渥太华绿色空间体系形成与发展研究

2018-09-12 02:20张阁张晋石
风景园林 2018年7期
关键词:绿带渥太华公园

张阁 张晋石

渥太华市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东南部,1867年正式成为加拿大的首都。首都地区(National Capital Region)包括渥太华市、魁北克省的加蒂诺市,以及其周围市镇,面积达4 715km2,人口超过130万。

在过去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渥太华市发展形成了由绿带、加蒂诺公园、城市公园道网络等构成的完善的绿色空间系统,塑造了独一无二的区域特征,创造了具有吸引力和象征意义的加拿大首都。渥太华绿色空间体系的建设经过了较长时间,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发展体系,总结其经验教训,可对中国城市绿色空间的建设提供一定借鉴。

1 首都绿色空间体系构建的相关规划概述及实施规划部门

1.1 规划管理部门

自1958年起,加拿大首都区的土地管理和城市规划工作由国家首都委员会(National Capital Commission,简称NCC)负责。其职责是代表加拿大政府负责首都地区内联邦土地的规划与开发,规划和协助国家首都区的发展、保护和改善,创造与首都相适应的风格和形象,并且首都委员会拥有征用土地和管理其属地范围内主要资源的权力[1-2]。

表1 加拿大首都区与绿色空间体系相关的规划Tab.1 Plannings for the Canadian Capital Region related to the green space system

1 1903年托德规划的公园及公园道网络Parks and parkways proposed by Frederick Todd in 1903

1.2 相关规划概述

从渥太华市成为加拿大首都至今,渥太华市已进行了多次首都规划及各专项的总体规划,绿色空间作为一项强大的规划要素,引导和影响了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形象(表1)。

渥太华的绿色空间体系形成发展的过程可以归纳为3个重要阶段。20世纪早期为提升首都形象而制定的公园网络规划,初步建立了公园网络及城市中的大型自然保护区——加蒂诺公园。1950年雅克·格雷伯的国家首都规划,进一步完善了城市的公园网络,并提出建设绿带以控制城市的无序蔓延。随着时代的发展,绿色空间体系的功能和形式逐渐发生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首都规划及各专项规划,将可持续发展原则作为关键,集自然保护、休闲娱乐以及农业等多重价值于一体。

2 绿色空间体系的初步建立:20世纪早期规划

渥太华市坐落于渥太华河、加蒂诺河和里多运河3条河流的交汇处,北靠风景如画的加蒂诺山谷,自然条件优越。渥太华的自然之美成为影响历次首都规划的重要因素[1]。

在加拿大历史的早期,美化首都被认为是一项能够代表国家特征及成就的重要活动[1]。渥太华早期公园体系的规划开始于国际上的“城市美化运动”时期。这一时期,首都城市公园系统规划的模式是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Jr.)1902年制定的华盛顿规划。该规划为哥伦比亚特区创造了一个相互关联的开放空间系统。1903年及1915年的渥太华规划皆受到这种模式的影响[3]。

2.1 托德的公园网络规划

1903年,渥太华改善委员会聘请了风景园林先驱弗雷德里克·托德(Frederick Todd)帮助重新塑造城市景观。托德是加拿大城市规划研究所创始人,曾于奥姆斯特德办公室接受过培训[1]。他在渥太华改善委员会报告中将首都设想为一个由公园网络限定的区域,提倡在首都地区(不仅仅是城市范围)建立由小型城市公园、较大的郊区公园和大型郊区保护区构成的相互联系的公园网络,由林荫大道和公园道相连接,并首次提出在魁北克省加蒂诺山谷创建保护区(图1)[4]。

托德所倡导的相互联系的公园系统、在区域范围进行规划的方式和对自然系统的欣赏,反映了奥姆斯特德的思想和传统。他为城市塑造的绿色愿景影响了接下来的许多规划[3]。

2.2 1915年联邦规划委员会报告

12年后,著名城市规划师爱德华·班内特(Edward Bennett)编写了1915年的联邦规划委员会报告。班内特的规划是加拿大最早的综合性城市规划之一,同时也是“城市美化规划”(City Beautiful Planning)的国家地标[3]。

