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这个平台,还有这群我熟识的可爱的编辑老师,让我这样一个“很不靠谱”的信息技术教师,意外成为了创客教育领域当中受人欢迎的教師。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创刊200期之际,献上一篇发自内心的小文,勉励自己,也祝福更多的老师能够借助这个平台,让自己成为一位了不起的教师。
教师这个职业有的时候是蛮压制人才的,想想看,日复一日的生活,每天跟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们打交道,老师们各管一摊,横向的交流机会也不多,再加上干了十几年,教学上驾轻就熟,难有突破,又不想从事管理工作,生活上再有一些压力,就很容易产生一种自然的职业倦怠感。
我其实是一个很不适应在体制内做教师的人,工作第一年做信息技术教师,第二年第三年做物理教师。这三年的生活对于我来说是一种磨练,第一年站上讲台焦头烂额,常常因为自己的声音不好听而自卑,第二年第三年做物理教师,喜欢讲新课但不喜欢批作业,更讨厌被规定好题型的期末考试卷子。我想,这种痛苦是源于自己太把读研究生的时候学的先进的教育理论当回事了。可是我太喜欢做一个自由的老师的感觉了,我告诉自己要坚持,也坚信在景山学校这片以教育改革为生命线的土壤上,我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于是,我走向了一条把优点分享出来,把缺点变成特点的教师之路。
接下来,我回到了信息技术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什么课的时候,我就开发校本课程,写学术论文。既然没有一个已知的学科领域把我开设的几何画板、仿真物理实验一类的课程管起来,我就自己去建构一个体系去管理它们,并且把它们在QQ群上分享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确定了STEM教育的研究方向。这里要非常感谢北京师范大学余胜泉教授带我参加了两次STEM国际会议,之后的2013年,结合之前发表论文的经验,还有一些STEM教育领域的专家资源,承蒙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的信任和前瞻性的眼光,我在杂志上开设了STEM教育的专栏。
其实当年是有考博士的想法的,所以写了一篇很宏大的文章《STEM教育对我国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启示》,这篇文章得到了柳栋大哥很多的帮助,得以思路清晰,这对于我以后构建创客教育的学术体系很有帮助。之后我的学生从美国的大学休学回到国内创业,跟我讲了国际创客运动对他的影响,加上之前对创客空间的理解,在STEM教育专栏上刊发了国内第一篇明确提出“创客教育”的论文《创客教育——开创教育新路》,这篇论文在刊发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小的争论,但仍然要感激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对我这个一线教师的想法的支持,在此之后的系列文章当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清晰的创客教育的学术架构。
《边缘革命:创客教育的破局之路》这篇文章认为,信息技术虽然是一个边缘状态的小科目,但是它仍然可能蕴含着改变整个教育体系的可能性——通过边缘革命的做法。接下来,编辑老师要求谈谈我的创客学生,我以小A、小B、小C的故事口吻,描述了我对于师生关系的学员、学生、学徒的理解,初步形成了基于认知学徒制的师生互创的教学模式。《尊重教师的实践权利》一文,明确了创客教育当中行政权利、学术权利、资本权利、实践权利,以及编程与电子、材料与结构、科学研究与数学建模、媒体传播与文案写作的“四梁八柱”样式的创客教育课程结构和实施主体划分,这个结构研究至今,成为很多学校规划整体创客教育课程体系的参考,四种权利的结构划分也成为创客教育区域推进策略的指导思想。最后,就要开始放大招了——这篇接近一万字的《构建创客教育的立体生态》,在编辑的指导下得以刊发,其中描述了家庭创客空间、校园创客空间、社会创客空间的立体生态的构建模式,全面阐述了创客教育与创新型社会建构之间的关系,我至今还记得卢编辑像一个耐心的姐姐一样对我循循善诱的指导,让我能够脱去浮华,思考创客教育的本质和长远发展问题。我相信很多读者都能够在阅读杂志的时候感受到编辑同志的认真巧思,很多作者都能够在投稿和改稿的过程中感受到编辑老师的无私赤忱,我想这就是《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200期,品牌效应不断扩大的原因。
我今年36岁了,终于不用参加学校的“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了,自己也从小吴,变成了“中吴”,但是我仍然以做一位了不起的信息技术教师,为自己的工作目标。这让我想起我的教学师父沙有威老师,他是我国第一批信息技术教师,怀着计算机改变世界的理想,从数学教师的岗位转到信息技术教师的岗位上来。信息技术教育向来包括小科目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和大理想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两个领域,作为创客教师的我继承着老一辈信息技术教师的志愿,能够帮助学科从一个低调的位置发力,进而柔软的改变全局——这是一件多么让人感到幸运和幸福的事情。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为我提供了一个平台,让我有了体系化的创客教育的思考,也让我有自信地说——吴俊杰是一个了不起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是一个了不起的杂志!祝杂志200期生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