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世媛
(大连市血液中心体采科,辽宁 大连 116001)
输血安全是当今社会关注的重点,输血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主要是筛查献血者的血液样本,及时将阳性样本筛查出来,保证血液样本的质量。常用的血液样本筛查方法为EIA检测,但其筛查准确性较差,仍存在传染病传播的情况发生,近些年,病毒核酸扩增技术(NAT)凭借其较高的筛查准确性,得到了广泛应用[1-2]。本次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这个时间段中取材并开展研究,对部分EI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血液样本进行NAT检测,研究NAT检测的应用效果,结果如下。
1.1 一般资料: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这个时间段中取材并开展本次研究,选取EI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血液标本总计48762例,其中男女构成比为25847∶22915。献血者的年龄都位于18岁以上、54岁以下,年龄的平均值为26.9岁,使用EDTA抗凝真空试管进行留样,将不带分离胶真空管内的血液样本用于血清学筛查,带分离胶无酶、无热源真空管内的血液样本用于NAT检测。
1.2 方法:所选取的血液样本均使用美国罗氏诊断公司Cobas S201系统进行检测,要求当日内完成血液样本检测工作。NAT检测结果为阳性的献血者接受确证试验,使用Roche另一种NAT试剂开展单标本检测试验,配合电化学发光检测HBsAg、抗-HBs、抗-HBc、HBeAg以及抗-HBe。
1.3 统计学方法:这次研究中各项与所选取献血者相关的数据都导入到SPSS18.0中进行处理,使用平均值±标准差的形式来表示计量资料,t作为检测指标,计数资料则使用百分数的形式来表示,卡方作为检测指标,其中P<0.05时证明两组数据之间具有明显的差异存在。
2.1 献血者血液样本的NAT检测结果:研究所选取献血者均接受EIA检测且检测结果为合格,这些献血者的NAT检测结果显示其中阳性血液标本有102例,在总选取血液标本中占据比例为0.21%,其余48660例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见表1。
表1 献血者血液样本的NAT检测结果
2.2 NAT检测结果为阳性血液样本的确证试验结果:NAT检测结果为阳性的102例血液样本均接受确证试验,使用另一种核酸检测系统进行筛查,其中确证试验结果为阳性的血液标本有68例,所占据比例为66.67%(68/102),剩余的34例血液标本确证试验结果为阴性。
献血者的血液质量与部分传染病的传播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做好献血者血液样本的筛查工作,能够降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可能性,保证输血安全。常用的血液标本检测方法为EIA检测,使用EIA检测能够将携带传染病的血液样本筛选出来,从而避免传染病通过血液传播,但是EIA检查的阳性检出率较低,传染病经血液传播的情况时有发生,输血安全性没有得到保障。NAT作为一种新型检测技术,其通过检测血液中的核酸,分析血液样本中是否携带传染病[3-4]。本次从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这个时间段中取材并开展研究,所选取的献血者血液样本均接受EIA检测且检测结果为合格,对其进行NAT检测,其中102例血液样本的检测结果为阳性,在总选取献血者中占据比例为0.21%,与青岛以及北京的报道比较存在一定差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人群分布以及HBV病菌感染情况存在差异,将NAT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血液标本进行确证试验,发现其中34例为阴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MPX试剂的灵敏性高于CAP/CTM病毒载量试剂。除此之外,HBV传播还与隐匿期HBV感染以及HBV血清转换前窗口期献血者有关,HBV血清转换前窗口期献血者体内的HBsAg起初呈现为阴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会转化为阳性,因此34例确证试验结果为阴性的血液样本应当得到重视,避免隐匿期HBV感染情况的出现。
综上所述,献血者的血液质量控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做好献血者血液筛查工作,能够提高血液质量,减少经血液传播传染病的情况出现,保证输血安全。NAT在血液筛查中具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将其应用到献血者血液筛查工作中,能够将携带传染病的血液筛选出来,大大提高血液质量以及输血安全系数,应用效果显著。