班内特进一步使用科学的方法来创建公园和公园道体系,并以托德的建议为基础提出在魁北克省建立一个大型首都公园——加蒂诺公园(Gatineau Park),作为一个巨大的绿楔从洛朗山脉一直延伸到国会山。公园规划建立在人口预测的基础上,预见到随人口不断增长,对游憩景观的需求会不断扩大,建议建立一处可以为35万城市居民服务的绿地[5]。该规划建立了一个关于公园密度的标准,认为在大约0.8km的服务范围内应该有一个2.8~4hm2的较大型公园(major park)。规划人员使用人口密度图对现有和未来的住宅区进行了比较,规划了13个新公园和41块游憩用地,通过11条沿着河流的新公园道系统相互连接(图2)。但该计划因“一战”而中断,大部分未能付诸实施,直到后来的规划采纳了其中的关键想法[6-7]。

2 1915年报告中的街道系统和公园及游憩用地规划图General plan of street system, parks, playgrounds and waterways in the 1915 report

3 1950年规划中的开放空间规划Proposed open space in the 1950 plan

3 绿色空间体系的深化及绿带的建成:1950年格雷伯规划

“二战”结束后,渥太华的城市发展面临着众多问题,城市面貌亟需改善。政府委托雅克·格雷伯(Jacques Gréber)为首都地区制定一个全面的区域规划,以使渥太华能成为一个现代而有吸引力的首都。格雷伯的《国家首都规划》于1950年发布,该规划是加拿大规划史上的里程碑,深刻影响了半个多世纪以来首都地区的城市形态和发展(图3)。

3.1 城市功能及交通网络的重新组织

在城市核心区,规划内容主要包括迁移部分功能和产业,将铁路系统和重工业搬迁到核心区以外,将政府机构、公共建筑分散到郊区;重新组织铁路和公路系统,创建景色优美的公园道网络;贫民区清理以及莱布雷顿区(LeBreton Flats)的城市更新;建设国家公共机构(博物馆、剧院、艺术画廊等);实施开放空间网络,创造绿色区域[8-10]。

3.2 建立绿带遏制城市增长

在城市外围,格雷伯提出通过建立绿带围绕未来的建成区,以遏制城市增长[10]。绿带是格雷伯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成为渥太华绿色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成深刻影响了渥太华市的城市形象和结构。绿带占地20 000hm2,平均宽度4km,长度超过40km,其中一部分距离首都区的地理中心国会山,只有8km[11]。

3.2.1 主要目标

环城绿带规划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霍华德(Howard)提出的田园城市理论,英国是最早建设绿带的国家,成为世界各国建设绿带的典范[12]。渥太华绿带的形式和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受到1944年艾伯克隆比(Patrick Abercrombie) 的 “ 大 伦 敦 规 划 ”(Great London Plan)的影响,其具体内容如下。

1)通过保护自然区、农田等资源,形成开放空间环绕未来的城市地区,从而防止城市的无序扩张,保护邻近农业区域免受吞并。2)当渥太华的中心地区建成后,确保为未来的政府和公共机构保留了充足的储备用地,来满足国家首都长期的规划需求。3)通过将高密度建筑发展限制在首都核心区,对首都增长施加可行的、经济上的限制[3,11]。

绿带范围之内预计将达到50~60万人口,当超过此限制后,将开发绿带外50km处的乡村地区的卫星城镇。

3.2.2 管理机构和土地类型

联邦政府最初打算通过地方政府来创建绿带,但地方政府反对将这些土地划定为绿带,绿带在1950—1958年期间进展甚微。到1958年,政府决定创建国家首都委员会,通过赋予NCC征用土地的权力和资金来获得剩余的绿带土地,绿带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实施完成[5]。绿带土地大部分由政府持有,意味着政府对土地的规划、管理和保护掌握了更多的控制权,更容易实现对绿色空间的长期保护,这也是渥太华绿带不同于其他国家城市绿带的重要特点。

绿带具有强烈的乡村景观特色,主要土地类型包括农田、林地、自然区域、政府和公用事业机构(如研究中心、医院、机场用地),以及开放空间等。绿带可以容纳各种娱乐、文化和历史设施,由NCC负责开发,如马术中心、露营地、高尔夫球场等[13]。约60个农场包括5 000 hm2的农田被租给当地农民进行农业生产,其他非农业用地由联邦、省、市三级政府以及私人公司共同管理。

