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过程中的保健功能

2018-09-12 10:41李玲杰曹俊景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8年14期
关键词:心理干预

李玲杰 曹俊景

【摘要】目的 探究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具有哪些保健功能。方法 以我院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诊的3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在护理时加入心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普通的护理,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普遍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在5%置信水平下显著。结论 在老年病护理中加入心理干预可显著改善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护理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心理干预;老年病护理;保健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8.05.14..02

老年人在患病时容易被负面情绪困扰,如焦虑、自卑、抑郁、恐惧等。在老年病护理中要兼顾患者的心理状况,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医护关系,提升护理效果,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本研究通过对300例老年患者分别进行常规护理和加入心理干预的護理来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保健功能,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住院就诊的30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男175例,女125例,年龄55~86岁,平均年龄(64.35±4.5)岁。按照患病情况对患者进行分类,其中高血压患者110例,冠心病患者35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98例,其余为其他病患者。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保证两组患者的组间差异在5%置信水平下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入心理干预护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老年患者心理特征分析

老年人因为其自身年龄特点,在患病时身体抵抗力差,身体上的不适容易造成心理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等。医院陌生的环境也容易引起患者的抵触情绪,使患者变得烦躁不安、孤独失落等。负面情绪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效果,引起的失眠、自闭、暴躁等甚至会加速老年患者身体机能的衰退,损害身体健康。尤其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负面情绪对病情的影响更为严重,容易使患者失去治疗的信心,降低治疗配合主动性。

1.2.2 通过心理干预消除患者负面情绪

在心理干预护理中,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进行贴心照顾,通过认真讲解住院事项、对患者进行鼓励、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提醒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等方式来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检查,对患者的心理需求进行准确的把握。

1.2.3 优质护理服务

在病人住院期间维护好病房的清洁卫生,及时辅助老年卧床患者翻身,防治常年卧床产生褥疮。指导患者进行科学、健康的饮食搭配,告诫患者饮食上的禁忌,多吃绿色健康、对患者身体有益的食物,在进行病房巡视时做好记录,为患者提供细致、温馨的服务,多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降低患者对医院环境的抵触情绪。

1.2.4 引导健康教育

在患者住院期间,详细向患者讲述药物的使用量,服用方式等,对过敏事项、服药禁忌等也要向患者一一说明,合理安排患者的作息时间,合理指导患者的康复训练,通过听老年人喜欢的广播、进行字板康复教育等方式来打发患者的空闲时间,加强患者对疾病的了解,舒缓患者的情绪等。

1.3 观察指标和统计学分析

在进行心理干预护理后,对患者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度、抑郁度评估,对所得的数据使用SPSS 20.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对照组患者的抑郁程度量化为53.6±4.6、焦虑程度量化为50.9±6.2,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程度量化为33.8±2.6、焦虑程度量化为30.9±2.2。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在5%置信水平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抑郁度和焦虑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3 讨 论

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对患者的药物治疗水平较之前有了极大的提升,很多疑难杂症都不再成为威胁患者生命的不治之症。但是,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只是一方面,心理干预同样是不可或缺的护理内容。老年病群体的数量在逐渐增加,医院应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护理服务保障预后,这样才能满足患者精神、心理等各方面的需求,使患者的负面情绪得以舒缓,心理障碍得以排除,达到更好的护理效果和患者恢复效果。

本研究以在我院住院就诊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心理干预对老年病患者的康复有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优质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消除老年患者的心理负面情绪,有效降低患者的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心态的好坏对于患者的康复状况和治疗效果是有着显著影响的,尤其对于老年患者来说,身体机能的衰退使他们时刻有着巨大的恐慌感和无力感,容易夸大身体不适带来的影响,更加容易对治疗失去信心,这些负面情绪会反过来加速身体机能的衰退,尤其是影响睡眠和日常生活,造成身心更大的损伤,对心脑血管患者的危害更甚。因此,加强老年病护理中的心理干预对老年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者身心健康,加快患者恢复速度,在临床护理中应该得到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丁华丽.心理干预在老年病护理中的保健功能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6):132-134.

[2] 杨颖华.上海市老年护理服务现状及对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6.

本文编辑:吴宏艳

猜你喜欢
心理干预
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期的心理干预
浅析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期的心理干预
心理干预在肝硬化护理中应用效果分析
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相关主体培训研究
人文护理对“三无”精神病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分析
药物联合综合心理干预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