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凤
面包是西方人非常喜欢的食品。我们知道,面包是用面粉做的,在中餐里,面粉的使用无处不在,陕西还号称“面食的王国”,什么扯面、拉面、包子、馒头、饺子等都是我们吃面食的方式。我们中国人这么喜欢吃面食,为什么没有发明面包呢?
在古代的西方,除了富人之外,普通人没法在自己家里做面包。他们不得不把麦子拿给磨坊主磨成面粉,用烤箱做面包。一个小镇通常只有一个烤箱,只有一个会烤面包的人。这种焙烧方法首先出现在埃及,后来蔓延到欧洲,用大量的木材烘焙,而典型的面包通常是由面粉和大量麸皮混合制成的,这是当时的好面包。事实上,在黑面包中添加木头和小石块是很常见的。人们越贫穷,面包中的石头越多,所以古代欧洲看牙齿就能辨别穷人和富人,穷人很年轻的时候便已经把一口牙磨坏了,只有贵族和皇室才有好牙齿。中世纪以后,面包逐渐成为人们的主食。
中国人为什么没有发明面包?是因为我们不会烤?显然不是。真正的原因是古代中国人发明了非常棒的东西—陶器。中国在种植小麦时,陶器、青铜器都已相当成熟。这些器具不仅可以盛水还可以放在火上烧,可以煮东西吃。所以我们在处理面粉上就有了更多方式,煮面条就成了最好的食用小麦的方式,为什么还会喜欢吃面包呢?
陶器对中国人饮食习惯和烹饪方式的影响极为深远,最明显的一点就是:中国人大量地使用蒸、煮这两种方式,而这推想起来应该都源于在陶器中加水使食物变熟的做法,这与中东、欧洲那种食物直接在火上烘烤的方式大为不同。通常而言,狩猎游牧民族较多用烧烤,而农耕生活者多用蒸煮。
此外,食品原材料方面,农耕文明在中国的发展史上成为了主流。农耕文化对中国影响深远,所以中国人在食品选材方面就地取材,大部分以植物蛋白为主,那么根茎、蔬菜以及粟、黍类占据主要的取材材料。在北方,唐宋以前的粮食作物始终是以粟为主,政府也是用粟作为税收,唐宋以后麦子才逐渐地取代了粟。在我國南方,麦子从来没有在地位上赶超水稻这种作物。因为水稻并不适合烘烤,所以只能采取蒸煮的方式进行,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烹饪方式的习惯。即中国最早的烹饪方式自然而然演化为蒸煮,烤从未成为主流。炒菜在宋代以后才逐渐出现。饮食习惯一旦形成,常常不易改变,因为人们都会认为自己从小吃习惯的食物才是最美味的。中国在唐代以后才逐渐有烤饼出现,但是出现以后仅是小吃,也绝非主食。
看似最寻常的食物,其实都深嵌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结构之中,中国人自古以来选择了馒头、面条而非面包,又岂是偶然?可以想象,如果当初中国人选的是面包,那么这世上或许会多几百种面包,但肯定不会有这么多种面条,甚至也不会有馒头、包子、饺子、馄饨和汤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