要素之间进行相关的定量分析和实证研究,对其质量判定更具有说服力。

猜你喜欢
产教编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基于SAR-SIFT和快速稀疏编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配准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全元诗》未编码疑难字考辨十五则
子带编码在图像压缩编码中的应用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