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丽婵,胡艳群,叶若莲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广东 广州 510280)
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hydroavac. ciniforme—likecutaneousT cellymPhoma)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少见的皮肤 T细胞淋巴瘤,儿童多见。皮损部位以颜面和四肢皮肤曝光部位为主,也可累及躯干和臀部等非曝光部位,目前暂定为T细胞淋巴瘤[2]。皮损呈多型性,可表现为水肿性红斑、水疱、溃疡和残毁性疤痕。可伴有发热、淋巴结病和肝脾肿大等全身症状,发病与EB病毒感染有关。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轻夏季重。本病预后差,2年生存率为 36%[1]。我科于 2016年1 2 月 20日收治 1例种痘水疱病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患儿,入院后予激素、干扰素、化疗等治疗后上述症状及皮肤好转 ,于 年 月 日留置PICC经过精心治疗护理,好转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患儿林某于2014年无明显诱因反复出现面部、四肢、躯干皮肤散在红色黄豆至蚕豆大小丘疹,伴有明显瘙痒,搔抓后丘疹表面出现一针尖大小水泡,抓破后表面溃烂伴轻微渗液。可自行结痂,痂皮脱落后遗留凹陷性瘢痕,新老皮肤损伤同时存在。曾多次在当地医院拟“湿疹”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2016年5月患儿头面部出现暗红色斑片伴皮肤干燥脱屑,胸前皮肤散在粟粒大小米白色丘疹伴痒,就诊于梅州市人民医院,经治疗后,脱屑好转,但全身粟粒大小丘疹未见明显消褪,而且数量增多。于2016年5月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治疗,查血常规:WBC12.53*109/L ,N4.09*109/L,Hb143g/L,PBL393.0*109/L,行皮肤活检术确诊“种痘水泡样T细胞淋巴瘤,予激素联合干扰素治疗”,住院期间出现左手小指甲床疼痛明显,伴指甲损害、甲床青紫,继续上述治疗后,病情稳定后出院。2016年中旬患儿全身皮疹增多,于 2016年12月20日 到我院就诊, 诊断“种痘水泡样T细胞淋巴瘤”,予激素、干扰素等治疗,皮疹反复。2017年2月21日患儿因双手多指甲床疼痛明显、伴指甲损害及甲床青紫入住我院。查血常规:WBC14.77G/L,Hb136g/L,PLT436G/L,ESR4mm/h,LymPh#9.29G/L。查双侧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外院皮肤活检病理会诊示(皮肤)符合种痘样皮肤T细胞淋巴瘤。行骨髓穿刺活检术及皮肤活检术,诊断为:1、种痘水泡样T细胞淋巴瘤2.EB病毒感染3、传染性软疣。予抗炎、抗病毒、补液、化疗(强的松+甲氨蝶呤+干扰素+阿霉素)于3月21日出院。 入院时见全身皮肤皮疹伴皮肤干燥脱屑并有部分痘样溃烂,经治疗后,皮肤好转,于 月 日留置PICC管。但患儿病情反复发作,于 月 日,PICC穿刺处也出现痘样溃烂,触之疼痛,患儿并有高热,治疗上,遵医嘱给予抗炎、抗病毒等治疗,局部皮肤保持干洁净并用百多邦外涂处理。
因患儿病程长,病情反复,家长及患儿恐惧害怕,接触困难,不愿意与医护人员交流,家长较抗拒,所以我们护理组把患儿安排在离护理站较近的病房,并由高年资的性情温柔的护士给患儿护理,患儿表现好时及时予以奖励,比如:奖励小贴纸或小玩具等。技术上精益求精,力求保证一针见血,减少患儿的恐惧及痛楚。多主动家长及患儿沟通,安抚患儿,了解患儿需求,及时给予满足。争取患儿及家长的积极配合。
由于患儿病情反复,全身皮肤脱皮严重,患儿疼痛明显,不管留置套管针还是置PICC都有一定难度,住院初期先留置套管针,经治疗后皮肤脱皮溃烂明显改善时,争取第一时间置上PICC管。于年 月 日 予置PICC管,顺利化疗,于 月 日出院。
正确冲封管,如皮肤无异常5-7天常规换药一次。
2017年 月 日患儿皮肤又出现痘样溃烂,经对本患儿的综合分析(1)全身皮肤种痘水泡样皮肤。(2)四肢皮肤多处皮肤水痘样溃烂,难以再次选择重新置入PICC。(3)置管侧皮肤也多处有水痘样溃烂等。(4)皮肤不能再用消毒液,避免刺激,防止引起患儿极度疼痛。 (5)采取每天换药:第一天轻轻把透明膜揭开,仔细观察穿刺出皮肤,发现穿刺处有痘样溃烂,其左侧也有一处痘样溃烂,然后戴无菌手套触摸穿刺周有无硬肿后,再用0.9%的生理盐水缓慢冲洗穿刺处,待干后,用中流量氧气吹5分钟,非穿刺溃烂处同时用百多邦外涂,再用伤口贴(秒贴)覆盖后用无菌纱块缠绕一至两圈。并固定组长予以每天换药跟踪,并嘱患儿切勿抓绕患处,持续5天后,溃烂处明显好转,体温恢复正常,第六天开始用热疗:红外线照射患处(照射时用无菌纱块覆盖PICC管)并隔天换药。
予每天换药5天,溃烂好转后,持续红外线照射7天,予隔天换药后,患处皮肤恢复正常。
种痘性T淋巴瘤皮肤损害部位以颜面和四肢皮肤曝光部位为主,此患儿全身痘样溃烂反复发作,左上肢留置PICC,护理难度大,患儿年龄小,难以主动配合,疼痛较强烈。
此种护理方法简单,易学,快捷,便利,耗材少而且便宜,效果佳。家长患儿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