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语文课堂拓展教学有效性摭探

2018-09-12 03:16王任平
成才之路 2018年23期
关键词:考纲拓展高中

王任平

摘 要:高中语文学科的教材特点和高考试题的特点都要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进行适当拓展。教师拓展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途径有:立足文本,找准拓展点;立足学生,控制好拓展的难度;立足考纲,保证拓展的实效;立足课内,适当延伸课外。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拓展;立足;文本;学生;考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8)23-0051-01

高中语文学科的教材特点和高考试题的特点都要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要进行适当拓展。从教材看,文本只是一个粗糙的范例,需要教师进行较大规模的装点修饰。因此同一篇课文,不同的教师讲解起来就大相径庭。从高考试题特点看,神在课内,形在课外,学生需利用课内所学知识、所掌握能力去解决课外的语文问题。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就成为联系课内与课外的纽带,成为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和必要手段。那么,如何适度拓展语文课堂教学,既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又不会让拓展喧宾夺主,就成为语文教师需重点研究的问题。

一、立足文本,找准拓展点

语文学习的目的是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因此,教师不能脱离“语文”这个因素而盲目拓展。拓展时要找准有代表性的文本,做到以点带面,让学生温故知新、开阔视野、丰富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比如,教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时,可让学生列举古代知识分子中的隐士,分析他们归隐的原因。庄子、诸葛亮、孟浩然等人既是隐士,又是学生应该了解的诗文作者。再如,教曹操的《短歌行》时,可让学生列举写“酒”的古诗词。从“把酒问桑麻”到“把酒问青天”,从“劝君更尽一杯酒”到“葡萄美酒夜光杯”,从“今宵酒醒何处”到“一壶浊酒喜相逢”,可谓“酒”是相聚的快乐,是别离的忧伤,是凌云的壮志,是洒脱的超然。而教学沈从文的《边城》时,如果让学生搜集凤凰古城的风景图片,整理湘西苗寨的风土人情,那么这种拓展离文本太远,恐怕地理老师会支持。因此,教师要找准文本,找准拓展点进行适当拓展。

二、立足学生,控制好拓展的难度

教师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拓展,能引发他们的兴趣。高中语文课本选取了一些以爱情为主题的经典诗文。“爱情”作为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它所折射出的人性哲理可谓深奥而丰富,教师应注意培养高中生正确的爱情观,指导他们如何正确对待异性。《卫风·氓》中的“士也罔极,二三其德”的“士”,《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中背信弃义的李甲,都说明感情一变再变的人得不到真正的爱情。而《孔雀东南飞》中的“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诠释了男女主人公之间忠贞不渝的爱情。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一悲剧,发生在中世纪。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两个觉醒青年的代表,努力争取自由和爱情,两人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教这些文本时,教师不能只侧重于基础知识和写作技巧的分析,不能对“爱情”主题羞于深入,而应进行适当的延伸拓展,或让学生对人物进行口头评价,或让学生以“小议爱情的美”“怎样追求幸福的爱情”为题写小议论文。而教《三国演义》时如果让学生研究对战争的描写,教《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如果让学生研究宋江的归顺朝廷,不仅太泛太难,学生恐也没有兴趣。

三、立足考纲,保证拓展的实效

考纲中对于能力层级最高层F“探究”的明确表述是:探究,是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而且在文学类文本的阅读中要求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因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有创新的思维。《说“木叶”》一文探究了“木叶”成为古代诗人钟爱的形象的原因。而“明月”“大雁”也是诗人喜爱的形象,教师可以让学生探究“明月”“大雁”的艺术特征,以及它们反映出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特别值得拓展的还有许多优秀的古代作家,他们坎坷的经历、高洁傲岸的品格情操、丰富的思想感情,无不使读者为之动容,还能带给读者为人处世以及写作上的无限启迪。屈原的上下求索,司马迁的瓦全抉择,李白的不事权贵,王勃的无路请缨……对这些中华民族先人中的精英,教师应引领学生走近他们、研究他们,给学生带去写作上的灵动思绪。还有文言文中刻画的许多历史人物,如楚汉争鼎的刘邦、项羽,手持汉节牧羊北海的苏武,完璧归赵的蔺相如……学生只要熟知和剖析这些鲜活的传奇人物,就更容易达到高考作文考纲中“丰富、深刻、新颖、生动”的写作要求。

四、立足课内,适当延伸课外

高中语文教材所选择的文本,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现代的鲁迅、巴金、朱自清,从古老的《诗经》到当代的科普论文、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真是丰富深刻、浩瀚如海。教师应引导学生对这些文本精心解读、详细探究,不拘泥于教学重难点的設置,不停留于浅尝辄止的迷惑,要像寻宝那样深挖下去,不见宝物不休。而为了深挖,学生去课外搜寻一些辅助资料进行拓展,是立足课内、适当向课外延伸的表现,既不会舍本逐末,也不会过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

总之,只有用好教材,因材施教,不盲目拓展,依据考纲,立足文本适度拓展,不见宝物不休,才能真正打造实用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堂,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雅利.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拓展延伸”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2]王萍.论高中阅读教学拓展延伸的“语文”指向[D].苏州大学,2016.

猜你喜欢
考纲拓展高中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
高中语文《先秦诸子选读?孟子》课堂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