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型城市是伴随资源的开发而发展起来的城市,长期以来资源型城市为国家提供了主要的生产资料,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原有的“大量开采,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对资源的粗放和一次性利用模式,导致资源的可开采情况日益严峻。综合来看,资源型城市目前普遍面临着以下问题:产业结构单一、环境污染严重、资源利用效率低、三废问题突出等。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以循环高效利用为核心,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根据国内外学者已有的研究成果,结合资源型城市的独有特点,以可获得性、科学性。可比性为原则,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的“减量化、再循环、在使用”原则,按照系统性、可比性、可操作性、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等原则建立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
根据表1.1建立的指标体系,通过对《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 6)》和《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16)》等资料以及各城市统计公报数据的查找和收集,最后整理出了2015年39个地级资源型城市的指标体系数据。其中,本文所选取的39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主要包括国家发改委审批的9个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和8个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余下的22个均是典型资源型城市。
首先对39个城市指标体系中的逆向指标数据(失业率、单位GD P水耗、单位GDP电耗、人均生活用水、万元GDP废水排放量、SO2及工业烟尘排放量)进行正向化处理,目的是为使其与正向指标具有一致性意义。通过查阅文献可知指标正向化处理方法有多种。根据本文所选指标,分别采用了倒数法和差值法进行处理。具体转化公式如下:
然后为将原始数据标准化处理,将标准化的矩阵作为分析矩阵,从而避免由于各变量量纲不同而对后续分析造成的影响。
首先,具体分析聚为5类的情况,结合因子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白山为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一类城市,其因子综合得分为-4.4825,再对比各个因子的得分情况,可以发现白山市的循环经济发展不仅综合水平而且各项因子得分都是资源型城市中较低的城市。而大庆和东营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最高的一类城市。其中东营的因子综合得分最高,为6.4378,大庆的因子综合得分尽管较低,但对比其各个具体因子的得分发现,其因子得分最为均衡相对其他城市也较高,也即其整体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好。这说明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其次,综合分析聚成5类和聚成3类的情况,可以发现,金昌、乌海、石嘴山、克拉玛依,以及本溪、阳泉、攀枝花七个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为相似。由各城市的因子得分可以看出,它们属于资源型城市中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结合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分析,其中金昌(镍矿)、乌海(乌金)、攀枝花(钒钛)三个城市属于有色冶金城市,其因子得分较低;本溪(煤炭)、阳泉(无烟煤)、石嘴山(煤矿)三个城市属于储煤量丰富型城市,其因子得分也较低;而克拉玛依(黑油)属于石油资源城市,其因子得分最高,为4.4678。
进一步分析发现,克拉玛依市的F2和F3因子得分最高,根据上述因子解释可以看出尽管其工业污染排放量较高,但同时其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也较高,并且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力度显著大于其污染排放情况(F3>F2)。再比较其他因子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克拉玛依市对于环境科学投入和环境基础绿化措施都做得比较好,这些都为经济的循环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在8个因子中,唯有F1因子的得分值为负,说明作为一个工业化新城,克拉玛依市目前正处于加紧步伐发展的阶段,也因其石油资源储量丰富,导致对于资源的减量利用情况不够重视,亦表明其循环经济发展理念还未渗透到城市经济综合发展的各个方面。
最后,无论聚成3类、4类或是5类,其余的29个城市均聚为第一类,表明其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为相似,同时和其他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具体分析可以看到,这些城市的因子得分中有些因子得分较高,但有些因子得分太低,表明城市发展的某些方面存在严重缺陷,它们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一般。例如鹤岗市,由其各因子得分情况可以看出,F1、F2、F3、F5、F6、F7的因子得分均为负值,且因子总体得分也较低。分析原因可以发现,鹤岗作为一个曾依托煤矿生存的城市,近年来随着其资源枯竭的加剧,其城市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型的交叉口,相对于其他城市来讲,资源优势已不明显,城市发展的其他方面也有所欠缺。此外,因绝大部分资源型城市均聚为这一类,也说明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不高。
资源型城市的整体循环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循环经济发展理念有待深入;大庆、东营两个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其次金昌、乌海、石嘴山、克拉玛依,以及本溪、阳泉、攀枝花七个资源型城市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为相似,并且克拉玛依市在循环经济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白山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最低,需要进一步努力改进。
[1]李王峰,张天柱.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5,(8).
[2]吴苏.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5,(26).
[3]王鹏泽,刘鹏飞.因子、聚类及判别分析在烟叶风格特色评价中的应用[J].中国烟草科学,2015,(2).
[4]章波,黄贤金.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研究及实证评价[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