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欢 张兰心 丁明星 程桐 张凤仪
摘 要:建设留学生虚拟学习社区是改善留学生服务、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问卷的方式调查武汉地区5所高校的留学生,分析了高校外国留学生的学习满意度及利用虚拟学习社区的现状,提出了高校构建外国留学生虚拟学习社区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外国留学生;虚拟学习社区;留学生教育
在“一带一路”等国家开放战略的影响下,近年来我国高校外国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7年共有来自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类外国留学人员48.92万名在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935所高等院校学习。发展留学生教育,服务了国家对外交往的需要,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平台。但是,外国留学生由于文化差异、语言不通,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需要得到更多的社会支持。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网络技术构建虚拟学习社区进一步改善留学生服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成为我国高校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1 虚拟学习社区的主要特征
Howard Rheingold(1994)较早提出虚拟学习社区(Virual Learning Society)的概念,他认为,虚拟学习社区是互联网上出现的社会集合体,是人们带着情感进行平等和公开的讨论,从而形成了个人关系网络。Armstrong和Hagel (1997)对虚拟社区的内容来源进行了定义,这个定义的关键点——数据、信息、情感表达以及讨论内容等都是社区成员在社区探讨中生成的,这使得虚拟社区这一概念与在线信息服务区别开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微信、QQ等网络及时通讯工具日益普及,构建虚拟学习社区更加便利。虚拟学习社区逐渐成为建立在网络和通信工具上,由各种不同类型的个体组成,通过教学、研究等活动建立一个虚拟的社会形态。
(Gene KowCh和Richard Schwier(1997)将虚拟社区的特征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协商、亲密、承诺、投入。Mahajan和Balasubramanian(2001)认为虚拟社区应该具有如下特性,即社区为人的聚合体,社区成员是理性的,相互作用是在虚拟空间进行的,具有社群交流的过程。我国学者蒋豪(2016)等人认为,虚拟学习社区是技术性要素、社交性要素和学习性要素的集合。综上所述,虚拟学习社区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基本特征:(一)以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为依托,突破社区成员的时空局限,提高了随时随地学习的便利性;(二)以学习为中心,提供学习资源(包括教师、资料、习题等)支持,社区成员可以完成知识的搜索、消化、吸收和加工,达成一定的学习目标;(三)以社会交往为纽带,满足社区成员间的情感交流需要,克服孤独感,维持社会关系并获得友谊。
2 高校外国留学生虚拟学习社区现状调查
为了深入分析高校外国留学生虚拟学习社区的现状,于2017年8月-10月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5所高校外国来华留学生进行校园随机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13份,回收率为7l%。被调查留学生中,男性占65.3%,女性占34.7%;生源来自亚洲国家的占48.8%,非洲国家的占31.5%,其他国家占19.7%;文科类专业占50.2%,理工类专业占49.8%。调查样本注重广泛的代表性,力求能够反映总体情况。
2.1外国留学生的虚拟学习满意度
采用4个题项,分别从教学内容、师生关、教学方式、学习效果进行分级评价,其中“1”表示“很不满意”、“2”表示“较不满意”、“3”表示“较为满意”、“4”表示“非常满意”。调查显示,外国留学生的虚拟学习满意度为2.72,尚未达到“较为满意”的水平。其中,教学内容的满意度为2.71,师生关系的满意度为2.80,教学方式为2.71,学习效果的满意度为2.64。这说明目前外国留学生对虚拟学习的效果满意度还不高,网络辅助教学仍有较大改进空间。
2.2外国留学生虚拟学习社区的应用
(一)网络平台。外国留学生虚拟学习社区最常用的网络平台排名前四位的依次是微信(34.7%)、Facebook(23.9%)、Twitter(19.7%)和QQ(9.8%)。微博只占3.3%,其它占8.5%。(二)学习频率。外国留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虚拟学习的频率,选择“经常”的占37.1%,选择“有时”的占53.1%,选择“很少”的占9.9%,“从来没有”的为0。这说明虚拟学习已经深刻影响到留学生的教育模式,网络辅助教学成为大势所趋。(三)交流对象。在虚拟网络平台,交流学习的对象次数最多的依次是留学生同学(35.2%)、辅导员老师(25.4%)、班主任老师(20.7%)、任课老师(15.0%)、中方同学(3.8%)。这说明留学生与老师及中方学生的交流互动还不够充分。
2.3外国留学生虚拟学习社区需求
(一)帮助作用。17.8%的被调查者认为“非常有效”,39.4%的认为“比较有效”,但与此同时,也有35.2%的被调查者认为“不太有效”,7.5%的认为“完全无效”。这说明虚拟学习社区在留学生群体中存在需求,但功能需要完善。(二)应用虚拟学习社区的目的。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与熟人通讯联络(20.9%)、使用网络硬盘等实用工具(17.2%)、获取资料在线学习(15.8%)、扩大人际关系网络(15.1%)、游戏娱乐等功能性应用(10.4%)、表达思想与情感(7.6%)、了解熟人动态(7.3%)。(三)功能需求。占比从高到低依次是:生活或学习指导(31.1%)、学习资料等共享资源(23.3%)、与线下课堂教学实际结合(18.4%)、虚拟交友(12.9%)、游戏娱乐(9.9%)、其他(4.4%)。
3 构建外国留学生虚拟学习社区的建议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对留学生教育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建设留学生虚拟学习社区是高校改善留学生服务、提高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调查发现:(一)目前外国来华留学生对虚拟学习的效果满意度还不高。(二)外国留学生主要依托微信、Facebook、Twitter等网络平台构建虚拟学习社区。(三)绝大多数留学生已经开始运用网络即时通讯工具开展虚拟学习。(四)留学生交流学习的对象仍然局限在留学生群体中,与教师尤其是任课教师、中方学生的交流互动仍然偏少。(五)虚拟学习社区对留学生在华学习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但社区功能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
基于以上分析,主要建議如下:第一,高校要加强网络信息资源的整合。目前我国高校各职能部门条块分割较为严重,教务系统、学生工作系统、在线学习系统独立运行,不能很好互联互通,这为留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带来诸多不便。高校要进一步提高留学生虚拟学习社区各种网络系统接人的便利性,提高留学生虚拟学习的满意度。第二,高校要进一步加强网络辅助教学,促进任课教师与留学生的网上交流互动。虚拟学习社区的功能不能单一化,目前在学生管理、生活服务方面的功能体现较为充分,但在学习上与任课教师的交流互动仍然不够。高校要出台相关的网络辅助教学管理办法,鼓励任课教师参与留学生的课外在线作业批改、答疑和学习引导等活动。第三,高校要完善留学生的虚拟学习社区功能。除了提供线上学习资源(包括教师、资料、习题、技术工具等),线上与线下的联合实习、联谊会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还应该相互结合,满足留学生社会文化交流的需要,实现技术、学习和社交的融合。
参考文献:
[1]H Rheingold.Virtual Community: Homesteading on the Electronic Frontier[M].Harper Perennial,1993.
[2]戴心来,王丽红,崔春阳,李玉斌.基于学习分析的虚拟学习社区社会性交互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12).
[3]蒋豪,薛影,朱东旦.高校虚拟学习社区用户满意度评价:结构维度、量表开发与测度[J].情报杂志,2016(9).
[4]曹欢.基于互联网思维的英语教学模式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
[5]曹欢.基于微信的英语移动学习模式及比较研究[J].英语广场,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