3.3 完善公园和开放空间体系

格雷伯规划在深度采纳1903年和1915年报告的基础上,通过人口预测、详细密度分析、公园清查以及每1 000人的公园空间计算等方法,完善了城市的公园和开放空间体系规划。格雷柏设计的公园系统主要面向娱乐活动,以公园道、大型公园节点和自然保护区的形式,构建了一个广泛的绿色开放空间系统。此外,格雷伯的团队提出要将加蒂诺公园延伸到首都核心区[3,14-15]。 20世纪60年代,城市内部的线性公园道通过加蒂诺公园与区域景观相联系,形成了涵盖16 200hm2公共土地、令人印象深刻的绿地结构(图3)[16]。

4 由遏制城市增长到生态保护:绿带功能的转变

绿带在实现格雷伯的最初目标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人口快速增长、城市大规模扩张的大背景下,绿带的发展遇到了极大挑战[11]。

4.1 绿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4.1.1 人口增长超出预期,绿带限制城市增长的功能失效

1950年规划的主要弱点是人口预测,战后的婴儿潮和城市的快速扩张是规划者没有预见到的。20世纪70—80年代,不断提升的城市增长压力导致3个卫星城镇紧邻绿带外边界扩张,这种发展显然违背了格雷伯的意图。在这种情况下,绿带对城市结构的贡献更多的是将卫星城镇与主要城市分开,而不是限制郊区发展。

4.1.2 对生态系统考虑不足

绿带最初更多是作为一种政治边界存在,并不遵循自然特征,没有考虑到生态系统。1991年,国家首都委员会委托进行了一项关于绿带的生态研究。结果表明,渥太华区域大多数重要自然区域并未受到现有绿带边界的保护,或者只有局部受到保护[17]。

4.1.3 绿带的连通性较差

通过提供空间上连续的廊道来维持连通性这一生态原则并没有在渥太华绿带中得到应用。绿带内的某些土地用途,如机场、研究所等,对连通性造成重大阻碍。外围城镇的增长也带来了在绿带中建设更多的交通廊道、服务和基础设施的需求,这将导致自然系统的持续破碎化。此外,首都区内的重要开放空间,包括绿带、渥太华河廊道和加蒂诺公园之间仍然彼此隔离[8]。

4.1.4 缺乏可见性和辨识性

在绿带建立的初期,绿带距离城市较远,城市居民难以到达绿带,格雷伯规划中提出的贯穿绿带全长的车行及人行系统并没有建成。另外绿带缺乏统一的特征,看似无关设施(例如机场和科普中心)的存在导致绿带的标识性缺失[11]。

4 1996年规划中的绿带Proposed National Capital Greenbelt in the 1996 Plan

4.2 重新定位绿带

鉴于人口增长和城市的扩张压力等演变,绿带的定位开始发生变化。首个《绿带总体规划》(Greenbelt Master Plan)由国家首都委员会于1996年颁布,其目的是确保未来绿带的长期适用性并维护其质量。

针对绿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该规划对绿带进行了大幅重新定位,从城市遏制工具转变为区域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自然环境保护成为绿带的首要目标,农业和休闲是二级功能,公共设施是三级功能。该规划为绿带设立了5项主题:连续的自然环境、充满活力的乡村社区、兼容的机构设施、独特的首都环境、可到达的公共活动。绿带主要包括7种主要土地类型,分别是核心自然区域、自然缓冲区、自然连接区域、耕地景观、乡村景观、可建设用地和基础设施廊道(图4)[18]。

4.3 绿带调整策略

针对绿带新的功能和角色,1996年绿带规划从生态系统保护、加强娱乐体验等角度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对绿带的调整策略。

1)调整绿带的边界。随着绿带周边的城市环境发生变化,由主要与乡村接壤转变为更多与城市毗邻,对边界的处理也发生了变化。规划中存在2类关于调整绿带边界的政策:一类称为整合政策,规定了增加土地的机制,以使生态系统完整;另一类称为移除策略,确定了可能从绿带中去除的约600hm2土地。这些修正会将绿带的边界调整为“更自然的形状”,旨在突出自然地区并直接保护有价值的区域[5]。

