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首禹 徐子懿
[摘要]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乡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生活状态发生明显变化。在乡村社会建设与营造过程中,建筑学改良也对乡村社会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就乡村社区营造与当下中国建筑学改良进行简要分析,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乡村社区营造;中国建筑学;改良
文章编号:2095 - 4085(2018) 07 - 0022 - 02
乡村社区营造是一个比较深远的概念,旨在通过改造乡村社区条件与环境,建设现代化的乡村社区环境,形成一种社会组织构造。在上个世纪末期,中国建筑学理念就已经渗透到乡村社区建设与营造中,可以说,作为一种技术学科,建筑学的发展,为乡村社区营造提供了可靠助力。在此种情况下,如何发挥中国建筑学改良的作用,为乡村社区营造而服务,是当前建筑师所面临的一项重要问题。
1 乡村社区建设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受到社会的高度重视,新农村建设所反映出的,是具有现代化特征的乡村社会建构,这是时代发展条件下的国家与民族的历史诉求。在中国建筑学改良的整体环境下,乡村社会建设不仅仅是经济发展层面上的线性建设,还是一种全面化的运动,是以社会组织与文化系统为对象所开展的一种再造活动。乡村社会营造的理念得以提出,因其不仅仅是一种有关建造的技术与行为,更是一种系统化的改造,需要乡村社区整体实现有序互动。
2 乡村社区营造与当下中国建筑学的改良分析
2.1 建立健全乡村环保制度,落实环保教育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环境保护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环境保护也是我国基本国策之一,关系着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乡村社区营造的过程中,也要坚持环境保护不动摇,在现代社会发展新时期,积极更新理念,转变以往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深入挖掘鄉村生态功能,致力于发展集约化的经济模式,在尊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乡村经济。在当下中国建筑学改良的整体环境下,为科学营造乡村社区,要积极建立健全乡村环保制度,落实环保教育,确保绿色发展理念深入落实到乡村社区。乡村社区营造过程中,乡村环保制度的建立,要与乡村发展现状保持高度适宜,以乡村环保制度为依据,细化各部门岗位职责,在乡村社区设置环保办公室,以促进乡村社区环境保护工作的高效落实。要致力于强化乡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丰富环保教育形式,比如广播、条幅等,确保乡村居民充分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自觉在乡村活动中践行环保行动。在当下中国建筑学改良的整体环境下,乡村社区的营造要建设环保型建筑,尽可能选用环保材料与绿色施工技术,应用可再生能源,并扩大其使用范围,从而切实改善乡村社区生态环境,提高乡村社区营造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2 改良认识论,推进地区建设事业发展
从本质上来说,当下中国建筑学的改良,是认识论的改良,促进了建筑学自省,对于地区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认识论的改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是对于建筑学社会功能与工具作用的认识的改良。随着乡村社区营造的展开,建筑设计专业逐步认识到,建筑学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建筑主体作用的发挥,也就是说,通过建设行为来促进建筑社会功能的形成,从而为社会做出贡献。比如四川灾后重建过程中,建设行为的积极作用就在于抚慰受伤的心灵,重建美好家园。建筑学并非一门独立的学科,与众多学科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并且需要社会知识的紧密结合,才能够凸显出社会功能。通过对乡村社区营造进行全面分析。可以发现,在当下中国建筑学改良的整体环境下,建筑与建设存在社会化功能,实际上可以将建筑学看作是一种现代化的力量,是一种社会行为,在社会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其二是建筑的本质与基本问题的认识的改良。通过对乡村社区营造进行观察可知,有关建筑学的探究正逐步发生变化,建筑设计专业人士更加注重现实化的建设,将客观现实融入到建设中,并将其置于主要地位。在此种条件下,乡村社区营造的实现,应将生产条件、生活方式、信息资源等作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基于此来制定可行的建设技术方案,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反作用于建筑学,令其本质与基本问题得到重新认识。
其三是建筑意义与建设关系的认识的改良。从建筑学角度来说,建筑意义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乡村社区营造过程中,乡村居民对于文化并未产生深刻的认知,其思想意识中往往更加关注日常生活。因此建筑设计专业人士在建设过程中对于建筑意义与建设关系也产生了新的认知,更加关注乡村居民的生活,致力于通过建设来满足乡村居民的多元需求,此种情况下,乡村社区营造过程中乡村建设事业更具淳朴气息,关于建筑的意义以及建设的关系也被重新定义。
2.3 改良方法论,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与现代化
乡村社区营造的展开,促进了当下中国建筑学方法论的改良,为农业规模化与现代化生产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对于建筑学来说.设计及设计相关规范是其主体思想,在乡村社区营造的过程中,建筑专业人士的工作环境发生变化,工作方式也得以调整,在潜移默化中趋近于乡村地区习俗及生活方式,感知乡村社区生活。建设行为也发生一定变化,不再沉浸于建筑艺术设计,而是与乡村社区居民沟通探讨,掌握建筑建设内在联系,体会乡土气息特点,选择具有高度适宜性的建设方式,以营造优良的乡村社区环境。
在当下中国建筑学改良的整体环境下,在乡村社区营造的过程中,要致力于提升乡村活力,增进产业质量合理互动,将资金、技术、人才、设施等要素紧密融合,合理流向乡村社区,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现代化发展,推进乡村社区营造的顺利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可有侧重点的整合农业资源,促进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中的文化要素,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有机融合,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推动美丽乡村建设。
在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方面,要加快土地流转步伐,进一步推进农业规模化的进程。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促进基地功能现代化、设施完善化,最后将产业做大做强。在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方面,要贯彻落实国家的农业发展政策,进一步推广设施农业、立体种养等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深化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并通过技术承包、转让和合作兴办农业科技园等形式,加快成果转化;大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建立良种繁育综合基地,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在此基础上,重点发展休闲体验农业。依托农业资源、田园景观、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和人文资源,拓展农业生产、生活体验功能,促进农业旅游产业发展。
2.4改良价值观,使建筑学服务于普通民众
自从建筑学离开民间的自我建造而成为一项专属的技术行业后,其主流话语显然更关心“上层建筑”和“形式语言”。当下中国建筑学改良的实现,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最初是民间利用,逐渐发展为专业技术形态,建筑学实际上一种艺术形式,并发展为建筑领域内的价值观念之一。在社会经济发展新时期,乡村社区营造各项活动有序开展,在建筑设计专业人士参与乡村社区营造的过程中,其价值观也发展一定转变,将视角由文化学者转向普通建筑工作者,建筑理念得以更新,致力于为普通民众提供服务,试图营造温馨而又美好的乡村社区,以达到乡村居民的理想生活状态。
3 结语
总而言之,乡村社区建设对当下中国建筑学形成一定冲击,促进了乡村社区营造的实现,与此同时,乡村社区营造也是推进当下中国建筑学朝着好的方向改良的一个契机,促进建筑学返璞归真,这对于建筑学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恒芝,新时代背景下古村落发展创新的策略[J].智能城市,2016,(08).
[2]吴志宏,吴雨桐.从民族形式到跨文化表达:云南地域建筑创作演变的脉络[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
[3]张剑文,杨大禹,“前台一后台理论”在传统村镇保护更新中的运用[J].南方建筑,20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