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萍
(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安徽 合肥 230001)
乳腺癌作为恶性肿瘤的一种,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近年来发病率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这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建立,并且给患者所造成的心理负担往往比较大。现阶段,乳腺癌在临床上治疗的方法以根治性手术为主,术后患者需要面临较长的放化疗和随访时间,然而基于患者有效科学健康指导的缺失,相应的便会影响到疾病的治疗与情绪的干预。。但是,术后通过对持续性护理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强化对患者健康的指导,提高安全感,减少或缓解各种不良情绪[1]。本文选取9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为分析对象,随机分组并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分析如下:
选择我院在2011年11月到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乳腺恶性肿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现按照入院编号随机分组,每组45例,观察组年龄在27~63岁之间,平均(38.2±4.8)岁;对照组年龄最大62岁、最小28岁,平均(38.1±4.9)岁。经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定期到门诊进行随访。观察组进行院外持续跟进式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成立专门的护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小组长一职,负责对工作的统筹与统一安排,小组成员包括责任护士和分区护士具体对护理干预与计划进行全面负责。
第二,干预计划。护理干预开始于患者出院当天,将相应的干预档案建立起来,将患者的临床资料详细的记录下来,以患者的具体情况为依据有针对性的完成护理干预方案的制定;持续性干预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展开,如定期举办讲座、上门指导护理、视频指导和电话指导等,前期每两周进行一次干预,连续干预三个月后,改为一月干预一次[2]。
第三,干预内容。强化患者在用药、运动、饮食、放化疗和情绪等方面的护理,制定综合护理方案并严格执行。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抑郁和焦虑情况采用SDS(抑郁)和SAS(焦虑)量表进行观察与比较,分数越高,表示情况越严重;采用QOL-C30(生活质量问卷)来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总包括5个方面,即社会功能、情绪功能、疼痛、厌恶和整体健康等,每项分值为0~20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3]。
采用统计软件SPSS22.0分析,P<0.05具统计差异。
护理前,两组SDS评分和SA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护理后,尽管评分均有所降低,但是观察组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况的比较(±s)
SAS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n=45) 62.17±3.78 40.76±2.89 64.07±4.03 41.13±3.07对照组(n=45) 61.43±2.96 53.51±6.72 63.68±3.54 55.67±5.96 t 0.9118 10.3115 0.4301 12.8307 P>0.05 <0.05 >0.05 <0.05组别 SDS评分
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15.8±1.7)分明显要比对照组高(11.4±2.0)分,P<0.05,有统计学意义。
乳腺恶性肿瘤临床发病高,会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但是术后复发率和转移率相对都比较高,往往给患者所造成的心理负担比较大。术后院外护理通过采用持续跟进式护理,能够为患者在院外的生活、用药、心理和运动等方面提供专业的指导,保证患者在院外享受到院内的专业护理,以此有助于缓解对病情过于担心的心理,缓解各种不良情绪,从而有助于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4]。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经护理后,不仅极大的改善了抑郁和焦虑情况,并提高了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院外持续跟进式护理干预在乳腺恶性肿瘤患者出院后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可以在改善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基础上促进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