2)设立核心自然区域,加强绿带的生态功能。规划合并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核心自然区域(大约占绿带面积的22%),并将其广泛地应用于生态研究和环境教育。这些区域受到毗连的缓冲区的庇护,彼此联系并与绿带以外的自然地域相连,这有利于动植物的迁徙,以及提高单个自然区域及其作为一个整体的生态健康和恢复力[16]。

3)建设绿带公园道,注重公众体验和娱乐。规划中包括一条长约45km贯穿了整条绿带长度的“绿带公园道”来加强绿带中的公众体验,提供独特的乡村体验[5]。

5 2000年以来绿色空间体系的推进

2000年以来,渥太华市继续将绿色空间体系的概念向前推进。国家首都委员会继续负责统筹首都的土地管理和城市规划工作。由NCC制定的《国家首都规划(2017—2067)》将建设“一个风景如画的、自然的首都”作为首都三大愿景之一,强调首都区绿色空间体系包括加蒂诺公园、绿带、城区绿色空间和滨水河岸等广阔地区,以及与更大的区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图5)。作为在城市环境中促进和保护生态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典范,绿色网络对于首都区未来50年的活力、吸引力和恢复力至关重要[19]。

5.1 集多重功能于一体的渥太华绿带

格雷伯规划将建立绿带作为限制首都城市增长的手段。发展到今天,绿带的重要性在于确保自然景观持续发挥生态功能,以及表达首都的区域特色和场地精神[19]。

绿带占地面积约206km2,占首都区面积的4.3%,NCC目前拥有约3/4的绿带土地,每年有350万人次到此游览观光。2013年的《加拿大首都绿带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绿带的角色,将自然环境作为绿带的主要功能,次要功能为可持续农业以及首都体验和娱乐,三级功能为设施(图6)[20]。针对这4个主要角色,规划在以下方面制定了具体政策。

1) 保护生态重要的栖息地。将加强自然环境作为绿带的主要作用。这包括保护和加强核心自然地区的健康和多样性,建立连接区域加强自然联系,并且在绿带附近增加选定的自然区域来扩展绿带内的自然区域。

2)连接的自然土地系统。绿带将与更大范围的区域生态网络相联系,连接渥太华市有重要自然特征的区域,并跨越渥太华河连接加蒂诺市的保护区,如农业储备土地、加蒂诺公园等。

3)可持续农业。推进可持续农业的实践,增加绿带内农业的土地面积,将约5 700hm2的土地用作农业用途(占绿带面积的28%)。

4)首都体验。通过完善娱乐性公园道系统,以及提供旅游线路、受保护的视域和科普区域等游客功能来增强绿带体验和娱乐性。提出构建56km的公园道,沿着整条绿带的长度提供连续、多样的娱乐和科普体验,并且将绿带内的公园道和路径连接到首都公园道网络,以便公众到达各种游憩目的地。

5) 联邦和非联邦设施。保持绿带的“设施”功能,这些设施需要与绿带作为自然环境、可持续农业和首都体验与娱乐的作用不冲突。绿带内不允许设立新的设施,在现有设施生命周期结束时,鼓励将其逐步淘汰,然后将土地再自然化[20]。

绿带作为首都绿色空间网络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将支持环境保护、当地农业和娱乐的均衡发展。在日益加剧的城镇化进程中,它将成为城市中心的绿色避风港,在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生态连通以及使用低生态足迹发展低碳经济等方面可以发挥更大作用[19]。

5 首都绿色空间体系Capital green space system

6 绿带土地类型分类Classification of green belt land types

5.2 作为大型自然保护区的加蒂诺公园

加蒂诺公园是一处面积达361km2的大型自然区域,占首都区面积的7.7%,公园向南延伸到渥太华河和加蒂诺河之间的首都核心区域,向北连接了北方森林的荒野地带。公园中包括一系列生态系统,超过50种哺乳动物和近230种鸟类在此栖息。1999年的《加拿大首都规划》将加蒂诺公园指定为保护区,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标准,NCC将加蒂诺公园作为第二类自然遗产进行管理,其功能首先是生态系统保护,其次是娱乐用途,每年有超过270万游客到此观光[19,21]。

