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静,曹 艺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宁夏 银川 750004)
静脉治疗法是目前临床中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静脉治疗中的护理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比如静脉治疗工具不合理、穿刺部位不正确、导管维护不规范等。以上这些问题导致一些患者的静脉治疗部位出现感染或者并发症,从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心理,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加重了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并且护理人员也会因此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加强对静脉治疗护理的工作,可以减少对静脉治疗的安全隐患。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来我院进行静脉输液治疗的100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64例,患者年龄最小年龄为8岁,年龄最大为89岁,平均年龄为(45.6±2.5)岁。
1.2.1成立静脉治疗护理质量管理追踪小组,负责人为主管护师以及以上职称的护理人员,将各个护理人员的职责明确到个人,选择出小组组长、副组长等,要求全小组成员全部接受追踪方法学培训,并且制定质量考核方案,与医院其他部门进行协调沟通,查阅相关资料,并对患者进行现场访谈、案例追踪等。
1.2.2明确追踪检查项目 根据相关静脉治疗规定,并结合我科静脉治疗中存在的问题,确定追踪调查的具体项目:输液工具选择、导管维护、静脉输液相关并发症、穿刺部位选择、敷贴固定位置。
1.2.3追踪方法 追踪方案包括两种:个人追踪和系统追踪。每次的个人追踪需要至少两名追踪检查组成员参加,以保证追踪方案的合理性及准确性,避免因个人主观因素影响调查结果。
1.2.4追踪结果反馈 静脉治疗追踪小组应在质量管理后,进行会议探讨,针对静脉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调整追踪路线,制定出整改方案,确保质量管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1.2.5 评价方法 根据100例患者管理前与管理后的静脉输液现状调查表进行分析与对比,查看静脉治疗相关问题的发生率。
采用SPSS13.0 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将管理前与管理后100例患者的导管维护、贴膜位置、穿刺部位以及相关并发症情况进行对比,管理后的静脉治疗后的相关问题发生率明显降低,管理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管理前后静脉治疗相关问题发生率比较 例(%)
追踪方法学注重管理过程,相对于之前的被动式事后管理方式来说更能提高静脉治疗护理管理质量。护理人员在静脉治疗过程中比较偏重于护理结果,不注重对患者静脉的详细护理,这就导致了患者会向科室反映或投诉。追踪方法学有助于改善护理人员的护理理念,使其更加注重护理过程及护理细节。经过以上研究发现,护理人员在接收了追踪护理方法学的培训之后,明显提高了护理质量,降低了静脉治疗相关问题的发生率,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追踪方法学要求护理人员注重患者的感受,并由患者对自己的护理进行评分,护理人员需要站在患者的角度去换位思考,从而更加注重保护患者的安全及隐私,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医护人员在开展静脉治疗前需要对患者讲解清楚输液工具的各种优缺点,从而使患者做出合理选择,并且医护人员需要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比如血管情况、药物性质、治疗时间等做出合理推荐,严格按照有关标准进行操作,减少患者的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增强患者静脉治疗的安全性。本次研究结束后,管理前后静脉治疗输液工具的选择没有发生较明显改变,仍旧是以钢针为主,这样的情况有很多种原因,一种是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机会较少,没有充分认识到其他静脉治疗方式的先进性及科学性,所以导致不能满足患者的临床治疗需求。最后是患者自身原因,可能是比较担心日后的维护工作或者怕加重经济负担,导致患者只愿意接受钢针治疗。
综上所述,追踪方法学对于提高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此方法还不是十分成熟,因此就需要医护人员多进行实验研究,并且要在日后的工作过程中进一步完善,使其在医学领域被广泛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