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康平
五月的南疆乡村,鸟语花香,春意盎然。今天是星期三,听说是阿瓦提县英艾日克乡 “巴扎”(维吾尔语,即集市的意思)的日子,我和同事商议,决定亲身去感受一下春天南疆乡村的“巴扎”。
我们住的玉斯屯克托格拉吾斯塘村,距离英艾日克乡巴扎约4公里,开车几分钟就到了。远远地便听到嘈杂的喧哗声,毛驴车、电动车、货运车停放在道路两旁,车上载着各种零散货物。
行走在人流如海的“巴扎”,只见车水马龙、人头攒动,商贩的吆喝声不绝于耳,彩色的大伞随处可见,道路两边的各种货物琳琅满目,卖衣服鞋帽的,卖布匹绸缎的,卖塑料制品的,卖瓜果菜种子的……在一个水果摊点前,一群人围在一手推车旁,只见金黄色的香蕉透着诱人的香气,几位年轻人手里拿着香蕉,全然不顾熙熙攘攘的过往行人,悠闲自得地享受着香蕉的美味,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水果摊旁,一位年轻帅气的小伙子,在卖一种叫甜糕的油炸食品,黄灿灿的糕点在阳光下格外引人注目。
我们一边欣赏 “巴扎”独有的风景,一边用手机记录下这美妙的瞬间,心里突然有种甜甜的幸福感。在春风的抚慰下,信步于这风格别致的乡村“巴扎”,看见那随意摆放的各色物品、乡亲们悠然自得的神情、妇女们美丽的艾德莱斯,还有头戴花帽的婀娜少女,让人有种置身世外的感觉。忘却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忘却了尘世的烦恼和忧郁。
在拥挤的人群中,有位20余岁的小伙,脖子上系着一根绳子,绳子上挂着一个盒子,盒子里放着几个塑料制品。他用维吾尔语吆喝着,正在给周围的群众做着示范。我有点好奇,便凑到跟前一探究竟,只见他右手拿针,左手拿着一个塑料盒,盒子里面装着线,随意将针穿过塑料盒,线头就被穿好了。一位30多岁的中年男子掏出5块钱,爽快地买了一个。这时我注意到,他旁边站着一个老妪,我想青年买的东西应该是买给母亲做针线活用的。
小商贩娴熟的示范动作,和蔼可亲的面容,还有他胸有成竹的推销艺术,不一会儿功夫便卖掉了好几个。以前,听说当地人善做生意,对此曾半信半疑,今天在这个乡村“巴扎”,着实让人长了一次见识。
在一个出售电器的摊点前,我们停下了脚步,这里各类塑料挂钟、手电、收音机、手机充电器等应有尽有。信手拿起一个圆形小音箱,它制作精美、功能齐全,不仅可以插U盘、听收音机,还可以当手机音箱。一问价格也不是很贵,仅售30多元。小商贩介绍说,他一天可以赚200元到300元不等。
当地人不仅善做生意,而且喜爱美食,制作的小吃配料科学、色香味俱全。在当地传统美食中,最出名的除了抓饭、烤肉、拉条子、薄皮包子等之外,普通群众最爱吃的要数凉粉了,逛“巴扎”可以什么都不买,但至少要吃一碗凉粉,才算是真的逛了“巴扎”。在美丽的阿瓦提,维吾尔族制作的凉粉久负盛名,不仅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而且口感绝佳、价廉物美。凡是来过新疆的人都知道,凉粉是新疆各族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美食。
穿过一个二层通道,走进一个农贸市场,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整齐的小吃摊点,仅是卖凉粉的就有十多家。在一家凉粉摊前,我们找了板凳坐下,摊主笑盈盈地给我们切凉粉、拌料、装盘,动作干净利落。切下的凉粉不多不少,刚好盛一碗。拌料后的凉粉白里透红、细润爽口,散发着诱人的香味。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满嘴留香。
在这个不小的市场内,除了凉粉,还有烤包子、烤肉、烤鱼等美食,每个摊点前都摆有长凳和桌子。顾客一边吃美食,一边聊天,一派祥和的景象。
在小吃的旁边,是布匹市场,一排排五颜六色的布匹像旗帜一样挂在杆子上,和煦的阳光透过帆布,照射在布料上闪着五彩斑斓的光,分外迷人。据说,这里的布匹有的来自江浙一带的丝绸,有的来自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等国,都是当地人喜欢的布料。
走出布匹和小吃市场,我们碰到一位个头较高、面容清瘦、衣着整洁的老人。这位老人和同行友人熟识,他热情地把我们带到一个撑有遮阳伞的摊点前。桌子上放着一块厚厚的冰,冰上盖着一块毛巾,还摆着一排玻璃杯子,杯子旁堆着冰激凌原料紧邻桌子的边上,摆放着制作冰激凌的机器一看便知是卖冰激凌的。我们品尝了两杯冰激凌,清凉爽口,味道美极了。
据老人介绍,制作冰激凌的冰块冬天采挖后,储存在地窖里等春夏季节到来时,才从地窖搬出来调制冰激凌。冰激凌的原料主要是冰块、奶油和白砂糖,当地人用传统手艺制作冰激凌,手工制作的冰激凌冰爽甜蜜、入口即化,醇香悠长、沁人心脾。一杯下肚,不觉神清气爽,意犹未尽。
轻柔的风带来泥土的清香,穿行在人来人往的“巴扎”,我忘记了时间,忘记了来时的路线。极目远眺,田野里青青的麦苗竞相成长,乡村道路两旁的白杨也抽出了新芽,柳枝的绿色唤醒了春天的妩媚,绽放的杏花吸引来无数的蜜蜂,快乐地采摘花蜜,嗡鸣地奏着南疆春天的交响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