5.3 开放连贯的绿道网络

1991年,渥太华市为旧边界地区制定了绿道规划,并将其纳入官方规划,但由于行政和财政限制以及2001年的城市重组,绿道计划停滞不前。1998年完成并获得批准的《自然和开放空间研究》(Natural and Open Space Study)深入测绘了城市的环境敏感地区,该研究将城市中的所有自然和开放空间土地进行比较和分类,建议了可以开发、谨慎开发以及不应开发的地方,并划定了57个需要保护的自然区域,这有助于重新审查绿道规划并更好地界定绿道系统的边界[15]。

2006年渥太华市规划和增长管理部门以上述研究为基础,发布了《绿色空间总体规划——渥太华市绿色空间战略》(The Greenspace Master Plan——Strategies for Ottawa’s Urban Greenspaces),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城市的绿道网络,规划了由城市中的自然土地(Natural Lands)、开放空间和休闲用地(Open Space and Leisure Lands)以及连接廊道构成的相互联系的城市绿色空间网络(图7),并提出了绿色空间的5项目标:充足、可达、连通、品质和可持续性[22]。

此外,加拿大首都区拥有北美最大的公园道网络之一,过去100年中规划的超过600km的多用途公园道连接了郊区的自然景观、公园、博物馆和景点。《渥太华城市绿色空间战略》进一步完善扩充了公园道的类型和规模,提出通过使用社区公园道、绿色街道的方法来补充城市范围的公园道网络(图8)[22]。社区绿道及绿色街道虽然微小,但对城市微观生态环境改善和城市公共空间的塑造、城市交通环境的改善将发挥重要的作用[23]。

6 结语

100多年来,绿色空间体系深刻影响了渥太华市的城市发展,体现了可持续性、生态性、开放性、连通性、区域性等诸多特征,绿色空间的形式具有多样性,并且功能复合,融合了生态、娱乐、农业等多重价值。总结其发展经验,可以为我国提供以下借鉴。

1)发展城市绿带的多种功能以适应城市的发展。

绿带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其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功能也伴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丰富与完善。渥太华绿带从最初的控制城市空间蔓延、保护城市周边农业、乡村等逐步向着生态、景观、游憩、农业生产等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目前我国许多城市也规划了环城绿带,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但国内绿带受尺度规模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其功能较为局限[24]。应尝试在接下来的绿带实践中适当调整,发展多样化的功能,使绿带发挥最大的综合效益。

2)建立持久、连贯的公园及绿道网络。

渥太华自1903年就开始了公园道系统的构建,在实践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丰富,逐渐形成了类型多样、覆盖范围广泛的连贯的绿道网络。公园道包括绿色街道、社区公园道、滨水步道、贯穿的绿带公园道等各种形式,将城市中关键资源点如文化资源、生态资源或是休闲娱乐资源联系起来,并且具有社区、城市、区域多个尺度,方便居民从居住场所到达开放空间及乡村地区,形成一套相对完整的绿道体系。

3)对绿色空间规划的长期坚持和调整。

具有吸引力的绿色空间体系的建成非一日之功,需要在历次规划中不断坚持、调整和完善。渥太华市在过去100多年的时间中,始终将绿色空间作为强大的规划要素来塑造城市的特征和品质,不断对其进行完善和深化。在中国,城市的发展日新月异,绿色空间体系的建设需要规划管理部门的坚持和落实,在继承前面规划精髓的基础上,针对现实问题进一步拓展思路进行调整,建立起持久、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空间体系。

7 渥太华市绿色空间网络Greenspace network of Ottawa

8 城市绿色空间网络中的多功能公园道系统Multi-function park path system in the urban green space network

注释:

① 图1引自参考文献[4];图2引自参考文献[6];图3引自参考文献[9];图4引自参考文献[18];图5、6引自参考文献[19];图7、8引自参考文献[22]。

② 表1由张阁汇编。

猜你喜欢
绿带渥太华公园
北京不同道路绿带银杏土壤肥力综合评价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英国绿带经验对我国城市开发边界管控的启示
福州市主干道分车绿带对骑行通勤者暴露于细颗粒物的影响
在公园里玩
法兰克福绿带体系规划历程与更新策略
郁金香面包(大家拍世界)
加拿大渥太华大学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解析及启示
一见如故
草木皆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