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珺 董婷婷 王 莉 逄 丹
(1 辽宁省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口腔科,辽宁 辽阳 111000;2 中铁十九局集团中心医院口腔科,辽宁 辽阳 111000)
根管治疗是治疗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最基本方法。而根管预备是根管治疗的基础[1-2]。常用的根管预备方法大致分为4种:常规法、逐后退法、根向预备法、超声法。常规法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根管预备方法,但它的缺点较多,它扩根时操作难度大,且易引起人为性的根尖炎症状,如叩痛,肿胀等。逐步后退技术不仅简化了操作难度,而且大大减少了人为性根尖炎症的发生。根向预备技术又名逐步深人法,它更好地减少了根尖炎症的发生,使其肿胀,疼痛概率降低了很多[3]。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择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本院治疗前牙及前磨牙急慢性牙髓炎症患者120例(无根尖周病变,无叩痛),年龄18~52岁,随机分成3组,每组各40例,一组应用常规法做根管预备,一组应用逐步后退技术,一组应用根向预备技术。
1.2 方法:常规局麻下开髓,拔髓。然后随机分成三组:第一组采用常规技术扩管,先测得工作长度,然后采用K型锉由15-40号逐一扩大根管,在每号扩完根管后,用次氯酸钠液与过氧化氢溶液交替冲洗,扩根完毕后用次氯酸钠液冲洗,CP棉捻引流,隔日复诊。第二组采用逐步后退技术先预备根尖段:测得工作长度后,选用一根既能深入根管达根尖狭窄处(距X线片根尖约1 mm),又稍有根向摩擦感的锉作为最开始选用的锉一初尖锉,以预备顺序为:10#→15#→10#→20#→15#→25#→20#。每增大一号锉前,都应用次氯酸钠液与过氧化氢溶液交替冲洗。根中段预备:若主尖锉定为25#,工作顺序为30#→25#→35#→25#→25#。每增大一号锉插入根管的长度减少1 mm。在减少1 mm工作长度后,都必须用主尖锉插入原有工作长度,其作用是消除因逐步后退而造成的台阶。根冠段预备:用2#G型钻和3#G型钻预备根管口成漏斗形。最后用25#锉略短于工作长度,保持已预备的根尖段形态,锉平中上段细微台阶,然后再冲洗,隔日复诊。第三组采用根向预备技术。用15#Ⅱ型锉或K型插人入根管至遇到阻力为止,阻力往往来自根管中、尖1/3交界处,以此长度为准预备根管,以提拉操作为主,待器械达25#时换用2#、3#G型钻,使根管上部敞开呈漏斗状,然后预备根尖l/3,方法同逐步后退法。每步都用次氯酸钠液与过氧化氢溶液交替冲洗,隔日复诊。
患者第3天复诊时可见到采用常规法扩根后,患牙有12例出现轻微叩痛,16例叩痛明显但无红肿现象,12例出现牙周红肿;逐步后退技术扩根后的患牙有12例有轻微叩痛,6例发现了牙周红肿,6例叩痛明显但无红肿现象,16例无症状出现;而采用根向预备技术中,只有8例患者出现了轻微叩痛,无红肿现象出现,其余32例患者无任何症状出现,见表1。
表1 三种方法治疗效果比较(n)
常规法是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根管预备方法,但这种方法操作时从15#~40#每号锉都扩至根尖部,一方面容易造成根尖损伤,另一方面每次扩根后都易将根管内的微生物,残渣推向根尖孔并推出根尖孔外,造成人为性的根尖炎症状,如叩痛,肿胀等,这是常规法最大的弊端,也是医师和患者最头疼的问题。逐步后退技术由于根尖段预备至主尖锉后不再预备,首先将根尖孔处扩开,避免造成局部的敞开、侧穿、甚至折断,逐步后退法预备根中段和根上段使根管呈漏斗形,有利于根管的冲洗和充填。所以逐步后退法造成根尖疼痛以及炎症的比例大大减少只有50%[4-5]。而根向预备技术先将根管口,最后预备根尖段,它先将到达根尖部分的通路变直,使根尖1/3的预备简单化,从而根尖损伤概率很小,还因根管的尖1/3预备之前已去除了大量的牙髓组织和牙本质碎屑,在预备根尖l/3时根尖孔推出物减少。因此根向预备技术后的人为根尖炎症发生率只有20%。这三个比例随着病例数的增加差距会逐渐拉大。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有效的根管冲洗又是这二种方法降低人为性根尖炎症最好的保证。现在超声法就是加强根管预备时冲洗作用的一种新方法,随着该方法的普及,根管预备后的根尖疼痛肿胀的发生率会更加有效地降低[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